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人教版附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136843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人教版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人教版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人教版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人教版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人教版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人教版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人教版附课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 1212论语论语十十 二章导学案(人教版附课件)二章导学案(人教版附课件)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 12 论语十二章【导学目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3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课时计划】2 课时教法指导: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

2、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皓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便是孔子和论语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人和这本书。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生难字词字音论语 说 愠 三省曾传不习乎逾罔殆一箪食曲肱笃志2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 20 篇

3、。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3作者名片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4文言知识梳理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逝者如斯夫,

4、不舍昼夜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通假字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饮水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饭疏食饮水三人行吾日三省吾身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切问而近思(表顺承)为为人谋而不忠(替)可以为师矣(做)语气词传不习乎可以为师矣重点句子的翻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

5、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交流点拨】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交流点拨】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改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交流点拨】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交流点拨】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

6、读音和节奏。【交流点拨】提示: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 “腔圆”就是发音饱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把握重读和轻读。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步骤三 重点精读,质疑问难。这论语十二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交流点拨】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

7、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品德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研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

8、吗?【交流点拨】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交流点拨】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

9、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3请你谈谈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的理解。【交流点拨】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人的一生,学习、思考、道德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

10、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步骤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课堂总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2拓展延伸多读多背课文,课外自愿选读论语 。请根据文中的成语、格言写一篇读论语心得,并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修身做人进行自我反省,然后把习作贴在教室里互相对照、监督。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道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步骤三 重点精读,质疑问难。步骤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外在于:不足之处在于: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