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论文1——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11703班-1107534016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758628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市场论文1——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11703班-1107534016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融市场论文1——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11703班-1107534016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融市场论文1——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11703班-1107534016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融市场论文1——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11703班-1107534016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融市场论文1——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11703班-1107534016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市场论文1——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11703班-1107534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市场论文1——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11703班-1107534016(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市场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1 1农户信贷配给问题农户信贷配给问题 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文献综述郭红霞郭红霞-11703-11703 班班- -农户信贷配给与约束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公司金融课程论文 1郭红霞 11703 班 学号摘要: 本文参考多篇文献资料,分析了民间惜贷配给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农村的发展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但目前在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上却存在着严重的“惜贷现象” ,农村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造成了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和企业的“惜贷”行为,引发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最终导致

2、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应该加强农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水平,更好的克服或减弱农村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切实解决农村信贷配给难题关键词:农户信贷;信贷配给;信息不对称引言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得到信贷是农户提高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正规金融信贷配给问题比较严重。银监会的统计显示,截止 20xx 年底,虽然获得贷款支持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但在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仍有 40%农户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量研究调查表明,我国农户所受到的信贷约束远比上述数据显示更为严重

3、。为解决我国农户信贷配给问题,先让我们大体了解一下我国农户信贷配给问题的基本情况,本文从信贷配给,信贷约束等问题着手,来论述农户信贷配给的问题。一、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现状(一)信贷市场基本情况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响应中央“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xx 年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xx 年 2 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次对农村金融体系“覆盖率”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

4、调整, “三农”问题的现实严峻性和极端重要性日渐凸显,广大农户对发展生产和提高消费水平的资金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农户分散化、规模小、数量多、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决定着相对高额的信贷成本,同时,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考虑到农户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只能满足部分农户信贷需求。(二)样本农户基本情况在一个基于“XX 户农户借贷情况问卷调查”的分析,通过对其农户人均常住人口比列、农户收入情况、农户劳动力最高教育程度和平均年龄、农户从事生产活动的性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总结,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在机构设置从而满足农户储蓄服务需求方面表现出色,实现了“广覆盖”的要求。在本次调查中,样本农户中 XX4 户回答了

5、“您家在生产、生活1及其他活动过程中,是否需要从银行、信用社或其他私人渠道借款”的问题,其中%回答“不需要”,%回答“需要” 。农户信贷需求概率总体较高,借款意愿比较强烈。然而,在信贷供给方面,调查发现,在声称需要贷款的 9807 个(占比%)样本农户中,9776 个农户明确回答了“20xx 年期间,是否从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或其他银行得到过贷款”的问题,其中仅 30%户(%)得到过,而其余的 6680 户(%)没有得到过。如此看来,正规金融信贷服务的覆盖率是比较低的。这就是基于一项调查而的得出的我国农户信贷需求和信贷供给方面的现状。在进行农户信贷配给与信贷约束理论综述之前,首先需要对信贷配给

6、和信贷约束两个相关的概念进行定义。二、信贷配给与信贷约束(一)信贷配给Jaffee and Modigliani(1969)认为,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是指在给定银行贷款利率的情况下,人们对贷款的需求超过了银行所能提供的贷款数量。Keeton(1979)对信贷配给进行如下阐述:(1)借款人获得了部分贷款,但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全部贷款;(2)一些借款人没有获得任何贷款。Stiglitz and Weiss(1981)提出了两种信贷配给情形:(1)在同一类借款申请人中,有些人获得了贷款,而其他的人没有获得贷款,被拒绝的借款申请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无法获得贷款;(2)存

7、在着看来相同的借款人(从贷款人的角度看) ,当信贷供给水平一定时,在任何利率水平,他们都不能获得贷款,除非增加信贷供给,他们才有可能获得贷款。Stiglitz and Weiss(1981) ,Townsend(1979)认为,根据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动次序,可以将信息不对称分为信贷交易的事前(逆向选择) 、事中(道德风险) ,或者事后(状态确认成本)三个阶段:(1) 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借款者了解自己项目的预期收益与风险,而贷款者只知道借款者项目的平均预期收益与风险。如果银行提高利率超过一定水平,只有高风险借款者愿意留在市场内而稳妥的借款者自我选择退出信贷市场。(2) 道德风险

8、是指,贷款者在合约实施之后不能观察到借款者的行为,也不能监督贷款的使用。此时提高利率将会降低还款激励。(3) 状态确认成本是指,如果贷款者不能轻易地证实借款者因丧失还款能力而无法还款的陈述的真实性,高成本的状态证实就无法避免。(二)信贷约束(Blinder and Stiglitz,1983)认为,信贷约束与信贷配给有时被互换使用。信贷约束(Credit Constraint)是指借款人的信贷需求未得到满足或未得到完全满足的情况,即借款人没有达到资金的最佳利用规模。信贷配给是一种信贷约束,但并非所有的信贷约束都是信贷配给的结果。如果借款人在一定利率下获得的贷款小于其利润最大化的水平,可以说该借

9、款人受到信贷约束,但只有当他想以更高的利率借款都不能如愿时,这种信贷约束才是信贷配给。Williamson(1987)从监督成本的角度证明了信贷配给的存在,他认为,由于信息不对2称并存在贷后监督成本,利率上升会导致违约率上升,违约率上升又导致监督成本增加,这样,信贷市场无法“出清” 。Hoff and Stiglitz(1990)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筛选、监督和实施合约成本差异对发展中国家的二元金融结构进行解释。他认为展中国家由于信息流动限制和信息成本的高昂,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条件下,正规金融机构倾向于收集系统性信息和大客户信息。相反,非正规金融依赖本地的、个人化的信息,使得他们具备本

10、地垄断的能力,但这也限制了他们扩张的能力。三、影响民间信贷配给的因素杨骏认为,影响民间信贷配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家庭经营主业、从事非农业家庭经营劳动力、年初经营耕地面积、年末存款余额以及种植业收入这五个因素对民间信贷配给没有显著影响。第二,私营企业经营者、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时间、年末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这三个因素对信贷配给主要是负向影响。第三,家庭全年总收入和家庭经营总收入对信贷配给有较高的负向影响。这两个因素反映了借款者的现金流情况,检验结果为负,说明借款者的净现金流越高,越不容易受到信贷配给,同样,由于高现金流入能够说明还款的风险较小,放贷人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更加愿意放贷

11、。第四,家庭全年总支出显著正向影响信贷配给。四、农户信贷约束成因分析有的文献在不完全信息的基础上将信贷市场不完善的根源归之于信息和实施成本。这些研究从借贷双方的信息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信贷配给,认为产生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是正的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与缺乏有效的合约实施机制。Adams and Nehman(1979)认为,贷款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利率之外的其他费用,如手续费、贿赂、交通费用以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这一学派认为,贷款交易成本是某种类型的农户,特别是小农户受到信贷配给的根本原因。Bester(1985)的模型表明,如果离散均衡存在,银行可用抵押区别不同的借款人类型,因而不会出

12、现信贷配给。贷款者能够设计出一组包含利率和抵押品要求的合约供借款者挑选,从而揭示其风险特征。五、农户信贷约束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一)实证研究关于农户信贷约束实证研究的经典文献主要形成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贫困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尤为严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农户得到贷款少是因为信贷需求不足。Kochar(1995)根据印度 20 世纪 70 年代的数据,发现大部分农户没有贷款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信贷需求而不是供给不足,Pal(XX)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如果将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可以发现信贷约束既可能是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供给不足所致,也可能是因为农户对正规

13、信贷的需求不够。3(二)政策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李华认为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1)设计由正规金融向民间金融提供批发贷款、投资入股、资本监管以及危机注资等机制实现两者的衔接机制。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民间金融的风险,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民间金融的信息优势和正规金融的资金优势,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水平(2)构建财政和金融在农村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贫困农户的支持力度。(3)取消当前的民间金融抑制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发展面向穷人的微型金融。(4)政府的政策框架应该鼓励民间金融组织自身的转型与升级。参考文献:1 赵丙奇:农户民间借贷信贷配给_来自 600 农户融资的实证考察2 杨

14、骏:覆盖率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基于省 XX 户农户借贷情况问卷调查的分析杨骏 金融发展评论20xx年第 3 期3 朱少洪:农户信贷约束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4 李超:我国农村信贷配给问题研究5 沈思柱:我国农村信贷配给问题研究_沈思柱4第二篇:碳金融市场论文 5600 字一 碳金融的内涵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的频发使各国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19xx 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超过 150 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 ,此公约成为了世界上第一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框架。5 年之后通过的公约补充条款京都议定书

15、 (Kyoto Protocol) ,提出了三种机制: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国际排放权交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来降低各国减排的经济成本。由此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碳金融市场应运而生。碳金融的属性狭义的碳金融指碳排放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广义的碳金融指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金融活动的总称,也称碳物质买卖或碳融资,包含了促进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和技术的直接投融资、银行绿色贷款、基于配额或具体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或风

16、险投资者介入碳金融活动等。国际气候问题专家斯图尔特胡德森(XX)定义了碳金融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存在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交易两种商品:碳配额及与之相依存的碳抵消(碳中和) ;第二,有市场投资者,进行与清洁能源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第三,企业的碳风险和收益评估。拉巴特和怀特(XX)对碳金融的定义是目前最为全面的概括性界定:(1)碳金融代表环境金融的一个分支;(2)碳金融探讨与碳限制经济领域有关的财务风险和机会;(3)碳金融科学预期会产生相应的基于碳市场的金融工具,用于转移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风险,并促进人类完成环境保护目标。 从碳金融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绿色信贷和基于减排项目的投融资活动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碳金融活动,服务对象和工具都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经济学理论支持随着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不仅需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到来,同时碳金融机制的制定和发展的理念需要改变,金融市场发展理论也就应运而生。(1)外部性理论及科斯定理马歇尔(1890)在其巨著经济学原理中的首先提出了“外部经济”概念。如果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