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望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764649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望诊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中医诊断-望诊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中医诊断-望诊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中医诊断-望诊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中医诊断-望诊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望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望诊(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望诊,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富文俊,授课方式:CAI课件、图片、幻灯片、模型、录像 课 时:18学时,目的要求: 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和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的表现,舌质、舌苔变化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熟悉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 4、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 5、了解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面五官、望肢体皮肤、望二 阴、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 6、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望 诊,望诊的内容包括:望全身:神、色、形、态望局部:头面、颈项、五官、皮肤、小儿络脉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二便望舌:舌质、舌苔,概念: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

2、的一切情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情况,称为望诊。,一、望 神,1、神的概念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思维。 2、神的产生及与形体的关系 先天(化生)精气 充养形体 神后天(滋养),3、望神的意义 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盛衰,全身望诊,表现于外,神是精气的外露,神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神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总评估,总的概括,望神主要从两目、面色、神情、体态四个方面来观察,神藏于心,外候于目,医门法律 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1)得神概念:又称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表现:神志清楚,反应灵敏,

3、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肌肉不削,动作灵活、体态自如。意义:主脏腑精气充足。见于正常人,或轻病而脏腑精气未伤者,预后良好。,全身望诊,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2)失神概念: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表现: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无华,目暗睛迷,瞳仁呆滞,肌肉消瘦,呼吸微弱,动作迟钝,强迫体位。或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全身望诊,意义:脏腑功能衰败,邪气极盛,预后不良。,(3)假神概念:是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精神“好转”的虚假征象。表现: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突然语言清亮、突然颧红如妆、突然能食。,全身望诊,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意义:脏腑

4、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是阴阳离决的危候。,(4)少神概念: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表现: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全身望诊,意义: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二、望面色,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临床意义2、常色与病色 (1)常色正常生理情况下的面部颜色与光泽。 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常色有主色与客色之分: 主色面色肤色终生不变者。客色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人的面色与肤色也会相应改变。,全身望诊,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 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二、望面色,(2)病色

5、特点:晦暗、暴露 五色善恶:善色五色光明润泽(气至) 恶色五色晦暗枯槁(气不至),全身望诊,内经对五色善恶的论述:善色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 恶色青如草兹、赤如衃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炱,色泽 脏腑精气盛衰的表现,望诊遵经 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 气由脏发,色随气华,(3)五色主病 青色,全身望诊,(3)五色主病 赤色,全身望诊,(3)五色主病 黄色,全身望诊,(3)五色主病 白色,全身望诊,(3)五色主病 黑色,全身望诊,左肝右肺形成颊, 心额肾颐鼻主脾,青主寒瘀痛惊风 赤热虚实妆戴阳 黄主脾虚湿黄疸 白寒阳虚气血脱 黑寒肾虚饮痛瘀,望色十法 浮沉、清浊

6、、微甚、散抟、泽夭 表里、阴阳、虚实、聚散、成败,气虚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加重,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血虚证 :皮肤黏膜,爪甲淡白,加全身虚弱证,三、望形态,(一)望形体形体的变化及意义:强实证、热证弱虚证、寒证胖形盛有余,形盛气虚,肥人多痰 易患中风、眩晕瘦形瘦食多,形瘦食少,形瘦阴虚,瘦人多火 易患劳嗽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全身望诊,素问 三部九候论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气之虚实,三、望形态,(二)望姿态1、动静:动、强、仰、伸阳、热、实证静、弱、俯、屈阴、寒、虚证2、痛证的特殊姿态护处必痛,全身望诊,三、望形态,3、异常动态:痫病 卒然昏倒,四肢抽搐,口中如作猪

7、羊叫声 中风 卒然昏倒,伴口眠歪斜,半身不遂 肝风内动 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双目上视 痿证 肢体筋脉驰缓,肌肉痿软无力 痹证 关节红肿疼痛,活动障碍者,全身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1、头形 过大脑积水过小小脑儿、囟门早闭方颅佝偻病2、头摇肝风上扰,或气血亏虚,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2、囟门的变化 囟填(囟门高突)实热证(温病火邪上攻)囟陷(囟门凹陷)虚证(气血精亏、吐泻伤津)解颅(囟门迟闭)肾气亏虚,局部望诊,在小宝宝的头顶上有个小“天门盖“,平时细看,还可以看到一下一下的脉跳,这就是宝宝的前囟门。它是由宝宝头颅骨中的额骨和顶骨围

8、成,二块额骨和二快顶骨互相连接处还未完全骨化的部分形成的一个菱形间隙,叫做囟门,俗称“天门盖“,位于头顶部前中央。 了解囟门的闭合时间 宝宝刚出生时前囟对边直径大小约为1.52.0厘米,出生头几月内前囟会随头围的增大而扩大,一般6个月后随着额骨和顶骨逐渐骨化而缩小,到了18个月左右闭合。除了前囟门外,小宝宝还有一个后囟门,后囟是由二块顶骨和一块枕骨形成的三角间隙,位于枕部,后囟在宝宝出生时已经很小了,一般约在宝宝出生后68周关闭。在正常情况下,未闭合的囟门外观平坦,稍微内陷。,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3、面部的形态改变 水肿病(阴水、阳水)面部浮肿抱头火丹面部红肿,色如涂丹,

9、压之退色大头瘟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甚痄腮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表现,温病火毒发颐颧骨之下,腮颌之上,耳前发疽肿起,少阳、阳明经热毒口眼歪斜中风、风邪阻络,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4、头发的改变,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5、望颈项瘿瘤 肝郁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瘰疬 实:风火时毒虚: 肺肾阴虚项强 实证项软 虚证,局部望诊,瘰疬,瘿瘤,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二)望目1、目的五轮学说及脏腑分属 目眦心(血轮)白睛肺(气轮)黑睛肝(风轮)瞳仁肾(水轮)眼胞脾(肉轮),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二)望目 2、目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意义

10、,白睛,目眦淡白 血虚 目眦色红 心火,白睛红赤 肺热 白睛发黄 黄疸,局部望诊,目眦,四、望头颈五官九窍,黑睛,瞳仁,眼胞,黑珠肿痛 肝火 全目红肿 肝火,红肿 脾火 下垂 脾虚,散大 肾精衰竭 缩小 中毒、肝火,局部望诊,(二)望目 2、目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意义,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三)、望耳耳的色泽形态改变及其意义耳实证(如红肿、流脓) 肝胆火旺耳虚证(如干枯、瘦薄) 肾虚耳后红络 麻疹先兆耳轮甲错 瘀血、肠痈,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四)、望鼻鼻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色青 腹痛红肿 胃热、血热酒齄鼻 肺胃湿热鼻柱塌陷 梅毒、麻风鼻渊 久流浊涕腥臭(风热、肝胆湿热),局部

11、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五)望口、唇口与唇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口唇樱桃红 煤气中毒口腔溃疡 心脾积热鹅口疮 脾胃湿热口僻 中风、风中经络 撮口 脐风口噤 动风,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六)望齿、龈齿与龈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牙齿干燥胃热、肾阴虚咬牙啮齿胃热、虫积、消化不良牙龈红肿胃热牙龈出血胃火、脾虚,局部望诊,足阳明胃经入上龈, 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龈。,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七)望咽喉实证(如咽红肿、乳蛾) 肺胃热盛虚证(如咽嫩红、少痛) 肺肾阴虚 白喉 外感疫邪,局部望诊,以咽喉两侧喉核(即腭扁桃体)红肿疼痛,形似乳头,状如蚕蛾为主要症状的喉病。,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

12、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仟咳嗽,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麻痹,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其发生率依次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长儿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幼儿。,四、望头颈五官九窍,(八)望下窍 阴囊肿大 疝气、水肿,局部望诊,疝气,睾丸鞘膜积液,子宫脱垂 中气下陷,脱肛 中气下陷,痔疮 大肠湿热、大肠燥热,五、望皮肤,(一)、色泽形态红 丹毒 黄 黄疸白斑 白驳风 肌肤甲错 血瘀,局部望诊,(二)斑疹斑 阳斑:热迫血行阴斑:脾不统血疹 麻疹:风热时邪风疹:外感风邪隐疹

13、:营血亏虚,风邪入络,阳斑:外感热病所见实热性发斑。见明医指掌斑疹。又名阳证发斑。由邪热熏灼营血所致。证见斑出红赤如锦纹,发热烦渴,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轻透斑毒,用化斑汤,或用水牛角、玄参、丹皮、银花、薄荷、连翘、牛蒡子、人中黄等。,阴斑:斑之属于虚寒性的、或称为“阴证发斑”。主要表现为胸腹部微见斑点,斑色淡红,阴而不显,伴有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虚大无力或沉微等。皮下慢性出血而呈紫暗色的。,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

14、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风疹又称“风痧”,痧子等。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患,瘾疹(unicada)是以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块、成片状风团为主症的疾病,因其时隐时起,遇风易发,故名“瘾疹”,又称为“风疹块”“荨麻疹”。本病急性者短期发作后多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五、望皮肤,(三)白 湿郁,汗出不彻(四)疮疡痈: 湿

15、热火毒疽: 气血亏虚、阴寒凝滞疔: 外感风热,或内生火毒疖: 外感热毒,或湿热内蕴,局部望诊,痈:本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多个临近毛囊的深部感染。常发生于抵抗力低下者,如糖尿病、肥胖、不良卫生习惯以及免疫缺陷状态等。,疽:病名。指气血为毒邪所阻滞,而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 肿。见五十二病方。灵枢痈疽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其特点为疮肿深而重。宋以前之疽仅指无头疽,自宋卫济宝书始见有头疽的描述。现中医按疽病早期有头和无头而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红丝疔:疔疮之一种-本病多发于四肢,因有细红丝一条,迅速向上走窜,故名“红丝疔”。红丝疔即现代医学所称“急性淋巴管炎”。 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细菌经皮肤伤口或其他感染病灶(疖、痈、溃疡、足癣及慢性湿疹等)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多发于手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