安师大《社会学》第十一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918101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师大《社会学》第十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师大《社会学》第十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师大《社会学》第十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师大《社会学》第十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师大《社会学》第十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师大《社会学》第十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师大《社会学》第十一章(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社会互动,本章学习要点:一、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基本理论二、社会互动的形式三、集合行为的特征及相关理论,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基本理论,一、社会互动的涵义什么是社会互动?不同的学者因研究的角度的不同而理解各异,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群体之间的交互影响;2、社会互动是指通过符号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过程;3、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其自我之互动。4、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社会

2、活动。,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社会互动包含以下几层涵义:第一、社会互动至少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第二、社会互动是一种相互交往、交流的过程;第三、社会互动既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第四、社会互动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离开了特点的情境,同一行为可能就具有不同的意义。,二、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社会互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行动者,行动者是社会互动的主体。这种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二是行动者的相互作用,从社会互动的定义可以看出,如果行动者之间不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则不可能有互动行为的发生。三是目标与规范,社会互动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不管这种目的

3、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是功利性的还是价值性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必须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否则,不利于互动双方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使互动持久化。四是特定的情境,社会互动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离开特定的情境,特定的社会互动也不可能顺利进行。,三、社会互动的相关理论最早提出“社会互动”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齐美尔之后,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对社会互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社会互动理论。1、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论强调互动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符号的重要性。所谓符号,即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声音、手势、姿态、表

4、情等等。运用符号的能力是人和动物的主要标志。动物的行为是本能的,而人却不同,人可以运用符号进行沟通,从而使社会互动得以顺利进行。,(1)米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米德认为,人类的相互作用就是以有意义的象征符号为基础的行为过程。米德强调指出,人类的相互作用是为文化意义所规定的,而许多文化意义是象征性的,因此人们就是通过各种符号象征来进行相互作用的;另外,米德还认为自我也存在着互动的过程,即“主我”和“客我”的互动。 “主我”是本能的我,而“客我”是社会化的我。所谓“主我”与“客我”的互动,即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与一个内在的“我”交流。米德认为,这种与自己“交谈”的过程,是人类意识的最重要的独一

5、无二的特征。,(2)布鲁默米德之后,布鲁默进一步发展了符号互动理论,并提出了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第二,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举例说明:以顾客吃完饭后到收银台买单为例。,按照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考虑与其他人在同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和思想的一致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阐释他人行为的象征意义。那么人们如何理解他人对于某些符号所赋予的意义?米德认为,这种重要的理解是经由他所说的角色借用(ro

6、le taking)过程而获得的。人们往往站在他们互动对象的角度来想象自己。通过密切注意互动对象使用语言或其他符号的方式,我们可以领悟到对方通过语言和行为所要传达的意思。所以上面提到的推销员可以在脑海中扮演其老板的角色,以领会老板试图向客户传达的信息,即他们公司的员工是严肃的、有能力的。这样,推销员就与老板有了关于上述情境的共识。,(3)托马斯托马斯强调情境定义(或曰共享定义)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如果人们将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尽管这些定义在客观上有时并不准确(而事实、真相却可能变得并不重要)。例如,如果人们相信放鞭炮可以防治“非典”,那么在“非典”肆虐时,

7、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购买鞭炮,尽管事实上这种行为是基于一种错误的假定(没有科学和医学依据)。(4)简要评论应该说,符号互动论为社会互动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与方法,首先,符号互动论重视象征符号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认为它们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其次,符号互动论强调情境意义理解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符号互动论过分关注个体间的互动,忽视了宏观社会结构对人们的影响,忽视了历史、社会经济的影响与约束。正因为这种微观性的局限性,遭到了许多社会学家的批评。,2、拟剧理论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采用了拟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戈夫曼认为,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曰

8、自我呈现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因此,在戈夫曼看来,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就是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戈夫曼认为,印象管理可能有不同的目的(行动者可能想接近对方,或想欺诈、迷惑、误导或打发别人),但不管目的是什么,它总是为了使行动者能够更好地控制别人的行为,以便能够诱导别人作出行动者所期望的行为,这样的目的是通过印象管理的过程达到的。,既然生活如演戏,就应有场所舞台,而舞台又分前台和后台,前台是指在表演中是观众获得意义的那一部分,后台指不让观众看到的部分,

9、这种前后台既可以是实际的物质场所,也可以是社会关系空间。舞台上既可以由一个演员演独角戏,也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一起协作,组成剧组,以制造某种预期的形象(效果)。 当然,行动者在表演时,也可能会一不小心“露出”了马脚,使观众感到,原来他们一直是在看表演,从而使对方有了受骗的感觉。类似的事情我们都曾经历过。简要评论戈夫曼的印象管理理论揭示了社会互动中的一些重要特征。但其理论也有局限性,如拟剧论过于静态地考察自我了,正如一些社会学家所指出的,我们的自我观念在各种互动中实际上是略有不同的。另外一些批评者也指出,戈夫曼过于把人们描绘成一种玩世不恭的和非道德的形象。,3、本土方法论(常人方法学、民俗方法学

10、)本土方法论是加芬克尔(Harold Garfinkel)在研究陪审团评议时创造的一个概念 。加芬克尔认为生活中有一套我们大家都不言自明的规则,并且可以运用这套规则去指导我们在新的情境下的行动,这套规则就是本土方法。本土方法论就是力求分析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全部规则的社会学方法论。加芬克尔认为,这些指导社会互动的的民俗规则涉及许多人们彼此拥有的隐含的理解和预期,或者某些背景假设。人们对于这些背景假设太习以为常了,以至于很少注意它们。但是,当这些背景假设遭到破坏或挑战时,它们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就很明显。,加芬克尔指出,既便是偶然相遇,也遵循着某些共同的假定。为证明确实如此,加芬克尔做了一

11、个“违规实验”。受试者:嗨,你的女朋友感觉怎样?实验者:“她感觉怎样?”你是什么意思?指身体还是精神?受试者:我是问她感觉怎样。你怎么了?(有点不耐烦了)实验者:没什么,只是请你解释清楚一点。受试者:算了吧,别谈这个了。你向医学院的申请怎么样了?实验者:“申请怎么样?”你是什么意思?受试者: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实验者:我不知道。受试者: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病了?,4、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试图从交换的角度揭示社会互动的本质。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霍曼斯、布劳和爱默森。该理论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交换行为不仅存在于市场关系之中,而且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等在内的多种社会关

12、系之中。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霍曼斯以一组命题来建构其交换理论,即: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攻击赞同命题、理性命题。社会交换论试图交换的观点来解释人类互动的本质和规律,它强调个人的目标和报酬,却忽略了人类行为的社会前提,带有浓厚的心理还原论色彩。,四、非语言沟通所谓非语言沟通,就是指运用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进行沟通。表情、手势、动作等都可以成为非语言沟通的形式。这其中,有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身体语言(包括动态和静态的体语和面部表情)和个人空间。1、身体语言: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面部表情直接地展现着情绪的变化,因而可能是非语言信息的最丰富的源泉

13、。动态体语(gestures)。动态体语是指通过身体或四肢的运动以表达某个意图、某种情绪或态度。静态体语(postures)。静态体语即人们的身体或四肢保持某种状态的姿势。2、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即“环绕一个人四周的直接区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个人空间以传达某种意义。,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形式,一、竞争1、概念:竞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2、特点:(1)竞争必须是对相同目标的追求,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争(2)被追求的目标对于竞争的双方来说,是一种资源,即目标具有稀缺性和有用性。(3)竞争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目标,而不在于打败竞争者;换言之,达到所要

14、追求的目标比打败对手更重要。当然,为了防止竞争转变为冲突,竞争双方必须预先就“游戏规则”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在遵守这些规则上必须协作。,二、冲突1、概念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而相互斗争的方式与过程。”冲突是针对稀有物品或价值的斗争,为了得到这些稀有资源,就必须打败对手。2、冲突与竞争的区别首先,冲突的直接目的或主要任务就是要打败对方,而竞争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目标;其次,冲突是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通常双方或各方都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接触;再其次,冲突各方所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也有不同性;最后,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要激烈得多,它往往突破规章、制度乃至法律的限制。,三、

15、合作1、概念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对互动双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2、类型:(尼斯比特)一是自发合作或相互援助。二是传统合作。当自发的合作变为稳定的社会习惯后,就逐渐被制度化了。 三是指导合作。所谓指导合作是指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管理和协调下进行合作。现代社会更多地依赖指导合作。四是契约合作。这也是现代社会一种比较广泛的合作方式。所谓契约合作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正式同意以某种方式进行的合作,并对彼此的职责进行清楚的界定。,四、强制强制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互动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某些要求行事。强制的核心是一种力量对另一

16、种力量的统治或制约,因此,强制意味着互动双方力量的不平衡,一方的力量明显高于另一方。在强制性互动中,所借助的力量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武力、军队、法庭、监狱等 ;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如处分、批评以及社会舆论等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强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上的多种社会关系当中。,五、顺从与顺应顺从和顺应都是与强制相反的结合性互动,但顺从与顺应不同。顺从是指互动中的一方自愿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实验证明大多数成员对于群体的要求是顺从的,虽然每个人的顺从性不尽相同。顺从是任何群体以至社会都不可缺少的互动行为,没有顺从,任何群体、社会都将无法运行。顺应的含义比顺从更广泛,除包含顺从的含义外,它还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顺应的种类包括:和解、妥协、容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