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研究绪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660603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5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文化研究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汉字文化研究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汉字文化研究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汉字文化研究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汉字文化研究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文化研究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文化研究绪论(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文化研究,讲义之一,第一章 绪论,一、什么是汉字文化研究 二、为什么要进行汉字文化研究 三、怎样进行汉字文化研究 四、汉字文化研究示例,一、什么是汉字文化研究,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记录汉语诞生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成为反映古今汉民族人民文明成果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汉民族独特的造字思维理念、汉字的最早创制以及五、六千年以来的发展演变、汉字独特的以形表义的字型结构系统、汉字的一字多义、形外之义等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文化研究是以汉字自身形体构意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

2、等诸多学科的内容和方法。,二、为什么要进行汉字文化研究,语言学知识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最小单位是词,词是语言中语义和语音的结合体。也就是说,语言具有语义和语音两个要素。,语义是抽象的,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知;语音是表达语义的声音,人的听觉器官能听得到,但是稍纵即逝。这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不可能传之异地,留于异时。,然而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人们需要将有义有音的语言传之异地,留于异时,在更加广大的时空范围内进行交际,以便交流、协调人们的思想言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需要,使得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产生成为了可能。早在一千多年前

3、,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就在其尚书序疏中把汉字记录汉语的这个理论总结表述为:“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到清代,大学问家陈澧在其东塾读书记中则有这样的阐述:“盖天下事物之众,人日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 意者象乎事物而构成之者也;声者,象乎意而构成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流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这样,汉民族稍纵即逝的有声语言,就可以借助汉字的记录,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得以传诸异时,留诸异地。汉字的这一功能,语言学上一般称之为语言交际功能。,汉字的语言交际功能,已为人们所知,此之前历代的汉语研究和各类汉语研究专著、汉语教科书都有了深透的研究,产生了

4、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此不赘言。,本选修课名之曰“汉字文化研究”,有别于传统的汉字语言交际功能的研究。 我们认为,一个个具有神奇生命力的方块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成就的一块块化石、是光照日月、功盖天地的文化精灵。,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反映现当代哲学、政治、宗教、科技、教育、文学、历史、艺术等一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的书籍、刊物、资料,在中国也主要是用汉字来书写记载的。,通过解读一个个汉字,研究一块块汉字化石,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汉民族创造汉字的独特的思维理念、汉字的最早创制以及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变、汉字自身的形体构意等等,都蕴涵着语言交际功能之外的丰富

5、的文化信息。,人们可以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汉字形体构意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一功能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创造,来巧妙地反映人们思维千变万化的言外之意。,人们还可以通过研究汉字形体构意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来认识汉字造字时代的历史文化,来认识、再现汉字形体构意所反映的古今汉民族精神文明成果和物质文明成果,来研究汉字的语言交际功能之外的相关文化现象。,然而到现在为止,学术界同行对汉字文化的研究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研究还不够深入,且有许多学术分歧,因而有必要唤起同道深入研习之,系统研究之。,三、怎样进行汉字文化研究,(一)应当具有较扎实的小学知识和基本功 汉字文化研究是一项难度相当大

6、的综合性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仅以语言学知识和方法来说,就需要研究者掌握普通语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古代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中国古代,古代汉语又叫做小学,小学由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三个互相关联又有区别的分支学科组成。,古代读书人(也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一般都学习掌握了较多的小学知识,具有较扎实的小学功底。,现代人则相反。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未来的中文教师应当在专业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学习中掌握较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基本功,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汉字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二)、应当选择合适的汉字作为汉字文化

7、研究的对象材料 汉字文化研究是以汉字形体构意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应当说,所有的汉字都可以成为汉字文化研究的材料; 但是作为课程教学来说,我们不可能全面地一一研究所有的汉字材料,而只能首先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汉字来研究、讲解其蕴涵的文化信息,研究介绍汉字文化信息的规律、特点,研究介绍汉民族创制和使用汉字的独特思维理念和文化历史背景。,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将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合适的汉字材料来探索、研究汉字的文化信息来掌握汉字文化研究这门学问的丰富内涵。,(三)、必须有足够的文献材料来印证汉字文化的研究结论 汉字文化的研究,是一项严谨而艰苦的研究,其严谨性和艰苦性,

8、除了表现为汉字文化信息不易被发现、总结之外,主要还表现为必须有足够的文献信息资料来印证所发现、所总结的汉字文化信息知识。,一般地说,汉字的文化信息主要表现为汉字与中国古今文化现象的联系,而古今文献是古今文化最直接、最明快、最详尽的记录,因此,汉字的文化信息如果能够得到古今文献记载材料(传世的文献材料和地下出土的文献材料)的印证,那么其可信度、准确性和科学性就有了充分的保证。,如果没有足够的有说服力的古今文献材料来印证研究者关于汉字文化信息的研究结论,那么,这种研究结论只能是主观臆测,是站不住脚的。,由此可见,在汉字文化信息的研究中,古今文献材料成为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印证材料。我们在汉字文化研究

9、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古今文献材料的印证工作。,四、汉字文化研究示例,例一: 册:,删:,“册”与“删”,这两个汉字在现代一般没有什么意义关联;但在汉字造字之初,这两个汉字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册”是个象形字,字的竖画像长短不一的竹片(简),字的横画像编连竹片(简)的绳索,所以,“册”这个象形字的本义是“书册”的“册”。,甲骨文二七二八七片曰:“册至,王受有佑。”清人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册部:“凡简书皆谓之册。”“删”字从刀册,是个会意字,字的本义是刮削。汉书律历志:“故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于篇。”,上古以竹简为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竹简上的汉字写错了,古人是怎样进行修改呢?古人是用刀在竹

10、简上刮削,把写错的字刮削掉,所以“删”字的会意偏旁是“刀”和“册”。 如果用现代的实物和方法来类比,“删”相当于现代的橡皮擦,用橡皮擦擦去纸上写错的字。,通过研究解读“册”和“删”两个汉字的字形,我们可以得知: 1、竹简是上古书写汉字的重要材料; 2、上古在竹简上修改文稿,去掉竹简上写错的字的方法是“删”。这就是“册”、“删”两个汉字的字形构意的文化内涵。,例二:,甲骨文有个字写作: ,这个字就是“監”字。,林光义先生文源曰“監即鑑之本字,上世未制铜時,以水为鑑。”唐兰殷墟文字记亦曰:“象一人立于盆侧,有自監其容之意。”,“監”字本义指水镜,上古文献是有书证的:书酒浩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

11、監,当于民監。”孔安国传曰:“视水見己形,视民行事見吉凶。”,中国古代的镜子,主要是青铜镜。在甲骨文出现的殷商时代之前,中国早已出现了青铜器(如“禹铸九鼎”等)。,但是“監”字的甲骨文写法却没有用“金”来作为表义偏旁(形旁),没有反映当时社会出现青铜器(铜镜)的现实,而反映的是远古时代的“水镜”(以水为镜或以器皿盛水为镜)。,研究这个“監”字,可以发现它的两个蕴涵: 1、汉字作为文化化石,它反映了远古汉民族先民当时是以器皿盛水为镜来映照自己的历史,“監”字的构形会意真实地再现了汉民族先民当时原始的造字思维理念:汉字(由象形到)以形会意记录汉语的词,即以“監”字来记录汉语“镜子”的“镜”。,2、

12、甲骨文中有以器皿盛水自照面容的“監”字,说明“監”字不是在出现了青铜器的夏商时代创造的,而是在没有出现青铜器的远古时代创造并沿用到夏商时代的;,还印证了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汉字,因为“監”字以器皿盛水自照的构形会意记录了比殷商时代更早的造字之初的历史。 汉字发展史证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中国相当成熟的成系统的文字。,附注: “監”(水镜),在青铜器出现以后,铜镜产生,字又写作“鑑”,以金为形旁,“監”为义兼声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鑑予之。”(郑伯设享礼招待惠王的时候,惠王把王后的盘镜给了郑伯。),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注曰:“鑑,镜也。”“镜”字,到汉代就已经出

13、现了,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金部已收释“镜”字:“镜。景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曰:“景者光也,金有光可招物谓之镜。”,例三: 口大吞天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岂可望功名 这是一幅拆字对联。横批“口大吞天”是拆“吴”字; 上联“少目”是拆“省”字; 下联“欠金”是拆“钦”字。,“吴省钦”是清代广东主考官,以权敛财,贪得无厌。士子们撰此拆字联贴在广东贡院门上,何等辛辣!解读此类拆字对联,不懂得拆分汉字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也即字外之义,那是不可能读此类对联的。,例四: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出句之“丝”,字面上是春蚕所吐之“丝”,而其言外之义是喻指思念情人之“思”。对句之“泪”

14、,字面上是指蜡炬之蜡油,而其言外之义是喻指相思情人之眼泪。,思念情人象春蚕吐丝至死才尽,象蜡炬燃烧成灰烬才会干枯,至死不渝之爱情思恋,何等感人!“丝”、“泪”之字在文学诗赋中的这些言外之义、文化蕴涵,也是汉字文化研究给予关注的内容。,讲授汉字文化研究这门专业选修课,旨在出快出新。 我力图向同学们介绍汉字文化研究前沿的学术动态、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同时也把我对汉字文化研究的一些观点介绍给同学们。,我的方法和观点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我愿意把拙见介绍出来,与同学们共同研究商榷,展开学术争鸣,从而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聆听指教批评,获得科学真知,推动学术发展,繁荣汉字文化建设;,二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听我的课,通过参与学术讨论,获得汉字文化研究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研究前沿的学术动态,掌握汉字文化研究的一些研究方法,从而提高汉字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以及娴熟地运用汉语汉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师生合作,共同切磋研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以上两个目的,则吾愿足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