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区党组织建立与发展》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59052711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河区党组织建立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清河区党组织建立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清河区党组织建立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清河区党组织建立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清河区党组织建立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河区党组织建立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河区党组织建立与发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河区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清河区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山东清河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清河特委、清河地委和清河区党委三个时期。 一、清河特委时期 1938年5月中下旬,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成立了清河特委,书记霍士廉,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金明,宣传部长姚仲明,民运部长赵明新。当时在清河特委领导下,有历城、桓台、临淄、博兴、广饶、寿光、益都、淄川、博山、临朐、诸城、安丘等县。 这个地区早在我党建党初期就有党的革命活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博兴、益都等地党组织曾先后组织发动武装暴动。虽在武装暴动失败后这个地区的党组织受到破坏,但到抗日战争前夕,党的组织又有了恢复和发展。如1936年89月,成立

2、了寿光工委,书记陈绍卿,组织委员陈梅五,宣传委员陈耀三。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山东省委领导下,于1937年11月上旬,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同志在长山县长山中学成立了党小组。在鲁东工委领导下,于1937年12月,成立了益都县工委,书记胡维鲁、组织部长李云鹤、宣传部长冯毅之;1938年2月,成立了博兴县委,书记王博昌,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张文韬,宣传部长傅敦吾,统战部长相炜,交通部长蔡恩溥,青年部长韩洪甫;成立了广饶县委,书记延春成,组织部长任成书,宣传部长董直夫,武装部长吕秩斋。在山东省委领导下,清河地区党组织趁日寇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仓惶南逃的时机,发动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和游击战

3、争。 1938年5月,清河特委成立后,到10月份,又根据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的决定,将清河特委所属胶济路以南六个县(淄川、博山、临朐、益都、诸城、安丘)划出,另行成立淄博特委,清河特委同时改组,书记仍为霍士廉,组织部长李文,宣传部长赵明新,统战部长李云鹤,青年部长刘群,妇女部长徐欣。清河特委的建立,加强了党在这个地区的统一领导,使清河地区党的各项工作和抗日武装斗争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对党所领导的各种武装力量进行了整编。与此同时,对各县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干部作了调整,加强了党的建设、群众工作和地方武装工作。7、8月间,派张文韬为寿光县委书记;韩洪甫为博兴县委书记,蔡恩溥为组织部长,李干为宣传部长。10

4、月份成立了临淄县委,马巨涛为县委书记,毛丕森为组织部长;成立了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边县委(后改为长桓县委),书记孙铁民,组织部长马同贵,宣传部长邢淑军,军事部长张冲凌;派相炜为广饶县委书记,刘信为组织部长,李荆和为宣传部长,王林为青年部长,徐清莲为妇女部长。益都县委书记李云鹤调清河特委工作后,胡维鲁继任益都县委书记。同时,特委还从部队抽调李寿岭、王心崇、刘博泉、程雨村、刘矫非、孙小康、吕洗尘、石侠生等党员干部,分别派到长山、邹平、章丘、历城等县开展地方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在清河特委领导下,各县党组织,加强了党的建设,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发展了数百名党员,建立了一批基层党组织

5、;加强了群众工作,大部分县成立了人民抗日自卫团,组织了工、农、青、妇等各界群众抗日团体;着手建立地方武装。 二、清河地委时期 1939年4月,中共山东分局派景晓村任清河特委书记(随后清河特委改为清河地委),苏杰任组织部长,赵明新任宣传部长,李云鹤任统战部长,刘群任民运部长,夏戎任青年部长,王大任妇女部长,刘洪轩任秘书长。同时,充实健全了特委机关,进一步明确了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思想,展开了大规模的创建清河区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清河地委在领导区内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大量发展党员,扩建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的工作中,批判和纠正了关门主义倾向,大胆吸收在革命斗争中大量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入党,从5

6、月到10月,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内,党员就由900多人发展到9000多人。在其控制地区,绝大部分乡村建立了党的总支、支部,在游击区和敌伪顽占区,也建立了一批党支部。 加强党员的教育和审查,进行巩固党的工作。针对大量新党员、新干部缺乏党的基础知识的状况,在党内普遍进行了党的基础知识的教育,教育党员懂得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路线和当前的任务、政策,划清无产阶级先锋队和抗日群众的界限,提高了党员在抗日救国革命斗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凡是有条件的地方,对党员普遍地进行了审查,纯洁了党的组织;对入党手续不完备的党员,补办了入党手续;原来没有填写入党志愿书的,进行了补填;介绍人不合乎条件或人数不够的,做了更

7、换和增补;应有而没有候补期的,重新做了确定;未举行入党仪式的,补办了入党仪式。这些工作,对严密党的组织,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起了很大作用。 健全支部生活,提高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要求支委会、小组会都要按时召开,每次会议都要学习文件或传达学习上级指示,讨论形势、任务,汇报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组织生活逐步走上正规,有力地提高了党的战斗力。 大量培养干部,大胆使用干部。在创建抗日根据地过程中,地、县、区、乡党政军民各部门,财经文教各行业,都需要大量干部。而在抗日救国群众运动中,涌现出大量积极分子,发展了大量党员,为大量选拔干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地、县、区各级党委以及各部门纷纷举办短训班培养

8、干部。经过短期训练后,大胆把他们放在工作岗位上去锻炼。在实际斗争中,通过定期检查工作,经常帮助他们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样做,使大批干部很快成长起来,适应了各项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调整县委领导班子,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基层党组织的不断扩大,相应地组建了新的县委和调整了县委领导干部。1939年5月,成立了邹长中心县委,书记李寿岭,组织部长王心崇,宣传部长刘博泉,军事部长石宝林,青年部长刘力夫;9月,成立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同时撤消益都县委和广饶县委,益北各区划归四边县委领导,广饶各区分别划归四边

9、县委或临淄县委领导),书记马巨涛,组织部长陈风九,宣传部长李荆和,青委书记杜之唐(后为赵国栋),妇委书记阎均,农委负责人刘作恒,工委负责人郝晋卿。同时,调相炜任博兴县委书记,胡维鲁、韩克辛相继任临淄县委书记。1940年3月,调张文韬任邹长中心县委书记,刘耀文任组织部长,何达任宣传部长;李寿岭任寿光县委书记,丁一民任组织部长,高立明任宣传部长;韩洪甫任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书记。不久,四边县委撤消,分别成立益寿、广饶两个县委。益寿县委书记韩洪甫,组织部长刘旭东,宣传部长张鲁泉。广饶县委书记李荆和。 建立与建设人民政权。1939年7月1日,建立了人民政权性质的长(山)桓(台)临(

10、淄)益(都)四边联防办事处,主任王子彬。7月7日,建立了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选举王兴国为县长。随后,长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寿光县抗日民主政府、益寿临广四边县行政办事处等相继成立。同时,建立或改造了乡村政权。1940年5月5日,成立了清河区国民议会和清河区专员公署,选举景晓村为参议长,李人凤、孙鸣岗为副参议长,李人凤为专员,王兴国为副专员。人民政权建立后,推行合理负担政策,征粮收税,领导群众挖抗日沟,改造地形,做了大量工作,把党的政策以抗日民主政府法令的形式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更加有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大力发展地方武装。1939年9月,清河区成立了八路军山东

11、纵队第六军分区,司令员马千里,政委景晓村,参谋长许云轩,政治处主任毕秀清。各县普遍成立了县大队(独立营、团)、区中队,乡村普遍建立了自卫团,在全区逐步建立起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三结合的军事体制,更强有力地展开了抗日游击战争。 广泛发动群众,大规模地组织群众抗日团体。在根据地和游击区内,各县、区、村普遍成立了工、农、青、妇等各界救国会和儿童团等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到1940年4、5月,先后成立了清河区青救会、妇救会、农救会、职工救国会和文化救亡协会。选举夏戎为青救会长,王月村、刘孟为妇救会正副会长,刘群为农救会长,吕洗尘为职工救国会长。这些群众抗日团体,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

12、了持续不断地参军、参战和支援抗日武装部队的活动以及减租减息、民主改革等社会活动。 在清河特(地)委领导下,在不断取得军事胜利的形势下,清河区小清河以南各县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巨大成绩,不仅为长期坚持这块地方的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开辟小清河、黄河以北的广大新区准备了极为有力的条件。 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苏鲁第一纵队及山东纵队首长的指示,从1940年2月开始,清河区武装部队,向小清河、黄河以北敌、伪、顽盘踞的地区挺进,开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广阔的海滨地区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除城镇及其周围地区外,基本上控制了黄河南、小清河北广大地区。 在进军小清河北的同时,清河地委抽调、训练大批干部

13、,陆续派往小清河北各县区,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民主政权、地方政权、地方武装和群众抗日团体,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减租减息、改造村政权,全面开展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40年10月,成立了高苑县委,书记马同贵,组织部长冯景灏,宣传部长孙健萍,武装部长孙明光,青年部长马澄清,妇女部长于克星;成立了高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孙明光。同时,成立了广北县委,书记张力群,组织部长王节亭,宣传部长张敬焘;成立了广北行署,主任赵子谦;成立了博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相炜;成立了蒲台县委,书记王友琴,组织部长王经楼,宣传部长张力生;成立蒲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雪亭。 三、清河区党委时期 随着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的不断

14、扩大,党政军及群众抗日组织的领导机构作了相应的改变。1940年10月,中共山东清河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博兴县纯化镇召开。根据山东分局指示,成立了清河区党委,书记景晓村,组织部长苏杰,宣传部长马巨涛,统战部长相炜,民运部长刘群,青年部长夏戎,工运部长吕洗尘,妇女部长王月村,秘书长刘洪轩。接着分别成立了清东、清西两个地委,清东地委(一地委)书记韩克辛,组织部长李寿岭(后为李文、程雨村),宣传部长李荆和(后为刘洪轩),青年部长王林;清西地委(二地委)书记张文韬,组织部长韩洪甫(1941年秋,由张仲明任组织部长,韩洪甫任宣传部长),青委书记杜之唐。1941年10月成立清中地委(三地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孙

15、铁民,组织部长程雨村,宣传部长阎川。 1940年12月,清河专员公署改为行政主任公署,行署主任李人凤。下设三个分区办事处,清东办事处主任马巨涛,清西办事处主任王子彬,清中办事处主任王兴国。 1940年12月,清河区在博兴县召开工、农、青、妇、文各界联合代表大会,成立了清河区各界联合救国会,刘群、夏戎当选为正副会长。下设三个分会,清东分会长王林,清西分会长杜之唐、副会长韩豁,清中分会长刘作恒、副会长崔硕星。 1941年7、8月间,八路军清河区主力部队北渡黄河,继续开辟新根据地。到9月中旬,攻克国民党顽固派盘踞的沾化县义和庄,控制了垦(区)、利(津)、沾(化)地区,并与冀鲁边区初步打通联系。不久,成立了中共垦区工委,书记张辑光。随后,成立了清河行政主任公署垦区办事处,主任刘群。由于垦区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1943年在这里成立了中共清河区四地委,书记李文,副书记夏戎,组织部长王友琴,宣传部长刘洪轩。 1941年3月,日寇开始连续五次的“强化治安运动”,对清河区增加了兵力,国民党顽固派也纷纷公开投敌或暗中与日寇勾结,对中共根据地频繁进行“扫荡”、“蚕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