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课文知识点(一)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8385476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课文知识点(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课文知识点(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课文知识点(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课文知识点(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课文知识点(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课文知识点(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课文知识点(一)(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窃读记,“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1、偷 2、偷偷地 3、谦指自己,文思品读,贯穿本文的线索是?写了哪两个读书的场景?,窃读 (第6段:藏身于众多顾客当中读书 和第7段:借雨天开心读书两个场景),作者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从文中画出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全文的中心句),第3段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表现出了书店的人多和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第4段: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运用比喻,将“我”比喻成一匹饿狼,表现出了“我”对

2、读书的渴望和“我”强烈的求知欲。,上面这句话表现出了什么?,第6段: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充足的理由看书而感到高兴。更加表现出我对读书的喜爱之情。,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诵读句子,升华情感,“吃饭长大”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物质需求。 “读书长大”指精神的成长和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

3、健康的人。,第2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想一想,题目中的小苗是谁?大树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体裁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小苗:苗苗 大树:季羡林,讲了一名小学生对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三贯通: 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第3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背诵第7段,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主要讲了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书的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 的方法是什么?,思考内容,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启 示,读书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

4、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一位良师,一位你可以随时向它请教的智者,第5课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指诗人停船在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知作者,解诗题,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泊 瓜洲 间 只隔 数重 还,二、读 古 诗,2、朗读古诗,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间:不连接,隔开。 3. 数重:几层。 4. 绿:吹绿了。 5. 还:归、回,回到故乡。,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

5、山只隔数重山。,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哪一个字用得比较好?能不能换成“到”“过”“入”“满”等字,为什么?,1、“绿”字用的比较好。 2、不能换。因为“绿”字本来是一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吹绿”,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感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6、 行人临发又开封。,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诗意:洛阳城里秋风乍起 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 可要表达的意思很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诗意: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当送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了封好的信查看,生怕信里漏了什么重要内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7、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程:道程,路程。 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g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聒:gu,声音嘈杂。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诗意: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 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 都点起了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诗意:深夜风雪交加,将士们从梦中 醒来,再也睡不者,不仅思念起故乡来。 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这种声音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第6课 梅花魂,背诵默写重点段落:第13段,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品读课文,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 着读着就流出眼泪。(第2段) 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第3段),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4-11段) 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 给外孙女。(12、13段) 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 梅

9、花的手绢。(15段) 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以“梅花魂”为题点明 中心。),课文题解,第13课 钓鱼的启示,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第3段 第5段 第8段 第9段,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我大声地和他争辩,并乞求他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10、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朗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第一个“鱼”是指: 第二个“鱼”是指:,指人生中的名利、财富等种种诱惑。,又大又美的鲈鱼。,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 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怎样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 理解:道德抉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就如同课文中 所讲的,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 是

11、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才是正确的。但是要 真的理解并能自觉做到很难,因为实践道德就得 放弃个人利益。,2、“终生的启示”指的是什么?,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 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理解:一个人只有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才会获得 新知,才能在以后的实践中真正遵循道德规范。,第15课 落花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几件事,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然后完成这个填空:(按课文顺序填空) 种花生 -( ) -( ) -( ),种花生 ( ) ( ) ( ) 略写 略写 略写 详写,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通过对比,突出了花生的品质: 默默

12、无闻 朴实无华 不计较名利,3、父亲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请从文中画出来。,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含义:父亲教育我们做心灵美的人,要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奉献,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好事。,4、“我”听了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我有什么感悟?请从文中画出来。,人要做( ),不要做( )而( )。 这句话的含义:做人不应只讲外表,只图虚名,而要默默奉献,做一个对祖国、对他人有好处的人。,有用的人,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1、什么叫有用? 2、对谁有用? 3、 “体面”是什么意思? 4、“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有真才实学),(别人、社会、国家),(外表好看),(讲究外表好看),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 (借物喻人),你知道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着吗?,想一想,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的普通劳动者,比如清洁工、建筑工人、送报人、修理工等,他们就像花生一样,他们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地为大家服务。,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