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刚省培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051783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 页数:189 大小:30.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勇刚省培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汪勇刚省培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汪勇刚省培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汪勇刚省培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汪勇刚省培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汪勇刚省培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勇刚省培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1,2,自我介绍,汪勇刚 副教授 1964年5月 工作单位等: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教研室主任 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导师 主讲: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毕业:东北师大心理学专业,3,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第一部分心理特点与概述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学概述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人际关系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 儿童人际关系的问题,4,中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第一部分 第一、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第二部分人际关系基础知识 第一、人际交往心理学概述 第二

2、、人际认知 第三、 人际吸引 第四、人际关系建立 第五 、非语言沟通 第三部分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 心理内容丰富但心理完整性水平较低; 自我意识高涨但自我控制欠缺; 社会化加速的同时个性化突出。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特点: 要独立,但又不能放弃依赖; 要封闭,但又需要开放陪伴; 要勇敢,但时常又有怯懦相随; 要高傲,但自卑却形影不离; 眷恋童年,但又否定童年。,6,7,少年的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 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显著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突出在表现成

3、人感上,强烈要求独立,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精神世界与个性品质。 有自我教育要求,调节自己行为的独立性、自觉性有很大增长,但调节能力还不高。,8,第二部分 第一、人际交往心理学概述,1、以研究人际交往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它的发生、发展,构成极其表现的规律。,2、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非物质的信息交流过程和物质的交换过程,同时包括人与人之间通过非物质的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 或者说人际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个人、群体)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换与精神交换。,人际关系:把人与人之间通过非物质的和物

4、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心理上的情感联系。,9,人际关系的特性主要有: A、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他的主体与对象是个人,具有显著的个体性,人际关系体现在具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社会关系、公共关系具有社会性、组织性的特点) B、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这与其他社会关系层面上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等具有本质的区别。当然人际心理关系必然要受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关系的深刻制约和影响,以至于离开这些因素,人际心理关系也无法建立。但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也有其独特的运行和发展规律。,10,C、人际关系的亲疏

5、主要决定于人际心理距离的远近。 这种心理距离主要以情感活动为基础,因而体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人际心理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距离产生美”彼此相安的人际距离是礼貌,即使是最亲近的人际关系,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包括时间、空间和心理距离,否则摩擦、矛盾、冲突、争斗、痛苦也就在所难免。,11,人际关系的基础: 建立在双方需要都得到相对的满足的基础之上。 满足程度越高,人际关系越密切,反之就越疏远。 人需求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快乐。任何需要的满足都会带来快乐,高级的深层次的需要的满足会产生最大的快乐。 价值观的相同,精神上的满足更重要。,12,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受深刻

6、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道德关系、伦理关系等)的制约。 人际关系是最普遍、最活跃、最基本的层次,生产关系正是透过人们之间直接的心理关系才能对每个人发挥作用。,13,人际关系种类 (一)按人际关系交往基础 工作关系:上下级,同事间关系。 感情关系:朋友、同乡、同学、亲戚 (二)按人际关系性质: 良 好-协调、友好、亲密 不良好-紧张、对立、敌对 (三)按人际关系测度: 横向:同学、同事、兄弟 纵向:上下级、父母子女、领导被领导,14,3、人际关系的两个主要特征;交流信息和相互作用。 4、人际交往过程的五种要素 A 来源:发出信息的人 B 信道:能传达信息的各种传播通道

7、 C 信息:发出信息的人要表达的信息 D信息的接受者:它接受信息、解释信息,对接受的信息作 出反应 这前四要素A、B、C、D构成的是单向信息传递过程。 E反馈:将接受人所得到的信息再回授给发信人。 实际上多数的信息的传递过程都是双向的。既信源=接受者反馈是实现交往有效性的重要环节。,15,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一、交往的意义 (一)交往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的良好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往往有明显的性格缺陷。 心理学家发现儿童与照看者之间通过积极的交往所形成的稳定亲密关系,是其心理乃至身体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16,一个人在婴儿时期,犹如一个“无能为力”的小动物

8、,只会吃、睡、哭,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了爬、走、吃、穿、说话及人际交往,并逐步掌握了社会生活的准则,他就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这个过程就叫社会化。 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剥夺与人交往的权利,不论小孩或大人都将失去心智及人性。 印度的“狼孩”在狼群中长大,一切习性都似狼性,无论再怎样教育和训练都无法达到同龄孩子的心智水平。 孤儿院的孩子,17,(二)交往有利于心理健康 丁瓒教授:人类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享年72岁)长寿的奥秘:律己很严、待人以宽!品格高尚,精神舒畅。 英国一项关于心脏病人的发病情况的研究:孤独的人更容易遭受

9、打击!,18,G.W.Allport 认为“个性成熟的人”: 既具有“爱的能力”,也具有“接受爱的能力” Masllow认为“自我实现者”: 可以很好地接别人、与他人有非常深刻的情感联系、对他人有强烈的深刻的友谊、崇高的爱等。 高心理健康的个体与群体:青少年、研究生、宇航员、飞行员、科学家等的特点。,19,(三)交往与幸福 良好的交往对于生活的幸福具有首要的意义。 快乐的秘密:人际和谐! 参见梅涛编译:快乐的学问,读者,1996-12:11。 美国政治学教授罗伯特莱恩:幸福的真正源泉在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朋友间的友谊! 参见探求国民幸福总值,南风窗,2004-5(下)。,20,(四)交往有自我

10、认识的功能 自我意识的发展,并不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发生和发展。,21,(五)智能与品质等在交往中发展的 培根:友谊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而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22,(六)人际关系是生产力 项羽之败与刘邦之胜 戴尔卡耐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为人处世的能力。 戴维麦克莱兰的“情商”理论、“社交商”理论。,23,交往需要的有限性 (交往越多越好,人际关系越丰富越深刻越好,还是厌恶交往。事实怎样呢?),人的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要平衡,一、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的原

11、因 独处需要的原因:人需要有内省的经验,有无拘无束、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需要有独处的时间,需要暂时地远离和逃避别人。 我们知道任何人无论关系怎样亲密,都会对自己构成一种评价压力,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限制。(夫妻关系,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力),24,交往需要的原因: 人需要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需要进行社会比较,所以需要与人共处,需要与别人交往并建立和稳定的关系。,25,二、人的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的平衡 研究表明: 缺乏与人共处、与人交往的经验会产生焦虑心情, 过多的社会接触(天天找你、打电话等)也会使人产生焦虑心情 也有破坏作用,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接纳和依赖的情感被破坏,导致人变得不能容忍

12、别人、不合作甚至敌对和冲突。(有时是不自觉的作用),26,社会心理学家(I.Altman)曾以实验证明对于过多的社会接触人们或早或晚会产生同样的消极反应。(8人 每两人成对 关在小屋)随相处时间延长,被试进行交往的时间随之减少。 对同伴的兴趣越来越下降,注意越来越退回自己的心理世界。 实验前4天参加实验的被试平均每天用50%的醒着的时间与同伴沟通。 而在实验的后4天,这个比例下降为25%。 另外的一个研究5名被试在一起待了12个星期。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越来越不想说话,后来竟发展到相互之间视而不见,一言不发。充满了一种沉寂、肃穆的气氛。,27,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一般认为,人的心理交往需要

13、是通过3条途径形成起来的。 既:印刻、本能需要、条件作用。,一、印刻 有机体在生命的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先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的依附现象就叫印刻。 它是一种在生命早期阶段的特有的学习方式。 获得的依附的行为不需要给机体奖励就可以形成。 或者: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28,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这种现象后来被另一位澳大利亚的比较行为学家劳仑兹(洛伦兹)称为“印刻效应”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里,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29,二、本能作用 强调本能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人类形成的生

14、存能力,它可以通过遗传直接传递后代。,30,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洛用恒河猴做的“母爱剥夺”实验是心理学界的经典实验。 他们将刚出生的“婴猴”脱离母亲的哺养,单独关在笼子里。 笼子里装有两个“代理妈妈”: 一个用铁丝编成,身上装有奶瓶; 另一个用绒布做成,身上不设奶瓶。 小猴饥饿时在铁丝妈妈身上吃奶,但当小猴歇息或恐惧时便趴到绒布妈妈身上去。 研究发现,小猴不仅需要食物,还有一种先天的需要便是与母亲亲密的身体接触。 哈洛称之为“接触安慰”。从这个实验推断人类婴儿也具有接触安慰的先天需要。,31,三、条件作用(条件学习) 一般而言它是人的交往需要形成的主要途径。 某种环境中,每当一个人发

15、生了某行为(反应),就给予强化。 如此反复多次,人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直接来源于不同性质的条件作用。,32,猴子实验案例分析,科学家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若是猴子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冷水喷洒猴子,这五只猴子全会被淋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水柱立即就喷了出来,每只猴子都淋得一身湿,所有的猴子都去尝试过,发现皆是如此。于是,猴子得到一个教训:千万不要去拿香蕉,因为会有水柱喷出来。 后来实验者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抓出来,换了一只新的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想去拿,结果马上被其他四只旧猴子拦阻,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新猴子会连累他们

16、遭水淋,这只猴子尝试几次,都被打得全身是伤。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猴子换掉,换只新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自然马上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他猴子揍了一顿,上次来的那只猴子打得最用力。新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所有的旧猴子都陆续换成了新猴子了,但是大家都不敢去动那串香蕉,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拿香蕉会被揍。,33,四、人际交往需要形成的三条途径所起的作用 -不同交往需要的形成途径的协同 每个途径的作用是 A:印刻的作用是:在于促使人出生后很快地与人建立依恋关系。,34,B:生命早期获得了本能需要满足的经验,这种经验影响人们以后同别人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C:条件作用是心理人际交往发展的主要途径。它可以使人建立各种适应环境要求的交往需要和人际关系,使人出现灵活性。,35,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人需要别人、需要交往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动机很多。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从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角度) ,归结为:人们对自我价值肯定需要和安全感的确立的需要。,一、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