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 元曲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911699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6.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 元曲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 元曲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 元曲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 元曲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 元曲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 元曲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9 元曲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 元曲三首,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关汉卿巧言脱险民间传说,元代的关汉卿因为编演窦娥冤,得罪了统治者,官府要捉拿他治罪。关汉卿得知消息后,连夜逃走。途中,遇到几名捕快。 班头问:“你是干什么的?”关汉卿顺口答道:“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统领千 军。”班头明白了:“原来你是唱戏的。”关汉卿又吟道:“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台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班头见他如此伶俐,出口成章,便问道:“你是关”,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关汉卿笑道:“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班头本来爱看戏,特别爱看关汉卿编演的戏。知道眼前这人便是关汉卿。捉他吧,

2、于心不忍,不捉吧,500两赏银便没了。关汉卿看透了他的心理,便顺口吟道:“台头莫逞强,纵得到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可能是这首诗打动了班头,他便对另几名捕快说:“放他去吧,这是个疯子。” 关汉卿就这样脱了险。, 作者卡片 , 背景呈现 【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遂生退隐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此时正遭遇人生的低谷,从官位跌落为百姓,世态炎凉给他以沉重打击。于是,便借历史事件来宣泄对现世的牢骚,感喟世道无常、人生如梦,表现

3、对功名事业的厌弃.,【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汉高祖荡平天下当了皇帝后,杀了淮阴侯韩信,又亲自率兵攻打造反的淮南王英布,威风凛凛地回到故乡沛县。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还乡不仅神气,而且还很热闹,走时全城送行。作者没有按照史实描写刘邦还乡情景,而是以嬉笑怒骂的手法,揭露刘邦的无赖出身,剥下皇帝的神圣面具还其欺压百姓的真面目。以此来暗示在元代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都很深重。, 知识链接 元 曲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下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

4、、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妆”通“装”,装模作样,“火”通“伙”,一伙,“匹头”通“劈头”,当头,迎面,“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见”同“现”,现成的,动词,行,动词,用,采用,动词,通“迤”,斜行,动词,使用,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助词,用在句末表感叹,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助词,用在句末表疑问,助词,用在句,末表祈使,副词,凡,只要,副词,只,仅,动词,兴起,动词,引发,引起,动词,使兴旺,名词,情趣,动词,涌起,袖、雪,名词作状语,用衣袖、像雪一样,红、银,名词用作状语,用红色、用白色,春、冬,名词用作状语,在春天、在冬天,装模作样,亦含丑、坏的意思。,须。,奇

5、怪。,6特殊句式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 _ 7名句默写 成也萧何,_。 (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 自送别,心难舍,_?_。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嗜好。,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败也萧何,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拂袖杨花雪,1.马致远的【双调】蟾宫曲叹世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这有何旨意?在创作上有什么技巧? 名师指津结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等典故分析其借古讽今感慨世事人生的手法即可。,我的理解:“叹世”本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曲却无一字言及当世,而是通过“咏史”来达到“叹世”的目的,“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本是历史上极为壮丽的一页,却被说成是瞬息幻无的南柯一梦;韩信

6、虽屡建奇功却不能因事而立身,蒯通劝韩信之言亦近似疯话。在作者看来,功业无用世道无常,人生如梦,其牢骚之态跃然纸上,这种借古吟今的曲笔,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2.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别情可以分成几个层次?采用了怎样的手法?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名师指津围绕“情”和“景”分层并指出每层采用的抒情方式,指明其通俗而有韵味的语言特点。 我的理解:这首小令可分为两个层次,两层的写法完全不同:前三句为第一层,写离别相思之苦,用直抒胸臆的方法;第二层是以景托情,言尽而意不尽。本曲语言通俗浅白,自然朴实,但又婉曲柔媚,读来韵味悠长。,3.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别情中“凭阑拂袖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7、”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名师指津解说句子意境,分析寄情于景的作用。 我的理解:这四句寄情于景,描绘了一幅令人心痛欲碎的情境。倚着栏杆伫立凝望着情人远去,因伫立凝望已久,如雪的杨花纷纷飘落在身上,也全然不觉。情人走远了,还在凭栏远眺,频频招手。,4.作者在【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文中,以一个乡民的视角来写高祖还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名师指津从突出揭示刘邦本来面目、增强讽刺效果的角度作答。 我的理解:作者从乡民的视角来写高祖还乡这一事件,使文章更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 (1)全篇语言皆出乡民之口,统统按农村中常见的事物和农民惯用的语言叙写和描绘,看似嘲笑乡民“有眼不识

8、泰山”,实则充分暴露了汉高祖流氓无赖的本来面目。,(2)作者借乡民之口嬉笑怒骂,巧妙地运用“变形”手法,赋予皇帝庄严华丽的外表以极其荒诞的内涵,把皇帝的旗队、仪仗队、卫队侍从说成是“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甜瓜苦瓜”等,也造成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强烈反差,从而收到寓庄于谐、滑稽可笑的强烈讽刺效果。 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的是高祖还乡,主角不很快出场,而要用一大半的篇幅去写支差迎驾、銮舆仪仗之类的场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名师指津点明铺陈、欲抑先扬的手法及作用即可。 我的理解:(1)这是一种反复铺陈、欲抑先扬的手法。 (2)目的是造成戏剧性效果。,6.

9、【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刻画了刘邦怎样的形象?作者这样描写一个皇帝,在当时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名师指津分别指明刘邦的“无赖”特点和分析人物形象寄寓的作者的反抗精神即可。 我的理解:(1)刻画了刘邦地痞无赖的形象。 (2)作者用讽刺的手法写汉高祖,写村民们对“高祖还乡”的态度,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在封建社会里,把皇帝写成无赖,这是对皇权的否定和蔑视,流露出一种对最高统治者的反抗情绪,难能可贵。,【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1写法归纳 (1)【双调】蟾宫曲叹世借古喻今。 马致远的【双调】蟾宫曲叹世,意在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但全篇并无一字针砭当世,而只是罗列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的联想来体

10、味作者的意图,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这种借古喻今的技巧是很高明的。,(2)【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生动的口语方言。 这首套曲是以乡民叙述的口吻展开的,因此用的是与乡民身份一致的语言,亦即乡间生动的口语方言,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曲中形容王乡老与赵忙郎:“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三言两语勾画出迎驾的乡绅土豪令人作呕的模样。“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中的“瞎”与“乔”字,点出了乡民们对迎驾的厌恶,认为那纯属胡闹的稀奇古怪的行为。,仪仗队的服装被称作“大作怪衣服”,皇帝前后的随从被叫作“天曹判”“递送夫”,处处流露出乡民们对下乡扰民的帝王的蔑视和憎恶。而对刘邦,曲中连用“那大

11、汉”称之,根本不把至高无上的帝王放在眼里;“觑得人如无物”、“挪身着手扶”显示刘邦的傲慢和装腔作势。末三支曲更是乡民对高祖昔时无赖行为的控诉,用“你”称身为皇帝的刘邦,谴责他“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强秤了麻三秤”,“偷量了豆几斛”,纯是乡间明白通俗的口语,却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刘邦流氓无赖的嘴脸。结尾处语言生动至极:“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乡民的几句挖苦话令帝王的尊严扫地,令读者拍手称快、拍案叫绝。,2技法指导 借古喻今 “借古喻今”就是指假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影射现实。它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是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投枪,是发表感想、陈述主张的载

12、体,是惩恶扬善、警诫人世的利剑,语文课本中的扁鹊见蔡桓公捕蛇者说愚公移山等文就采用了这种手法。 在写作中使用借古喻今的写作手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确文章所要传达的是与非。 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例,文章以蔡桓公的病情发展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会见。但蔡桓公对扁鹊的前三次诊断均表现出“不应”“不悦”“不应”的态度,到了第四次,病在“骨髓”无法医治时,蔡桓公“使人索扁鹊”,但为时已晚,蔡桓公错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蔡桓公的固执己见、顽固不化。是非曲直已经不言而喻。,(2)要联系社会,结合现实,引以为鉴。 明确了文章内容的“是非”,就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更重要的

13、是,正确的人与事要弘扬,错误的要规避。还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例,文章给我们的启迪是非常明确的: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绝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批评,并且能够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否则只能是丧失机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后悔莫及。,(3)“喻今”要实事求是,不可无中生有或夸大其词。 借古喻今不是简单地就“古事”论“今事”,发一通牢骚,说两句怪话,也不是凭一腔道德热情,义愤填膺地说两句大而无当的“正确话”。说到底,借古喻今是一门级别很高的艺术手法。在写作中要想在尺幅之内表现出深刻的思想、高超的见识,远非一般人想的那么容易,这就需要丰富的积淀需要理性的

14、思维,需要精心的构思。,3随堂练笔 几千年来,历史上的很多人,以他们的嘉言懿行感动着无数中国人,让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请你选取几位,运用借古喻今的写作手法,写一个不少于400字的文段。,4他山之石 雨润万物,馨香满天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 时间的巨轮隆隆碾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

15、里走过。,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碾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戴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

16、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世间万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繁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在高祖还乡里,一个被达官贵人捧入云端、至高无上的人物,原来有着这么多劣迹。剥开他虚假的神圣外衣,皇帝还不如一个正直的平民百姓。在元代,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都很深重,作者嬉笑怒骂,蔑视、斥责的不只是历史上的刘邦,还有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对最高统治者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无情的斥责,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和胆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