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专题一)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哲学及基本问题世界观 哲学方法论,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一般世界观是人们在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朴素观点,但缺乏理论性、系统性。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联系 :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即哲学是研究世界的共性、普遍性。 具体科学研究客观世界某个领域、层次的特殊规律。联系 :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从具体科学发展中不断吸收养料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哲学
2、与方法论的关系 结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各门具体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恩格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且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这一基本问题。A、从理论上讲,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确立了科学的标准。 B、是反对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 C、从实践上讲,哲学基本问题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二)物质观,1、恩格斯的物质观 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定义。“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
3、来的”。理解恩格斯物质概念注意两点:A、物质不是指的某个或某些物,而是“各种物的总和”; B、物质这一概念是一种哲学的抽象,即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维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它撇开了各种实物的个性,抽取概括出其共性。所以,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列宁对物质概念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是可认识的。C、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一切物质形态的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绝对的。,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坚持了物质
4、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三运动观,1、物质和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标志着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 相对静止的含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运动还是静止?,3、运动与时间、空间 时间、空间的概念和特点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时空观的意义一切以时间、地点、
5、条件为转移,达尔文,二、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一)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即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三)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注意: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三、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一
6、实践的本质和特征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的本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物质性 2、实践的特征 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生产实践 (二)实践的形式 社会实践科学实验三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四、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唯物辩证法(专题二),一、联系与发展(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 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
7、 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3、联系的意义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对对外开放的意义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联系和发展的关系:事物的相互联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而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事物的变化。事物的相互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事物的运动变化表现了事物的联系。 【2】发展的实质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运动 是指一般的变化。 变化是指具体的运动,既包括前进、上升性的运动,也包括后退、下降的运动。 发展 是一种上升、前进的运动。发展的实质就是以新代旧,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理解:发展不同于增长,它不仅是指数量的增加,更是指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只有发展
8、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在于它们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的规律性: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特点: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意义 A、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正确对待新事物。B、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激变论”,坚持阶段论,反对超阶段论。 C、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D、坚持知识、真理的相对性,反对把知识、真理绝对化的观点。E、以过程性观
9、点看待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依据之一。,【3】发展的过程性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 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A、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双方 既对立又统一)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B、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C、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对立的焦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的含义及其属性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
10、立又统一的关系。辩证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同于逻辑矛盾。 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条件)同一性 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和差异。差异也是矛盾,也有斗争。,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是相对的相互区别 斗争性是绝对的相互联系a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即同一是包含着斗争的同一。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同一,b斗争性寓于同一
11、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没有离开同一性的纯粹斗争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在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 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
12、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普遍性矛盾无时不有不同事物矛盾不同矛盾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各有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意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影响事物的发展。,辩证关系:其一、主要矛盾规定和制约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二、次要矛盾加速或延缓主要矛盾的解决;其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首先抓主要矛盾,围
13、绕中心工作,同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做到有主有次,主次结合。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 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从属、被支配的地位。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分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这一原理是分析一对矛盾如改革中的成绩与失误、作用与负面影响,伟人的功与过等的理论依据。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包含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两点之中的“重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 关系A、 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一般,
14、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个别,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脱离共性的个性也是不存在的。C、相互转化:共性与个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现实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质、量、度 质 A、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B、质和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C、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属性是事物的质的外 在表现。D、认识事物的质是认
15、识事物的起点和区分量的前提。 量 A、量是事物所固有的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B、量和事物没有直接的同一性。C、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在科学研究中,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深化和精确化。, 度A、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B、度作为质和量的统一体表现在:一方面,度是质和量的相互结合不能缺少任何一方。不存在无质的量,也不存在无量的质。另一方面,质和量是相互规定。质规定量的活动范围,量又规定质的稳定性。C、度的意义:一是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的数量界限。二是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防止“过”与“不及”,避免“左”与“右”的错误。质变和量变的辨
16、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肯定因素 否定因素 辨证的否定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克服、保留。,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性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