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132647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xx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xx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xx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xx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教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 教案教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材分析:“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的教学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课标中所规定的“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落实目标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2、,在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离岸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一、本单元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内角和二、重难点这设置: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会欣赏数学美。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能够正确区分锐角、直角、趸交,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分类标准,但这些标准有的并不科学、并不合理。从性格特点上看,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究,喜欢动手参与,愿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思维水平上看,四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不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总之,在正式学习三角形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淀了很多关于三角形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可能这些基础还无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无法用数学方式来表达,但已经成为学

4、生知识的一部分了。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哦站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180(36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3、联系实际生活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建议:(一)关注学生的已

5、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 ,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景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二)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充分给予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谭穗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

6、发展空间观念。(三)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教学中,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景,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四)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形象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就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而本单元三角形所具有的鲜明的直观性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学时,要本着切合实际,易操作而有实效的原则,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空间观念和实践

7、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一)教学内容教材第 60、第 61 页的内容及第 65 页练习十五的第13 题。课型新课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和高以及高的画法。2、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提高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高的画法。教具学具多媒体、直尺、小棒。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情境导入(出示电线杆上的横木上下晃动

8、的情境图)师:怎样才能使横木牢固不动呢?(学生迅速展开讨论,然后汇报,发表意见)生:在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其成为一个三角形,横木就不动了(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加上支木,使横木不动的过程)师:观察电线杆、横木、支木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学生举例,教师引入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一)二、自主探究认识三角形。师:同学们你会画三角形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展示不慎画的三角形)师:谁能说说上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学生分别说出理由来。师: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生 1:由 3 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生 2:由 3 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

9、角形。师:围成和组成那个词更准确?(学生讨论“围成”和“组成”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由 3 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师: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生: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 3 条边,3 个角,3 个顶点。(出示教材第 60 页标有顶点、边、角的图)师:如图,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条边的交点叫顶点,相邻两条边的夹角角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师: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用字母 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 ABc。3、认识三角形的高。(1)找相应的顶点和对边。(出

10、示教材第 60 页三角形 ABc)师:请大家仔细观察,A 点的对边是哪条?(Bc)B 点的对边呢?(Ac)c 点的对边呢?(AB)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对口令游戏” ,好吗?比如老师说顶点 A,你们说对边 Bc;老师说对边 Bc,你们就说顶点 A。(师生做对口令游戏)(2)三角形的底和高。师:我们继续看图,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师:给你一个三角形,你可以画出几条高呢?生: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师:仔细观察三角形的高线,想一想高线一般画成什么线?生:虚线。4、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师:分别用 3 根和 4 根小棒,你

11、能摆出哪些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摆一摆)生:3 根同样长的小棒无论怎样摆,最后摆出的结果都是同样形状的三角形。师:通过拼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得出:小棒的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就固定。师:4 根小棒呢?(学生摆四边形)生:用 4 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四边形,摆出的形状是不同的,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平行四边形。师:通过拼摆,你发现了什么?生:四边形的形状是不稳定的。师:下面欣赏一组画面(多媒体播放)师: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真的吗?我们来做实验验证一下好吗?两位同学轮流用感受拉一拉三角形恶化四边形,说一说有什么发现?生:四边形容易变形

12、,不稳定。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稳定。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你知道了哪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生 1:由 3 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生 2:三角形有 3 条边,3 个角,3 个顶点。生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生 4: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可以画出 3 条高。生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师生总结收获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生 1:我知道了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平面图形。生 2: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解决许多实际生活中

13、的问题。生 3:用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字母可以表示出一个三角形。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三角形的特性(二)教学内容教材第 62 页的内容及第 66 页练习十五的第 68 题。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2、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掌握判断三条线段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4、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想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具学具多媒体、剪刀

14、、白纸。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第 62 页例 3.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正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分别是怎么走的?生:从小明家到学校有 3 条路可走。第一条:家邮局学校第二条:家学校第三条:家商店学校师:哪条路最近?生:家学校的路最近。师:为什么家学校的路最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的特性(二)(板书)二、自主探究、体验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师:为什么大家认为中间这条路最近?生 1: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线拐弯了,绕远路,所以中间这条最近。生 2:我生活中这样走过,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生 3:我在课

15、本的图中通过测量得出中间的这条路线最近。师:家、邮局、学校,我们可以看作三个点,你能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吗?生:观察情境图我们可以发现家邮局学校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其中家到邮局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师:家商店学校呢?生:家商店学校也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家到商店的距离+商店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两点之间,线段是最短的。师:在数学上,把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验证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用剪刀剪出下面 4 组长度的纸条。 (单位:厘米)(1)6、7、8(2)4、5、9(3)3、6、108、11、11

16、师: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哪些能摆出三角形?哪些不能摆出三角形?(学生拼摆三角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生:通过拼摆发现,上面的四组纸条有的可以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能摆成三角形的是(1)和(4) ,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是(2)和(3) 。师:对比能与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生: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中,有两根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根,如 4+5=9、3+610;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中,任意两根的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根。如6+78、8+1111.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上面的发现吗?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你又知道了哪些三角形的知识?生 1: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生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你可以解释为什么小明选择第二条路线了吗?(学生自己说说)四、师生总结收获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生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