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远程中国文学(四)离线作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049903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6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远程中国文学(四)离线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浙大远程中国文学(四)离线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浙大远程中国文学(四)离线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浙大远程中国文学(四)离线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浙大远程中国文学(四)离线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大远程中国文学(四)离线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远程中国文学(四)离线作业(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姓名:学 号:年级:学习中心:第1-2讲19491978年间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1、 填空题1、 1949 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通称“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标志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2、 第一次文代会选出了由 郭沫若 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机构,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学体制。3、 第一次文代会上,郭沫若致开幕词并作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面奋斗 的总报告;茅盾作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周扬作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分别总结了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的成绩。4、 建国初期,对电影 武训传 的讨论与批

2、判开了以政治运动对待思想批判、文艺争鸣的先例。5、 1953年9月,第二次文代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将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确定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6、1954和1955年,毛泽东先后发动了对俞平伯 红楼梦研究 和 胡风 及其所谓“反革命集团”的批判运动。7、50年代毛泽东发动的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后来上升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对整体的“ 胡适 思想”的批判运动。8、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文艺方针。9、 “双百方针”极大鼓舞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短短几个月,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文艺理论批评文章,如何直(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3、巴人(王任叔) 论人情 、钱谷融 论文学是人学 等。10、 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文坛提出了“ 干预生活 ”的口号,文学创作呈现勃勃生机,出现了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以及陆文夫小巷深处、宗璞的红豆等作品。11、1958年在经济建设领域,出现了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大跃进”运动,同时期兴起的“ 新民歌 运动”正是“大跃进”在文学领域的体现。12、1958年“新民歌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共有8万余种民歌选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郭沫若和周扬主持选编的 红旗歌谣 。13、 在“新民歌运动”全面开展过程中,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的所谓

4、“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被定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也是文学工作者惟一应该遵循的创作方法。14、1965年11月,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 评新编历史剧 ,指责该剧“为彭德怀翻案”,“反对三面红旗运动”,全国主要报纸均予转载,成为“文革”的导火线。15、1966年2月,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会后形成纪要。纪要的核心是抛出“ 文艺黑线专政论 ”,宣称要“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目标直接指向“文革”。16、1966年5月,中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阐述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8月,八届十一中全

5、会通过了关于 的决定;这两个文件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17、 “文革”期间,红灯记沙家浜等“ 革命杨本溪 ”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文艺作品。18、在“样板戏”的推行过程中,形成了所谓“ 三突出 ”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9、 伤痕文学 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提法源于1978年8月卢新华的小说,而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年发表的 班主任 。2、 名词解释1、 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到19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通称“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茅

6、盾和周扬分别总结了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的成绩;大会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机构;毛泽东文艺思想被确定为新时代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大会起到了继承革命文艺传统,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创造新时代文艺而奋斗的重大历史作用;第一次文代会被视为当代文学的起点。 2、 “双百方针” 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同月,中共中央召开知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参加的会议,会上,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代表中共中央对这一方针作了权威性的阐释。 “双百方针”极大鼓舞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短短几个月,出现

7、了一批有影响的文艺理论批评文章。文学创作也呈现勃勃生机,文坛提出“干预生活”的口号,涌现出一批在题材和深度上都有所拓进的作品。3、 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其提法源于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而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同属“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3、 简答题1、“伤痕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答:作为新时期发出的第一声真实的呐喊,“伤痕文学”在当

8、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对“人道主义”的继承:“伤痕文学”对“文革”进行了全面、整体彻底的否定,使人性得以复归,“人”地位得到重新确认,继承了“五四”人道主义传统,最好地诠释了“文学是人学”的 意义。 第二,在“伤痕文学”中,人们发现了久违了的悲剧精神。在极“左”路线严格规定下,几十年来,悲剧意识在文学中已经被迫消失。而到了“文革”结束后,蒙受了巨大灾难的人民萌发的第一种情感就是对这场具有深刻社会性的大悲剧的悲哀与愤懑。第3-4讲 1949-1978年间的诗歌1、 填空题1、 在建国初的几年,比较重要的诗作是抒写开国大典的诗歌,代表作有:郭沫若新华颂、 何其芳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时

9、间开始了 等。2、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绝大多数是颂歌或带有颂歌倾向, 政治抒情诗 影响最大的类型,贺敬之、郭小川是最重要的代表。3、郭小川成为有影响的著名诗人,是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 致青年公民 开始的。4、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是 郭小川 诗歌创作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诗人有意识地在诗歌创作的思想和艺术上进行一些探索,较具影响的有望星空、一个和八个等。5、 郭小川留给文学史的首先是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战斗者形象,其次才是一个热情洋溢的诗人,被誉为“ 战士诗人 ”。6、 郭小川善用排比、对偶、长句子来强化感情的力度,并用现代汉语加以改造,形成了郭小川式的“ 新辞赋 体”。7、 1956年贺

10、敬之用“信天游”民歌形式创作了诗歌 回延安 ,轰动诗坛。8、 贺敬之 的诗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抒情短诗,回延安是代表作;一是长篇政治抒情诗,雷锋之歌是代表。2、 名词解释1、 “新辞赋体”: 吸取了楚辞、汉赋的某些特点,融进民歌的优点,运用比兴相结合的“赋”的铺陈手法,而形成的一种格律化诗体。“新辞赋体”格局比较严谨,章节大致对称,大量采用铺陈排比、音调铿锵的长句体和短句体,铺张渲染、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内部的严整,强化了诗的形式美、节奏美和抒情气氛,形成一种宏阔彭湃的气势。“新辞赋体”是郭小川对当代诗歌的一大贡献,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2、 望星空是郭小川创作于50年代的诗作。诗歌表

11、达了宇宙永恒,人生渺小的哲理性主题,体现了郭小川诗歌对人生和事物立意深远的哲理倾向。再50年代文坛,围绕此诗曾有过较大规模的讨论3、 简答题1、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答: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烈真挚的激情。这是郭小川诗歌的灵魂所在,他的诗往往从内心世界出发,去思考和表达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战士激情的青年人的情怀和精神状态,形象性与政治性相辅相成,使其诗不但有较强的思想冲击力,而且也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等。 立意高远,哲理性强:他善于将从生活中领悟到的哲理加以诗意的表现。从他的诗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历史的风云,而且可以咀嚼诗人关于人生、理想、生活、幸福的精辟见解

12、。如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和秋歌等。 继承感物言志的古代诗词传统,并在诗体格式上进行了多方面尝试,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等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致青年公民采用“楼梯式”的形式;白雪的赞歌祝酒歌等运用的是半自由体、自由体诗体;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等,则创造了“新辞赋体”的诗歌格式。2、 贺敬之诗歌的艺术特色答 :善于表现重大主题,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时代感:贺敬之总是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注视时代的发展,迅速把握时代脉搏,从现实中提炼重大主题,抒写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强烈感情。 格调高昂奔放,气势磅礴,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贺敬之的不少抒情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

13、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和思考通过想象同理想加以融会贯通,从而显示出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鲜明的浪漫主义气息。 兼收并蓄,探索创新的诗歌形式:贺敬之的诗歌既有民歌风味、古诗遗风,又明显地接受了外国优秀诗歌的影响,早期的诗乡村的夜、等是自由体;回延安桂林山水歌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和“爬山调”形式;三门峡歌吸收古诗优点近似乐府歌行;而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抒写重大题材与主题的政治抒情诗,则较多地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楼梯式”和“凹凸体”。第5-6讲 1949-1978年间的散文1、 填空题1、 十七年时期出现了两次艺术散文的创作高潮,其中,因樱花赞、菜园小记、茶花赋、长江三日等一大批

14、散文名篇的涌现, 1961 年被称为“散文年”。2、 50年代初,报告文学率先掀起了创作高潮。抗美援朝期间,作家们奔赴朝鲜前线,深入战地慰问、采访和写作,诞生了两部大型的军事通讯报告集朝鲜通讯报告选和志愿军的一日。其中,魏巍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 影响最大。3、1956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的特写作品。 刘宾雁 的在桥梁工地上和本报内部消息等打破了“讴歌文学”的一统天下。4、60年代初,杂文写作一度活跃。邓拓是这时期杂文写作的代表作家,他以“马南邨”为笔名,从1961年3月起在北京晚报上开设了 燕山夜话 专栏。5、1961年10月,由邓拓发起,与吴晗、廖沫沙以共同的笔名“吴南星”在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上开辟了 三家村札记 杂文专栏。6、 “三家村”杂文是指邓拓、 吴晗 、廖沫沙,三位作家在60年代前期创作的杂文。7、 在60年代的散文“诗化”中, 杨朔 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以1956年香山红叶为标志,他的散文开始追求诗的品格。8、 秦牧 一生的文学创作涉猎很多领域,以散文著称文坛,还有小说、诗歌、儿童文学等。9、 十七年时期的散文作家中,秦牧以“ 知识性 ”散文享誉文坛,文本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