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90393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511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11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11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11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11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新)(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课 程 要 求:,本门课程是全国硕士研究生选修的一门公共理论课 授课学时:18学时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20分+期末成绩80分,开卷考) 参考教材:1、自然辩证法概论,郭贵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专题一:绪 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由来自然辩证法一词,最初是恩格斯为其自然科学哲学著作部分手稿写的一个归类标题。1873年5月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1925年,俄共中央马克思与恩格斯研究院出版马克思与恩格斯文库时又把它作为恩格斯的自然科学哲学著作

2、的书名:自然辩证法。,(一)历史背景:,1、科学技术的发展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进化论等重大理论成果。旧的机械自然观与新的科学成就产生矛盾。2、理论上的准备 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发展为自然辩证法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二)自然辩证法写作过程,1873年,恩格斯准备撰写自然辩证法。杜林事件发生,转而写反杜林论http:/ 1876年,在出版了反杜林论之后,恩格斯就全力写作这部已经构思好的著作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恩格斯中断自然辩证法的写作,倾其全力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手稿以及马克思的其它著作。 1895年,恩格斯去世,他已构思好且已开

3、始写作的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的著作,未能完成。,(三)自然辩证法出版过程,1)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斯坦保存 (1)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过程中的作用; (2)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派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院长梁赞诺夫前往柏林德国,整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遗稿,发现了恩格斯的这部手稿。 3)1925年,苏联将恩格斯的手稿翻译成了俄文,以“自然辩证法”为书名,首次公开出版。此后,又以日、中、英、德等文出版发行。,(四)自然辩证法主要内容,1、手稿分装四束: (1)辩证法和自然科学; (2)自然研究和辩证法; (3)自然之辩证法; (4)数学和自然科学。,

4、2、按照内容可划分为: (1)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揭示科学进步中的辩证性质。 (2)自然科学和哲学,讲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3)自然界的辩证法,就是将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用于自然界。 (4)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讲认识论与辩证逻辑,自然科学方法论。 (5)物质的运动形式。 (6)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五)相关评价引发的争论,1924年春天,伯恩斯坦把这部书稿送交爱因斯坦审读,要爱因斯坦判断,是否可以出版。爱因斯坦于1924年6月给伯恩斯坦回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分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

5、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不是出自一位引人注意的历史人物,那末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20世纪的另一科学大师普里高津,却对自然辩证法给予肯定,他在从混沌到有序一书中这样写到: “自然史的思想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完整部分,是马克思所断言,并由恩格斯所详细论述过的。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不可逆性所引起的建设性作用的发现,在自然科学中提出了一个早已由唯物主义者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认识自然就意味着把自然理解为能产生人类和人类

6、社会的自然界。而且,在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那个时代,物理科学看来已经摒弃了机械论的世界观,而更接近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思想。”,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三、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1、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规律 (自然观) 2、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观)3、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 (科学技术方法论) 4、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

7、相互关系的规律 (科技社会观),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一)不属于各门具体学科,带有整体性和一般性。不专门研究某种特定物质运动规律,如物理、化学、生命运动规律。所研究的对象是带有整体性和一般性的特征。例如,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显然,它与各门具体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二)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它应属于哲学层次,具有哲学性质。但是,它所研究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又并非具有哲学的最高度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普遍的规律,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马克思

8、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领域,即自然科学领域。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普遍原理在自然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在科技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哲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三)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抽象性和普适性,自然辩证法,桥梁和纽带,具体科学技术,基础性和具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的特点:综合性、交叉性、哲理性。 与自然辩证法邻近的学科: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 思考:自然辩证法学科与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关系。,五、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9、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重要组成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重要组成部分。 (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重要组成部分。 (五)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重要组成部分。,六、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9世纪) 自然辩证法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中,而系统的确立是在19世纪7080年代历史观方面的完成之后,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的背景: 自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 恩格斯写作

10、自然辩证法的历程:三次中断,1873年1876年:反杜林论,1878年1883年:马克思逝世、 资本论二、三卷的出版,1883年1895年:恩格斯逝世,马克思、恩格斯的卓越贡献,自然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观,为确立辩证的和唯物的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工作:,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马克思阐发了一些新思想。),研究了劳动和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

11、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中,详细地阐发了自然辩证法思想。,以运动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的无限流动和循环的自然观。 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为中心的辩证综合的科学方法论。 科技与生产、社会协调发展的科技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放射性的发现)对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物质消失了”,“唯能论”。,(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20世纪初),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能是世界上的真正实体,一切外界现象都可以说是能量之间的过程。,“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12、19世纪末以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日趋紧密:,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开始了一体化进程。突出表现: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技术创新及开发研究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引入新的产品或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来源,实行的新的企业组织。,这些趋势促使对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作用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出现了相关的新的学科:科学社会学:汉森(前苏联),默顿(美) 科学学:贝尔纳(英) 技术文化学:奥格本(美),3.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更加注重技术的价值和技术创新研究,2.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越来越注重科学理论的创造问

13、题的研究,(三)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1.自然观:形成了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七、自然辩证法在中国,1、解放前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1)1932年,杜畏之把自然辩证法译成中文,神州国光社出版发行。 2)1936年,由艾思奇、廖庶谦等人发起,在 上海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这是我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团体。 4) 1939年,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召开的科学讨论会上讨论的问题之一,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于自然科学。,2 、自然辩证法进入主流意识形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旧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即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置换他们脑子里原有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14、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被用作学习材料,在建国初印行了大量自然辩证法和从猿到人等单行本。,3、自然辩证法进入全新时期,文革结束后,自然辩证法进入全新时期。 “一个县一个啤酒厂,一个学校一本自然辩证法。” 在当时制定的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中,“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史研究” 被列为全国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1978年,北京召开了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夏季讲习会,有来自全国的1500余人参加。 1981年10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于光远当选理事长,周培源、卢嘉锡、李昌、钱三强、钱学森、钟林为副理事长,钟林、龚育之、查汝强为秘书长。,4、自然辩证法课程成为思

15、想理论必修课,在大学里正式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始于1955年,当时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自然和自然发展史。 1981年,国家教育部发文规定自然辩证法类课程是我国高校理工农医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2年把“自然辩证法”改名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学科编号为:010108。,5、自然辩证法成为硕士研究生公共选修的理论课,2010年8月9日,教育部出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课改方案),该方案以部分高校为试点,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课改方案将原为硕士生开设的理工类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调整为不分学科、专业均可学习的选修课,同时

16、将该课程的2学分、54学时调整为1学分、18学时。,八、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从国家、社会层面:自然辩证法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培养理论思维、反思与批判精神的需要。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P.465,爱因斯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的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在转变之中”。19世纪生物学首先发展为演化的科学,20世纪以来,物理学和化学也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科学自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基本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