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8553811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十,知识课堂: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又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下面我们学习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的方法。,一、读懂标题 (一)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标题: 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揭示作品的线索;

2、 表明诗歌的题材; 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如:,答案 (1)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点明了诗的题材类别(咏物诗);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2)交代了写作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和事件(怀古);点明了诗的题材(怀古诗);暗示了诗的情感(怀古伤今)。 (3)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二)带着标题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含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

3、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开头的内容。,(1)题目提供信息:_ _ (2)题目引起的猜想是:_ _ (3)读诗引起的猜想是:_ _ (4)翻译诗歌正文:_ _,答案 (1)时间为“夜”,物象为“乌”,动作为“啼”。 (2)作者为什么夜里不睡?心情如何? (3)“素月”与标题中的“夜”对应,诗人此时在干什么?原来在“弄笔”写作。 (4)手拿团扇在洁白的月下,纱巾被风吹起像轻轻的烟雾一样。高高的槐树叶子非常茂密,清新雨后天气很好。拿着笔胡乱写着字,喝醉了放下帘子闲适地小睡一会儿。一夜没

4、有更声来打扰,只是在枕头上静静地听蝉鸣。,二、读懂正文 读懂正文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下面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读懂诗歌:,(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如:,(1)题目提供信息:_ _ (2)翻译诗歌正文:_ _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 _,答案 (1)苦寒行是乐府旧题,多写军中兵士在雪天寒夜难以忍受的苦楚。 (2)十月里边境上气候恶劣,北风一阵比一阵强;官军们身上还只是穿着薄薄的衣衫。

5、送棉衣来的使臣早该到了,如今却还不见踪影;可怜战士们披着铁甲,几乎冻僵,在漫漫长夜中难以入眠。京城中多有炙手可热的高官,太阳高高升起,朱漆大门仍然牢关。无数重帘幕低垂屏风密遮,他们喝醉了酒沉睡,怎知道门外地冻天寒? (3)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二)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做变形处理的呢? 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 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二:一是词语在单

6、个诗句内的错综颠倒。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若按常规词序表达,读起来则会有别扭之感,既不能与首联之“楼”,颔联之“悠”,尾联之“愁”押韵,节奏感也不强;再者,“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视觉意象也得不到突出强调,很难引出尾联之渺渺茫茫的乡愁。二是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如王翰的凉州词有这样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第一句的“葡萄美酒”是第二句“欲饮”的对象,这种跨句位移,极大地强化了“葡萄美酒”这一形象的感觉呈现力量,让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筵席盛况直接撞击读者的视神经,视觉效果强烈。这种词

7、序颠倒变形的跨度相当大,往往是由此句跳跃到彼句,弹跳力极佳。,2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真实。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上片的起调两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就属于词语超常搭配、锤炼颇佳的句子。“明月”居然可以“满载”,“秋江”居然可以“平铺”,这似乎有悖于生活逻辑,但它却获取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词人巧妙地将抽象与具象嫁接在一起,便有了化抽象为形象的感染力。这起首二句不仅点明了行船的季节,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的景色,而且营造了一种烟波

8、浩渺的雄阔意境,这与词人达观豪迈的胸襟是极为相称的,为下面写自己不畏风浪险阻的胸怀进行了很好的渲染,奠定了整首词作的情感基调。,3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 诗歌语言为了力求凝练传神,蕴含极丰富的审美信息,往往会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省略压缩的情形比较复杂,譬如省略句子的一些主要成分,或主语,或谓语,或宾语,句中的介词也常常被省略,所以要求考生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这也是一种可能考到的题目。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但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将其精简为二十个字。,作者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让我们根据生活的

9、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有时就连极关键的动词也可以全部省略。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按句意当为:闻鸡声,出茅店,见残月一弯,上板桥,踏秋霜,留下移行足迹。,4句子的反常组合 在古代诗歌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接顺序也可以突破常规,它不一定会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事物的前因后果、情感的次第演进等方面的逻辑规律,这样反而能收到突兀奇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如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首联便是句子的反常组合。按常理,应先说“昨夜”,再说“今朝

10、”。这里却把朝闻离歌之事置于句首叙说,就突出了与朋友别离的悲凉氛围。古代诗歌中这类句子的倒装现象,被诗评家称为“逆挽”笔法。,特别关注 会翻译古诗歌 在读懂“诗家语”的基础上,应把诗歌当作文言文来对待。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以翻译为: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面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

11、酒杯。 在“读懂”这一步上,要着重把握好两个“明”字:明诗意,明题意。,(1)题目提供信息:_ _ (2)翻译诗歌正文:_ _ (3)有明显“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_ _,答案 (1)点明了地点(南湖)和时间(早春),暗示了事件是诗人在早春赏景的活动,奠定感情基调。 (2)风将乌云散开,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返照在湖面上形成倒影,复有温暖明快之感。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而湖面之水,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草坪。由于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连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年年身心的忧愁减少了心情。 (3)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

12、绿水生。,(三)抓关键词句品情态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如:,(1)题目提供信息:_ _ (2)翻译诗歌正文:_ _ (3)诗中体现情态的关键词句是:_ _ (4)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 _,答案 (1)交代了地点(原州城),点明了对象(张贲从事),揭示了事件(登原州城有感)。 (2)身在异乡哪儿最能牵动乡愁?就是一个人登上边塞城池的城楼时。(这儿)傍晚时从

13、北边来的只有大雁,周围一片天寒地冻,从这儿向西去就再没有大宋的州县了。从远处传来的塞角声凄厉高亢,城外的泾河也冻住了不再流淌。你是一个穷官,我来你这儿做客,我们两个的乡愁都浓郁得没法收拾。,(3)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4)“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四)抓住景、事、情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