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最新进展及其解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165906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最新进展及其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最新进展及其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最新进展及其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最新进展及其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最新进展及其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最新进展及其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最新进展及其解读(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修订的最新进展及其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科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主任 黄海旺 编审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情况,(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 2007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也同时开展。2007年4月至2011年2月,共召开了六次会议。与会专家就小学科学课的地位、性质、小学科学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2013年1月,教育部又启动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4年2月提交了修订送审稿。,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要在课程改革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稳步进行

2、。修改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一线教师的意见。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要有国际视野。修改过程中要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从课程的设计到内容,要符合小学科学教育的规律,使课程标准修改稿具有国际水平。 3.小学科学课程课标修订应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科学概念形成和探究过程的关系;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正确理解和切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2013年关于修订工作的原则: (1)要依靠专家学者,增强修订工作的专业性。 (2)吸收已有成果,保持修订工作的连续性。 (3)拓展工作视野,增强修订工作的前瞻性。 (4)充分听取基

3、层意见,增强课程标准的适切性。,(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依据,1.文献 (1)自然大纲 (2)做中学内容标准 (3)现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4)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南非、新西兰等国科学课程标准,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科学课程标准 (5)PISA、探究式科学教育(IBSE)项目国际评估的报告 2、国内调研:(1)问卷;(2)座谈;(3)网络,截止2011年2月,在充分调研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经过六次工作组会议和多次分领域主题研讨,对全国近万名小学教师、教研员问卷调查,广泛征集和采纳各方面合理意见,工作组明确了本次修订基本保留原课程标准的框架和体例,以“做中学”内

4、容标准为课标中内容标准的主要修改依据,对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修订。,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内容,(一)关于课程设置 1.恢复小学科学从一年级起开设 (1)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 1904年1月(农历1903年)由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校学制,也是新学堂科学教育进入制度化的标志。 初等小学堂的科学学科名为“格致”,内容为“动植物矿物及自然物之形象“;在四年的初等小学阶段课时量相同,每周1课时。 1912年,高小开设“理科“,内容与“格致“相同,此后,普通中小学课程设置先后经历了1929年、1932年、

5、1936年三次正式调整:1929年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1932年小学正式课程标准又称小学课程标准总纲和1936年修正小学课程标准。在三次调整中,科学学科名称虽几经改变,但在小学各学段都占有重要地位,重视程度不亚于算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课程设置学习了前苏联的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文件也像前苏联一样以“大纲”命名。在1956年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逐步修订过程中,科学学科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先是结合在初小语文中,接着在低年级被取消。直到1988年实施义务教育,在教学计划中自然学科被作为单独科目

6、在小学16年级设置,才重新确定了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作为重要基础学科的地位,国际比较 ( 1)美国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国际间经济、技术的激烈竞争,美国基础教育再次掀起一场全国的教育改革运动,即“高质量教育”运动。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中小学的学术基础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的学术质量,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因此,提高数学、科学、英语各科的要求。同时,把小学科学课程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学科之一。,(2)英国 1988年教育改革法确立3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 (3)加拿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拿大小学科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几乎所有省都制定了贯穿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

7、计划。 (4)法国 科学与技术:一二年级每周两课时,3-4年级每周3课时。,3.从科学教育的作用来看,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科学素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是学校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对518岁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也已在开展,小学原来在12年级有开设自然课,低年级接受科学教育十分必要,也是重要时期。而实施新课程却将这一学段的科学教育取

8、消了,儿童在从小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两年的空档,这将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根据国际上主要国家的课程设置现况和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历史调研,以及近年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次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后的实施年级段由目前的36年级恢复为16年级,(二)关于课程性质 现行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突出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明确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地位。,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

9、密切联系的课程。,(三)课程理念 将现行课程标准的六点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修订为以下四点: 1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式学习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课程目标,1、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提出了课程目标。1992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提出:“自然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收到

10、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学校科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由于

11、对自然界有所了解和认识而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在进行个人决策之时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理智地参与那些就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各种问题举行的公众对话和辩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运用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所应有的知识、认识和各种技能,因而能提高自己的经济生产效率,1989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正式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教育应担负的六项任务:使学生了解科学概念;训练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科学和其他知识的联系;理解科学对社会的贡献,认识科学教育对个人发展的贡献;认识科学知识的本质。 加拿大安大略省于2006年制定的安大略课程(18年级):科学与技术,2007,提出了如下三个目标:将科学与技术、社

12、会、环境联系起来;发展科学探究和技术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技能、策略和思维习惯;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技术。,从以上我国各时期科学(自然)课程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科学课程中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分析,这些课程目标中包含了四个方面的要素:一是科学知识;二是科学方法;三是科学态度;四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

13、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人合作、关爱生命与自然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 (1)总目标 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

14、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 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2)学段目标 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2、科学探究目标 (1)总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科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的过程。 理解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与想法。能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了

15、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了解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发展。 理解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应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2)学段目标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迁移应用、反思评价这9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3、科学态度目标 (1)总目标 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

16、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学段目标 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个维度描述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总目标 能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识别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了解在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