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烧伤科技论文样本表达中的常见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00866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毕业论文烧伤科技论文样本表达中的常见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学毕业论文烧伤科技论文样本表达中的常见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学毕业论文烧伤科技论文样本表达中的常见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学毕业论文烧伤科技论文样本表达中的常见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学毕业论文烧伤科技论文样本表达中的常见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论文烧伤科技论文样本表达中的常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烧伤科技论文样本表达中的常见问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是“什么”影响了他们影响三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因素的个案调查自然科学研究与人文科学研究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前者可以“说明”,但是后者必须“理解”。狄尔泰(Wilheim Dilthey,1833-1911)德国最具代表性的生命哲学家“北京市远郊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与培训对策研究”是北京教育学院李晶教授主持的一个项目。此项目涉及北京市十个远郊区县,其目的在于了解影响北京市远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为“十一五”远郊教师培训规划的制定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2005 年 5 月至 11 月门头沟区做为子课题组之一对本区中小学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以下是定性部分的一个个案研究报告。一、研究问题世界各国,无论是教

2、育界人士还是政府部门都已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才能实现。正是面对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大量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是指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工作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现有的研究表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是内部与外部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然而这些研究多为定量研究对于我们在宏观层面上了解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有帮助,可是不能在微观层面

3、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分析。因此,本研究将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准备探讨的问题是:是什么“人或事件”影响了这三位教师发展的?三位教师本人是如何看待这些“人或事件”的?面对这些“人或事件”这三位教师的感受如何?他们认为什么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可见,本研究试图走进三位教师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以及使这种心理感受产生的根源。二、研究者的经历我曾经在一所小学工作 12 年,任教过语文、数学、品德、自然、美术、体育等学科,并当过 7 年的班主任。2000 年任教学主任,2003 年 9 月调到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任教。作为一名教龄 15 年的教师可以说我本人对于我所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因此在研究过

4、程中如何尽可能避免以我的视角来代替当事人的视角成了我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所呈现的是我的理解还是我对被研究者个人经验的“解释性理解” ,有时我也很难把握。但是努力成为一个“局外人”是我的研究目标。三、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开始研究之前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如果把问题简单化,那么目前的研究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有客观存在的教育规律,用科学实证的方法可以界定和控制它。这种方法极力排除研究者个人对研究的影响,尽可能追求结果的普遍性。另一种方法则认为并非存在一种客观而明确的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一些有着多种有机联系的事物。研究并不是找出一般规律,而是在于描述个案及自己的思

5、考。这就是本研究所倡导的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和个案调查等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形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0:12) ”。(一)访谈对象的选择访谈对象的选择原则:城镇、浅山区、深山区照 顾到。限小学。工作时间大致确定在 6 年左右。基于上述考虑,我选择了以下三位访谈对象。张雨、女、27 岁,门头沟区 D 小学(城镇大校)英语教师。杨海、男、27 岁,门头沟区 J 小学(浅山区中心校)数学教师。张

6、胜、女、27 岁,门头沟区 Z 小学(深山区中心校)语文教师。(二)收集资料访谈前,拟定提纲为: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参加工作前。参加工作后的想法、态度、最关心的 问题以及一些感受体验等。参加工作后印象最深的第一件事。叙述自己成长经历。 (对自己发展影响较大的几件事,对事件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对于影响自身 发展的因素分析。访谈提纲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四、研究者的思考这部分我将对本研究的效度、信度、推广和伦理问题进行探讨。(一)效度问题效度关系到我的研究结论是否真实。就我的研究而言主要取决于我所获得的信息是否真的是这三位教师的真实情况。作为研究者我是教师进修学校师训的一

7、名教师,虽然不是领导但我们到基层校还是被看作是上级部门来的人。此外我所选择的访谈对象是在符合基本要求的情况下由学校领导推荐的,学校可能先进行了筛选。此外我的经历也使我不可能没有先验假设。这都存在一定的效度威胁。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在访谈中我经常采取追问的方法,直到自己感到真正理解了被访者的认识为止。(二)信度问题信度是说我的研究是否可重复,也就是其他人按照同样的访谈提纲再找到这些教师访谈是否能得到相似的结果。显而易见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个人的独特性。我的身份、经历、谈话方式等一定会影响这三位教师的态度。因此“信度”这一概念不符合质的研究的实际情况。(三)推广问题推广是

8、说我对从城镇、浅山、深山三类学校抽样的三位教师访谈后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这三位教师所代表的所有教师的情况。这显然是做不到的。能做到的只是通过对这三位教师深入的研究使我们对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因素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四)伦理问题在领导推荐的基础上,我在正式访谈前都向被访者详细的介绍了我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尊重他们的选择。此外报告中的姓名和学校名都是虚构的。希望读者不要对号入座。五、研究结果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对访谈材料的呈现,也包含一些我的想法。在成文时由于受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一书(徐碧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及“我”的试读北京大学试读学生个案研究一文(作者:北京大学 董德刚)的影响,我把

9、其称为“故事” ,因为实在找不出其他更为适合的称谓。被访教师的故事(上)(一)在这里我所记叙的是这三位教师在参加工作前的一些情况。读者可以通过以下内容对这三位教师有一些初步了解。张雨的故事在做访谈前其实我就认识张雨,在我印象中她是一个很清纯的女孩子,活泼开朗,说话也大大咧咧的。张雨出生在门头沟,家距离县城骑车大约 40 分钟。在张雨上初中的时候她就决心要上大学,因此一直非常努力。但是中考的时候,由于是农村户口在父亲的压力下她还是报考了门头沟区师范学校。上了师范学校的张雨仍然有大学梦,而且入学后她了解到如果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生就能推荐上大学,于是她就更加努力了。为了能上大学她还自学了高中数学教材

10、(因为师范学的浅,张雨怕将来上大学受到影响)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张雨真的连续三年被评为了三好生被推荐考了青年政治学院大专班学数学。对于张雨来说也算圆了大学梦。上了青年政治学院的张雨学习仍很努力,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用张雨自己的话来说“觉着脑子不够用了” ,那些高数题对她来说很难,慢慢她变成了中等生。这时她发现其他系的同学为了将来能顺利就业都在通外语四级于是张雨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张雨在教育系师资班没有就业压力) 。毕业时张雨通过了外语四级。很快三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张雨开始考虑分配问题。张雨家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她的分配只有靠自己。张雨实习所在的 Y 小学成了她的首选。在几次下决心后张雨敲开了校长室

11、的门,但是校长说:“学校不考虑留下她” 。张雨很失望。这时张雨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的母亲在D 小学当教师)为她提供了一个信息,D 校想要一名青正学院的毕业生,D 校也是一所城镇大校,于是张雨很快到 D 校进行了试讲。但是 D 校校长也没有给张雨明确的答复。不久新生招聘会召开了,在招聘会上张雨由于不能确定 D 小学是否能要她,于是她又找了一所城镇小学,这所学校的校长很欣赏张雨答应她如果 D 校不要就到我们学校吧。但是后来 D 校要了张雨,为什么张雨自己也不太清楚。用张雨的话来说: “可能是由于那所学校想要我,D 校就认为我也不错了 ”。张雨对自己的分配很满意。因为 D 校不但是一所重点小学,而且

12、离家也不远。于是张雨满怀信心地准备走上工作岗位。张胜的故事张胜出生在一个距离县城大约六七十公里的一个小山村,用门头沟当地话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 。他一米七六左右的身量,不胖但却很壮实。张胜的父母都是农民,就他一个孩子,在上初中的时候张胜学习很好,但是他却没有考大学的想法。他觉得能上师范毕业后做一名老师挺好。我问他上师范是否受父母的影响?他表示是自己的主意,父母不管这些。初中毕业后张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顺利地考上了门头沟师范,而且是高师班(享受师范待遇,但学习高中内容毕业时可以继续升学) 。上高师后的张胜也很努力,但是在高考时却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只是考上了“密云大学经济分校” ,但张

13、胜没有去报到。我问其原因,他说:“如果上那所学校出来就不当教师了,但是我觉得还是当教师好。 ”张胜和其他在普通高考中落榜的同学一起又参加了成人高考,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教育学院脱产大专班” ,于是张胜带着每月450 元的工资又上了三年大专。1999 年 7 月面临毕业分配。1999 年是门头沟师范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分配很难。张胜经过反复思考认为自己,留在城镇的可能性很小,于是回到山里找了一所学校去应聘。尽管是山里但是据张胜说当时到这应聘也有 10 多个人。张胜找到了校长表示自己想到这来任教,校长听完试讲后让他回家等通知。1999 年 8 月底,学校通知他被录用了。张胜感觉很满意,因为那

14、一年没有分出去的有将近一半人。在访谈中我问张胜“你没有上密云大学经济分校,如果上了你也许现在可以不当教师,现在你后悔吗?”张胜说:“现在也不后悔,让我后悔的是后来听说在分配的时如果去中学应聘有可能当中学教师。 ”杨海的故事杨海和张胜一样也是“山里人” 。平时他总带一副近视镜,身量不高,偏瘦,给人的感觉文驺驺的。杨海在上初中的时候学习中等偏上。他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是觉得一定要考上一所能转户口的学校。初中毕业后杨海考上了门头沟师范中学师资班(专门培养中学师资,学高中内容,毕业后可以考师范类院校) 。上了师范后,杨海没有以前努力了,他自己觉得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反正能分配。在高三的时候,学校通知

15、门头沟电大准备办一个“计算机大专班” ,愿意参加的同学可以参加成人高考,考上后就在本区上学。杨海很喜欢学计算机于是参加了考试,很快公布了成绩,杨海被录取了。有了学上,杨海就更加不认真学了,普通高考成绩一塌糊涂。高考后,杨海放假在家等着上电大“计算机大专班” 。但是令他沮丧的是开学后“计算机班”改成了“数学班” ,这使杨海非常后悔,但是也没办法于是只好上数学班。上大专后杨海基本不学习了,用他的话说“混了三年” 。杨海的分配也在 1999 年,这一年很难分配,如果分不出去,就要继续实习。这时杨海的一个亲戚答应帮他找学校,于是他松了一口气。1999 年 8 月他被通知分到了一所浅山中心校(距离城镇很

16、近) 。(二)以下部分记叙了我在访谈中了解到的,被访者刚走上工作岗位后所经历的事件和感受。小标题均是被访者自己在访谈中使用的概念。1、 “教数学没意思”张雨最初的感受1998 年 9 月张雨开始上班了,她被分配和一位教师一起教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这位教师当时正在怀孕,领导说等她歇产假就由张雨来教这两个班的数学,现在先让张雨和她学徒,张雨很满意这种安排。于是开始边听课边上课。张雨的师傅对她很负责,有时间就指导她怎么讲课,而且总让张雨去听自己的课。张雨对我说:“他师傅的课讲的干净利索,非常好” 。在访谈中我问张雨“当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张雨对我说:“就是想把工作作好,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 。张雨告诉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经常主动打扫办公室,为大家打水。 ”她经常问同事“怎样才能让领导喜欢?”同事说:“早来、晚走、多干活、少说话。 ”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张雨开始尝试上讲台。白天听完师傅的课,晚上照猫画虎备课,第二天讲课让师傅听。但是张雨发现自己很难像师傅那样“干净利索” 。即使就用师傅的教案,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