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391160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9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一)额叶(frontal lobe):中央沟前方和外侧裂上方。 两沟三回。功能分区:1、 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大锥体细胞轴突组成锥体束,支配对侧随意运动。2、运动前区:皮质运动区前,锥体外系的皮质中枢,与联合运动和姿势调节有关。3、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4、眼球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双眼同向侧视。5、语言运动中枢(Broca区):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语言运动。6、额叶前部:与记忆判断情感有关。,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外侧面:病因多为梗死、肿瘤及外伤。(1)额极病变:精神症状为主,记忆力注意力减退,病情淡漠,反应迟钝,思维综合能力下降,欣快、易怒、(

2、2)中央前回:刺激性病灶,出现对侧肢体抽搐(Jackson EP);破坏性病变出现对侧肢体单痪或偏瘫。,(3)额上回后部病变:额叶释放征。强握反射、摸索反射。 (4)额中回后部病变:刺激性病灶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破坏性病变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书写不能 (5)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2、内侧面后部的旁中央小叶病变 :对侧足及膝以下瘫痪;矢状窦旁脑膜瘤压迫两侧足部运动区 产生截瘫,伴尿便障碍。,3、底面 额叶眶面病变:产生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饮、多尿、高热、出汗和血管扩张等症状。 肿瘤时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Foster-Kennedy

3、综合征,(二)顶叶 中央后回: 为皮质感觉区 顶内沟分为 顶上小叶缘上回 顶下小叶角回,功能分区:皮质感觉区:中央后回,接受对侧感觉信息 运用中枢:优势半球缘上回,复杂动作和技巧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靠近视中枢,理解文字和符号。,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中央后回和顶上小叶损害 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常为针刺、电击样、偶为疼痛等感觉异常发作。 破坏性病变引起精细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和定位觉的丧失。,顶下小叶病变(缘上回和角回) (1)体像障碍:非优势半球顶叶损害。偏侧忽视:对病变对侧的空间物体漠不关心。病觉缺失:对病变对侧肢体瘫痪全然否认。手指失认:不能辨别

4、手指及名称。自体认识不能:否认对侧肢体的存在。幻肢现象:否认肢体存在的同时,感觉多出肢体。,(2)优势半球角回损害尚可引起Gerstmann综合征,计算不能,手指失认,左右认识不能和书写不能,有时伴失读。 (3)失用症。(4)顶叶深部病变:双眼对侧视野同下象限盲。,(三)颞叶:颞横回,功能分区感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区):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听觉中枢: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嗅觉中枢:钩回和海马回。颞叶内侧面:属边缘系统,与记忆、精神行为及内脏运动有关。颞叶前部:与记忆联想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出现听觉、语言、记忆及精神活动障碍。1、 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

5、):听得见但听不懂自己或别人的话。称为感觉性失语( Wernicke 失语)2、优势半球颞中回病变:命名性失语,复述保存但很快忘记。3、颞叶钩回病变:幻嗅幻味,舔舌咀嚼动作。称为钩回发作。4、颞叶深部病变:双眼对侧视野同上象限盲。,(四)枕叶,内侧面以距状裂分为楔回和舌回。 距状裂周围的皮质为视中枢,称为纹状区。,接受视网膜冲动,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视中枢病变:刺激性病变引起不成形的幻视发作(闪光、暗影、色彩等);破坏性病变出现视野缺损。双侧视中枢产生皮质盲,对光反射存在。一侧视中枢产生偏盲,黄斑回避。距状裂上楔回,对侧同向下象限盲。距状裂下舌回,对侧同向上象限盲。 2、视觉失认。,二、内

6、囊,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完全性损害:常引起“三偏”综合征,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脑出血及脑梗死(2)部分损害: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症状。,三、基底神经节 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杏仁核:古纹状体苍白球: 旧纹状体豆状核壳核尾状核 新纹状体屏状核:目前功能不明,功能:与大脑皮质及小脑系统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和姿势反射。参与精细完成动作。 与红核、黑质、网状机构有功能联系,影响脊髓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新纹状体病变: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综合症。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偏身投掷等。壳核:舞蹈样动作,无目的的急骤运动。尾状核:手足徐动症,蠕动样动作。丘脑低核:偏侧投掷

7、。 2、苍白球及黑质:肌张力增高及运动减少。如PD。,四、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组成。功能复杂,临床定位困难。,丘脑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受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深感觉和精细觉明显,有感觉性共济失调,丘脑痛。,(三)上丘脑 主要见于松果体瘤,压迫四叠体出现帕里诺综合症。,(四)底丘脑病损表现:连续不能控制的投掷运动,称为偏侧投掷。,脑干(brain stem)中脑、桥脑和延髓,含有神经核团和上下行的传导纤维、网状结构。 脑干的神经核:中脑,;桥脑含有,;延髓含有,对神经核。以及其他核团。 传导束:深浅感觉传导束、锥体束、锥体外系通路及内侧纵束。 网状结构:维持觉醒。

8、,脑干病变产生的症状:一侧脑干病变产生交叉性瘫痪(crossed hemiplegia),同侧颅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及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和对侧躯体的痛温觉 (分离性交叉性感觉障碍,触觉保留)。多见于血管壁、肿瘤及MS等。有定位价值。,中脑:如Weber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表现为病灶侧动眼神经瘫,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桥脑(pons): 桥脑腹外侧综合症(Millard-Gubler syndrome):病变侧展神经、面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瘫痪,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见于小脑前下动脉闭塞。 桥脑腹内侧侧综合症(Foville syndrome)

9、病灶侧展、面神经麻痹,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中枢性瘫痪。桥脑旁正中A闭塞,闭锁综合症(Locked-in syndrome)桥脑基地部受损,网状结构正常,神志清楚。眼球能上下运动示意。,延髓: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e):眩晕、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疑核、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病灶侧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束及部分小脑);病灶侧痛温觉减退(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对侧痛温觉减退(脊髓丘脑束)。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延髓内侧综合征(Dejerine syndrome):同侧周围性舌下神经损害,对侧肢体瘫痪和躯体的深感觉障碍。,脊髓型spinal co

10、rd :上端在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至第一腰椎下缘,占椎管的2/3,42-45cm是初级反射中枢。31对脊神经。与椎体的关系:颈段高1,上中胸段高2,下胸段高3,腰髓位于T10-12,骶髓位于T12-L1。下端为马尾。,颈膨大(C5-T2)和腰膨大(L1-S2):发出支配上下肢的神经。 腰膨大向下:脊髓圆锥,经终丝连于尾骨 六沟,三层膜,三腔。 齿状韧带固定。,脊髓内部结构: 脊髓灰质:前后角及位于C8-L2,S2-S4侧角 前角运动,后角感觉, C8-L2侧角是交感中枢,支配瞳孔开大肌及面部腺体。 S2-S4侧角为副交感中枢,支配膀胱、直肠、性腺,脊髓白质:传导纤维 上行传导纤维:薄束,楔

11、束,传导深感觉和精细触觉。脊髓小脑前后束,传导下部深感觉,调节姿势。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觉和触觉、压觉。,下行传导纤维: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脊髓损伤的定位 (一)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1、脊髓前角:呈节段分布,无感觉障碍。 支配肌肉萎缩、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伴有肌束震颤。 2、后角损害:病侧相应皮节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触觉保留,见于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早期。,(3)中央管附近损害:双侧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或减弱,触觉保留,呈马褂样。见于脊髓空洞症等。 (4)侧角损害:C8-L2,出现Horner征;S2-4,出现直肠

12、膀胱性功能障碍。 (5)后索损害:出现位置觉、振动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6)侧索损害:对侧病变平面以下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痛温觉障碍。 (7)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 syndrome):病变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实际平面低于病变平面2-3个节段,横贯损害出现四肢痉挛性瘫痪。完全性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急性期呈脊髓休克症状,2-4周后转为中枢性瘫痪。,颈膨大以上平面损害: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消失,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C1-C4) 颈膨大病变:累及两侧前角与皮质脊髓侧束时,产生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13、。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消失。(C5-T2)。 胸髓病变: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消失,累及两侧皮质脊髓束,导致痉挛性截瘫。(T3-12),腰膨大病变: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消失,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L1-S2) 脊髓圆锥:无下肢瘫痪及锥体束征。鞍区感觉缺失。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真性尿失禁。 马尾神经根:与脊髓圆锥损害相似,但括约肌功能障碍不明显。,七、小脑位于颅后窝,以小脑下脚、中脚和上脚分别与延髓、脑桥和中脑相连。由顶核(最古老)、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最大)组成。脊髓小脑束:上脚、小脚前庭小脑束:下脚 传入纤维 皮质桥脑小脑束:中脚橄榄小脑束:中脚,齿状核红核脊髓束 传出纤维

14、齿状核红核丘脑束(上脚) 顶核脊髓束参与锥体束、锥体外系和眼球运动。 病变时引起共济失调(后讲)。蚓部受损:躯干共济失调。半球受损: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及眼震。,第三节 颅神经,共十二对,,对是大脑和间脑的部分 按照功能不同:运动神经,, , , 感觉神经: , 混合神经,, , , 。其中, , , 含有副交感神经。 除面神经核下半部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支配外,其余均接受双侧支配。,第一,嗅神经 特殊内脏感觉,嗅细胞(1)嗅神经嗅球(2)-嗅束 外侧嗅纹嗅中枢内侧嗅纹、中间嗅纹反射 唯一不在丘脑换元的神经元 症状: 1、嗅中枢病变:嗅中枢受刺激,幻嗅发作,气味难闻,颞叶癫痫或海马附近的肿瘤。

15、2、嗅神经、嗅球、嗅束病变:颅底骨折、肿瘤压迫。一侧或双侧嗅觉丧失。 3、鼻部鼻部:嗅觉减退。,第二 视觉障碍 视力神经传导通路(黑板图) 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黑板图),第三、眼球运动障碍 动眼神经、滑出神经和外展神经合称眼球运动神经。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使眼球向上、下、内运动,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以使瞳孔缩小和晶体变厚。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使眼球向外下运动。 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使眼球向外运动。,1.周围性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外下斜视,眼球不能向上、向内及向下运动或受限,出现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滑

16、车神经麻痹:眼球向外下方运动受限,并有复视。 外展神经麻痹:内斜视,眼球不能向外方运动,有复视。,2.核性眼肌麻痹脑干病变使眼球运动神经核受损所致的眼球运动展碍,(1)双侧眼球运动障碍;(2)病变常累及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核受损常累及面神经和锥体束,出现同侧外展神经、面神经及对侧肢体交叉性瘫;(3)分离性眼肌麻痹:部分核团受损。,3.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连接动眼神经内直肌与外展神经之间的内侧纵束而得名,内侧纵束同时与脑桥的侧视中枢,即脑桥旁中线网状结构相连而实现眼球的水平同向运动。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双眼向同侧注视时,同侧眼球可见外展(可伴眼震),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双侧受损时双侧眼球均不能内收,但辐辏反射正常。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侧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双眼向同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