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学》第十二讲中学德育现状及改革思路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8356224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教育学》第十二讲中学德育现状及改革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道德教育学》第十二讲中学德育现状及改革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道德教育学》第十二讲中学德育现状及改革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道德教育学》第十二讲中学德育现状及改革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道德教育学》第十二讲中学德育现状及改革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教育学》第十二讲中学德育现状及改革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教育学》第十二讲中学德育现状及改革思路(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德育现状与改革思路,一、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总体状况 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肯定,成绩是主要的,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薄弱加强 不适应改进 2.面对新变化、新任务、新情况极不适应。 3.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 4.教育者的反感,受教育者的逆反。,(二)存在的问题 1.三重三轻: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社会实践 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重知识轻能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重课堂轻实践把学生限制在课堂和校园的空间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德育是核心和重点。 体育不合格是

2、次品,智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 鲁刚留美博士:不求衣锦还乡,但求年少鹤立鸡群。 北大一学生: 你崇拜谁我自己 智育的精细化,德育的粗化。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捅水,德育亦然。 智育的教学大纲变化慢,德育变化快,新的课题不断出现,做好德育需要比智育更投入,要求更高,2.三个不适应: (1)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生理、心理上的早熟 思维上的独立性、批判性 比较方式的变化: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学生的时代特点 :以个人为中心,(2)不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多元文化冲击多种意识形态 信息网络时代在线社会 政治生活的特点 经济体制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 利益关系的调整 观念的变化

3、,(3)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教育对象的多样化:独生子女四二一综合症,不只是亲情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特殊家庭子女的特点:单亲家庭、富裕家庭、贫穷家庭、与老人共同生活的家庭,3.四个不能 (1)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有成人化倾向。口号多、高大空、一刀切、齐步走,没有层次、倒挂脱节。 (2)不能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新情况进行教育,针对性不强。 (3)不能将课堂、课外和校外密切结合。 (4)不能将知识传授和行为养成密切结合。 知、情、意、行结合 德育体育,必须亲自去做。 德育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二、德育工作的内涵 (一)德育的总体目标 (1)文明礼貌、人际

4、和谐 (2)法懂法、守法用法 (3)不怕挫折、心理健康 (4)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热爱祖国、政治合格,(二)德育目标的本质: 学会做人 (1)做一个中国人 ; (2)做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人; (3)做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中国人;,(三)德育的层次性 (1)五要素本身的层次性:心里是基础,法纪是保障,道德是核心,思想是导向,政治是根本。 (2)某一内容在境界上的层次性, 如集体主义:损共肥私、损人利己合理的利己主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公私结合,先公后私大公无私。 (3)某一内容在年龄段上和教学上的层次,如爱国主义:物质的(国旗、国歌、国徽)文化精神的政治体制的。,三、

5、当代中学生的新特点,(一)新时代的中学生的新特点 近20年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是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而现代化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在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生长在这个变革时代的这一代中学生身上,有着许多不同于以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从总体上看,他们不是在社会提供的一种既定人格范式和人生榜样中长大的,因此不盲从权威,不轻信书本。他们思想敏捷、眼界开阔、求新求异、富有朝气。,1.由于时代的变化,这一代的中学生与以往的中学生不同,市场经济所构的新文化,要求他们养成应变的能力、独立地作出判断和选择。 他们从小就面对各种社会挑战,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前途、人

6、生做出选择。他们没有旧观念、旧框框,又有接受能力上的优势,因此对新文化有更多的认同。在许多场合中,这一代中学生不再象以往的孩子那样惯于服从,安于做父辈的替身、父辈理想和意志的一部分,而更重视个人的权利,更重视自我、自我和社会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2.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一个在线社会的出现,使这一代中学生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代际关系、师生关系都发生变化。 千百年来人类知识经验存在的文本形式不再是唯一的存在方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等许多途径。与此同时,包括网络在内的新的交往形式,也大大地扩展了这一代人的交往空间。这一变化使这一代中学生在发展上出现了许

7、多以往没有的新特点,同时,也使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加不好控制,大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3.社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使这一代中学生的个性更加突出。 许多学生不愿简单地趋同于主流文化,在行为方式、语言、交往、穿着等方面追求突出个性。在价值态度方面也有求新求异的趋向。他们对成人文化持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对成人社会的权威持一种或大或小的逆反心理,并正在形成一种区别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4.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给这一代中学生提出更多难题,造成许多困惑。 在长达十几年的教育历程之后,许多学生却越来越感到涉足社会的困难,这不仅反映了今天社会的变化之大,更重要的,还反映这一代中学生所处的社

8、会环境并不足以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不少人把所有的希望寄予考上大学但他们的年龄尚不能承受竞争压力之重,因此对前途抱有较为悲观的想法,在人生挑战面前感到茫然无措,并有较为普遍的自卑感。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寄予的期望值过高,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压抑感。,在当今社会激烈变革过程中,代季差异.代沟问题凸现出来,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在急剧变化,从小在竞争环境中长大的这一代高中生.比成人社会更能适应诸如竞争.下岗.贫富差距拉大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文化和观念,而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社会的成年人,却对许多新问题难以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

9、们的成人社会仍以一种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试图去教育影响下一代,去维持成人社会的权威,因而代际冲突必然成为非常明显的问题。因此,成年人要向下一代学习,两代人要相互学习。着也是当前高中生教育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二)中学生的人生目标在哪里 1、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 从个人生活的目标和追求来看,中学生“最关心的个人问题”为“升学”(选择的百分比为40.9%)、“功课”(28.8%)、“就业”(17.5%);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知识”(18.5%)、“健康”(18.3%)、“友谊”(17.5%),但城市学生首选的是“健康”(20.0%),乡村学生首选的是“知识”(23

10、.4%),而选择“理想信念”的仅有8.9%;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温暖的家”(22.7%)、“有知心朋友”(20.2%)、“事业成功”(19.6%),而选择“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仅有0.7%;90.5%的学生认为“尊重个人选择的生活”“重要”或“比较重要”。,结论:这些数据说明 : 学业成功是当代中学生的首要价值选择。 在个人完善发展和为社会贡献、与他人关系方面,中学生更加重视个人发展的目标。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95.3%的人认为“事业成功”重要和比较重要。但比较而言他们更追求“温暖的家庭”和“友谊”,即首先追求满足个人情感归宿的需要。,在选择“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时,知识被排在第一位,这一

11、方面说明,仍处于求知阶段的中学生对知识的重视和渴求,同时更说明,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共识。应当说,这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青年一代最大的观念变化。,2、城乡学生在人生目标方面成在明显差异。 选择“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学生百分比总计为0.7%,城市、县城、乡镇、乡村学生选择的百分比分别是305%、5.0%、7.65、12.1%;认为“以人类幸福为使命”重要或比较重要的百分比总计为68.8%,城市、县城、乡村学生选择“重要”的百分比分别是28.5%、33.0%、35.3%;,在“人的一生中,什么东西

12、最重要”选项上,选择“理想信念”的百分比总计为8.9%,城市、县城、乡村学生选择的百分比分别是7.8%、9.2%、10.4%,均呈递增状态;而城市、县城、乡镇、乡村学生选择“轻松自在的生活”、“健康长寿”重要的百分比呈十分显著的递减状态 ;,赞成“挣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观点的城乡学生分别为22.1%和12.7%,差别明显。这些比较说明,乡村普通中学生人生目标的理想化程度大大高于城市中学生,乡村学生更追求社会性的理想化的精神性目标,城市学生则更重视高质量的个人生活和物质性目标。 结论:乡村学生人生目标的理想化程度大大高于城市学生,乡村学生更追求社会性的、理想化的、精神性目标,城市学生更重视高质

13、量的个人生活和物质性目标。,(三)人生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也成在一定的问题。 有70.3%的学生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主要取决于能力和努力”;89.5%的学生对“因高考落榜而自杀”持反对态度,但也有8.5%的学生表示理解甚至认同;有60.5%的学生对将来的生活“很有信心”,有39.4%的学生“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而且城市学生与乡村学生选择“很有信心”的百分比存在明显差别,分别为57.2%和66.3%;,有29.3%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得“很不快乐”或“不快乐”;有7.6%的学生同意“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这一说法。 结论:大多数学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生活信心不足,近10

14、%的学生比较消极;城市学生比乡村学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压力,对生活不如乡村学生积极向上。,(四)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选择呈多样化态势。 调查中,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或给出10种以上选项时,学生所作出的价值选择相当分散。例如在回答“你最欣赏(或崇拜)的人是”这个问题时,10000名学生中除458名未填写外,其余9542名学生共给出了787种答案,而其中463种答案只有1名学生选择。中学生在进行价值选择时,一般具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化的价值选择的标准。,当代中学生如何看待金钱?金钱能否体现人生的价值?被调查的中学生有82.1%不同意“挣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观点,但有17.9%的学生表示赞同。对

15、“为渡过难关,采取不法手段获得金钱”这一问题,共有47.8%的学生认为“可以”和“视具体情况而定”,只有52.1%的学生认为“绝对不可以”。这说明投机取巧的心态已经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值得警惕。 结论:中学生在进行价值选择时具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化的标准,投机取巧的心态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值得关注。,(五)谁是他们最崇拜的人? 在全国普通中学一般状况调查中,当代中学生所崇拜的人分布十分广泛,10000名学生除458人未填写外,共开列出801名自己最崇拜的人。其中,既有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既有学者、教授,也有歌星、影星、球星;既有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古代帝王、今日王妃;既有工业巨子、富商巨子,也有英 1、很大一部分学生崇拜的对象是政治家和杰出人物。 2、一部分学生崇拜自我。 结论:传统的偶象崇拜已大大减弱,人格建构中自我中心倾向开始出现。,四、德育工作的改革思路,(一)坚持德育的核心和首要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德育是导向、动力、保证 (二)从学生年龄段的实际出发,实行分层次教育。 (三)加强课程建设。在实践中和活动中进行德育。 (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