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五上《如今家乡山连山》课件1.ppt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70229635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音乐五上《如今家乡山连山》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音版音乐五上《如今家乡山连山》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音版音乐五上《如今家乡山连山》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音版音乐五上《如今家乡山连山》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音版音乐五上《如今家乡山连山》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音版音乐五上《如今家乡山连山》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音乐五上《如今家乡山连山》课件1.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课是辽海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三本课是辽海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全曲有五个乐句,一个单元中的第一课,全曲有五个乐句,一个声部。歌曲用第一人称手法描写了农村儿声部。歌曲用第一人称手法描写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淳朴,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童的天真、淳朴,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歌颂了农村经济改革后的大好形势,把谷歌颂了农村经济改革后的大好形势,把谷垛比作山,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农村丰收垛比作山,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农村丰收的景象。歌曲活泼、风趣,具有儿童语言的景象。歌曲活泼、风趣,具有儿童语言特征。特征。 四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接受能力四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接受能力强,学习歌曲快,对音乐有着浓厚的

2、强,学习歌曲快,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课堂上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课堂上我将运用游戏法、情景法和旋律线导我将运用游戏法、情景法和旋律线导入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歌曲。入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歌曲。 1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连音和顿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连音和顿音的唱法,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唱法,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感情。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感情。2 2、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顿音记号的标志,知、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顿音记号的标志,知道顿音记号要唱的短促、跳跃。并能够用优道顿音记号要唱的短促、

3、跳跃。并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3 3、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歌曲有一定了解后,、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歌曲有一定了解后,学生能够在歌曲中适当的加入语气词,使歌学生能够在歌曲中适当的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曲更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重点重点: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并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和儿童的天真、活泼的性并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和儿童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格特点。难点难点:准确掌握顿音记号的标志及唱法。:准确掌握顿音记号的标志及唱法。1.1.游戏法游戏法: 通过听觉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通过听觉游

4、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更好地学习效果。生的注意力,起到更好地学习效果。2.2.情景法情景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创设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在导入新课环节,创设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的情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使学生们融到音乐情境之的情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使学生们融到音乐情境之中。中。3.3.旋律感知法旋律感知法: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通过: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通过在黑板上画音乐的旋律线,使学生更能充分感知歌曲旋在黑板上画音乐的旋律线,使学生更能充分感知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律的高低起伏。4.4.讨论法讨论法: 分小组讨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分小组讨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5、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新课改理念。挥学生的自主性的新课改理念。1 1小组合作法: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小组合作法: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 歌曲,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歌曲,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2 2、发现探究法:通过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引导、发现探究法:通过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引导 学生探究应该在什么地方加语学生探究应该在什么地方加语 气词,加哪种语气词比较好。气词,加哪种语气词比较好。同学们,你们喜欢大山吗?同学们,你们喜欢大山吗?你知道哪些名山呢?你知道哪些名山呢?我的家乡是个小山村,本来没有山,我的家乡是个小山村,本来没有山,可是现在却山连着山了,可是现在却山连着山了,你们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6、?我们一起去听一听。你们想知道怎么回事吗?我们一起去听一听。目的:目的: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音乐情境,激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能够仔细聆听感受歌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能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初步对歌曲有个印象。曲,初步对歌曲有个印象。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地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时地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首先,感受与欣赏歌曲首先,感受与欣赏歌曲: 初听歌曲,边听教师边

7、在黑板上初听歌曲,边听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本首歌曲旋律线,让学生们充分画出本首歌曲旋律线,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整首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并能了解整首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并能直观的看出和感受到连音和顿音的唱直观的看出和感受到连音和顿音的唱法。法。第二次欣赏歌曲,引领学生一起来画旋律线。第二次欣赏歌曲,引领学生一起来画旋律线。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高低起如果把高低起伏的旋律线比作座座高山,你们认为哪座高伏的旋律线比作座座高山,你们认为哪座高山不好翻越?山不好翻越?”并引领学生专门练习这样的并引领学生专门练习这样的乐句。乐句。 第三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注意感受连第三次欣赏歌曲,要

8、求学生注意感受连音和顿音的唱法。师生共同学习顿音记号。音和顿音的唱法。师生共同学习顿音记号。顿音记号顿音记号 板书顿音记号,并将有顿音记号的乐句拿出板书顿音记号,并将有顿音记号的乐句拿出来单独练习,感受顿音记号带给歌曲的不同效果。来单独练习,感受顿音记号带给歌曲的不同效果。 通过三次完整地感受和欣赏这首歌曲,学通过三次完整地感受和欣赏这首歌曲,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及歌曲中演唱时的重难点部分生对歌曲的旋律及歌曲中演唱时的重难点部分已经自然掌握,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这首歌曲已经自然掌握,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这首歌曲降低了难度。降低了难度。然后进入学唱并练唱歌曲环节:然后进入学唱并练唱歌曲环节: 为了更好地

9、掌握学生歌曲演唱的准确程度,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歌曲演唱的准确程度,首先,请学生随琴演唱,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首先,请学生随琴演唱,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能准确地演唱歌曲。错误,使学生能准确地演唱歌曲。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并发挥小组分工合作的积极作用,此时,我将采发挥小组分工合作的积极作用,此时,我将采用游戏的方法引领学生练唱歌曲,请学生以小用游戏的方法引领学生练唱歌曲,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歌曲分为妈妈和小朋友两种角色,组为单位,将歌曲分为妈妈和小朋友两种角色,演唱歌曲。演唱歌曲。 并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发挥学生的评价作并进行小组之间的

10、评比,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用。 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会让学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会让学生在歌词中适当的地方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生在歌词中适当的地方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动、形象。动、形象。 例如:例如:“妈妈告诉我,家乡没有山妈妈告诉我,家乡没有山”这句歌词,这句歌词,显得有点惋惜和遗憾之情,我觉得用:显得有点惋惜和遗憾之情,我觉得用:“唉唉”比比较好,较好, 下面的就分组讨论:下面的就分组讨论: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唱出自己组里填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唱出自己组里填的语气词。的语气词。在所有组里的语气词里选出一组最在所有组里的语气词里选出一组最好的,确定下来。好的,确定下来。

11、全班一起演唱,并加上确定的语气全班一起演唱,并加上确定的语气词。词。唱歌比赛:将学生分唱歌比赛:将学生分4 4个组,一组小个组,一组小朋友、一组妈妈、一组加语气词、一组朋友、一组妈妈、一组加语气词、一组加打击乐器(如沙锤、双响筒、碰铃),加打击乐器(如沙锤、双响筒、碰铃),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默契。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默契。 通过这样的拓展设计,可以随时引导通过这样的拓展设计,可以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增强同学们小组合作的的随堂评价,以增强同学们小组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并意识、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并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 在课堂小结时我先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在课堂小结时我先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们觉得自己的家乡美吗?你们爱喜欢哪一句?你们觉得自己的家乡美吗?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让我们为建设我们富裕而美丽的自己的家乡吗?让我们为建设我们富裕而美丽的家乡做一份努力吧!家乡做一份努力吧! 最后,全体学生起立,师生声情并茂地再次最后,全体学生起立,师生声情并茂地再次演唱歌曲,结束本节课。演唱歌曲,结束本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