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001262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是有着山清水秀的优美景色,如何利用贫困山区这种丰富资源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答案在哪里,这是山区扶贫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近年来,县坚持以“立足安居、改善民生、兴牧为主、生态良好、稳定脱贫、持续发展”为全县山区扶贫工作方针,坚持“就地开发” 、 “生态立县”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开发扶持特色优势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将“人间净土喀纳斯”国家 5a 级景区沿线上的贫困山区村作为主战场,挖掘自然生态和蒙古族图瓦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将扶贫开发与旅游业融合起来,发展当地旅游特色产业,加大

2、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拓宽山区旅游致富的门路,吹响扶贫开发攻坚的集结号。一、基本情况以来,县经自治区核定的山区扶贫重点村为 3 个,包括镇村、村及民族乡禾木村。山区村的平均海拔高度均在1300 米以上。无霜期不足 80 天,大多为高寒山旱地,冬季寒冷漫长,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多为农牧结合、以牧为主的牧业村。由于历史原因、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距,贫困成了山区村群众戴在头上的“紧箍咒” 。截止,全县贫困山区 3 个村共有人口 1022 户 4365 人,其中:贫困人口 359户 1342 人,约占全县贫困人口的 25%。二、主要做法鉴于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坚持将乡村旅游扶贫作为山区发展主引擎,以此

3、促进乡村旅游业与农牧业结构调整,结合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行的理念,通过旅游产业链带动扶贫工作,从而实现“旅游兴乡、旅游富民” 。我们主要是从“四个到位”来做足文章,破解发展难题。思路谋划到位一是充分利用旅游业,为贫困户的生产发展出谋划策。积极扶持旅游服务类项目,为农牧民提供发展思路,如结合扶贫畜和旅游观光马车项目,组建旅游扶贫马队,马车队,让贫困牧民从事马匹、马车租赁。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00 万元购置了 25 辆旅游观光马车、改良马 82 匹,在管理上实行免费发放,定期还款,流动发展,循环利用,力求实现“租马一匹,脱贫一户”的目标。参与租马、马车的贫困牧民在旅游季节内平均收入达 3000 元以

4、上,基本改变了贫困面貌。二是深入挖掘民俗旅游资源,为贫困农牧民增加创收渠道。积极推动旅游沿线贫困村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如积极推广与支持民族手工艺产品的发展。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5 万元,整合各类资金购置了 80 套刺绣机设备,扶持 80户贫困户,并通过发展“协会农户”模式,创立自制民族手工艺产品的销售渠道。以旅游商贸市场为平台,加大对民族饰品、乡土特色商品、刺绣等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推介力度,开展制作民族手工艺品等各种方式参与旅游经营。让旅游产业真正成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有利抓手。三是引导贫困农牧民积极参与各项旅游服务行业。有条件的贫困农牧民可以通过房屋出租、开办家访点、盘活农家乐、牧家乐,或销售旅

5、游商品等途径增收;缺乏生产资料的贫困农牧民通过生产销售奶酒、奶疙瘩以及采集的草药、野菜、野果来进行增收。通过旅游与扶贫项目联动,真正收到了“开发一处景点,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良好效果。科技传授到位治穷先治愚,扶贫要扶智。加大对贫困农牧民的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利用冬闲时节编制印刷了牧民培训教材。培训内容涉及双语学习、特色养殖、缝纫裁剪、旅游商品制售、旅游经营管理、餐饮烹饪服务、马匹租赁等与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两年来共培训山区村农牧民 2200 余人次,劳动力接受培训率达 80%以上,使贫困牧民的思想意识、从业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使其更快的融入到迅速发展的旅游

6、业中去。扶贫项目到位通过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两大类项目,项目共覆盖贫困户 200 余户近千人。完成村 925 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解决了多年来灌溉困难的老问题;铺设完成200 户自来水主分管道路工程,告别了长年“肩挑手提、夏吃河坝水、冬挖冰雪水”群众吃水困难的历史。完成定居户补助 60 户计 60 万元,补助资金 20 万元修缮禾木村牧道10 公里,解决了住房难、行路难的问题。为村 16 户贫困户购买优质生产母牛,每头补助 10000 元,并与各户签订扶贫畜饲养管理合同,实现了资金扶持与滚动发展的目的。龙头企业扶持到位多年来我县为新疆喀纳斯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启“服务企业直通车”

7、,引导其为贫困乡村提供服务,先后连续争取到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 3600 万元、兑现贴息资金89 万元。作为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该公司发展不忘“保景富民” ,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吸收贫困农户用工,带动贫困村和农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先后共安排当地富余劳动力 600 余人就业,带动和辐射镇、禾木哈纳斯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 550 元以上。三、保障措施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坚持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扶贫帮困网络。为更好地推进山区村扶贫开发工作,加强扶贫办等各部门同山区村的沟通与联系,了解村情民意,掌握村民所急所需,有针对性的予以项目资金倾斜。开展了县扶贫开发办领导分工联

8、乡包村责任制,明确目标和责任。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减贫任务等纳入到乡镇年终考核指标,激发了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强化管理,科学运作实施县、乡、村、户“四轮驱动” ,紧盯项目实施全过程,确保科学规范化运作。一是实施“点菜式”项目扶持,项目源自贫困户,投向贫困户,在县乡扶贫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保证申报、实施到位;二是广泛做好乡村宣传动员,积极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保证贫困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三是组织项目实施,因地制宜科学施工,完善项目资料、做好项目建设过程的督查检查,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安全关;四是认真做好项目全程跟踪、加强检查验收,由发改、

9、纪检监察、财政及相关各行业部门“联手” ,做好查缺补漏,总结经验和典型,保证项目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强化监督, “阳光作业”规范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重点整合包括财政扶贫资金、农业、水利、民宗等行业的发展资金和挂钩帮扶资金,加强协调联系,集中投入使用,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全面推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特别是进村入户项目,其资金使用情况在乡、村进行详细的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如购置民族手工艺设备、旅游观光马车等项目,均通过县政府采购中心选定中标单位和物资供应商,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来运作和管理,打造“阳光工程” ,受到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四、存在的问题和对

10、策贫困人口大量存在,返贫致贫现象频繁发生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村与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同时缺少生产技术和手段,长期以来仍然受“靠天吃饭” 、 “雨养农业”的束缚,而且自然灾害频繁,因而返贫压力大,脱贫任务重。产业结构单一,农牧民增收渠道狭窄农业任以普通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丰年尚且自给,如遇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严重,缺少避灾农业项目。牧业养殖不具规模,牲畜种类单一,且草料地缺乏,任然依靠天然草场放牧,不具备抗灾能力。农牧民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增加收入,第二、三产业拉动收入过少,缺乏其他增收渠道,在目前农牧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财政扶贫资金规模有限扶贫资金小

11、而碎,集中力量办大事比较困难。一些公益性项目,由于资金不足,项目规模上存在欠缺,项目进展缓慢。因此需要与其他部门相关项目捆绑整合,形成合力,才能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贫困户摆脱贫困的思路不清,信心不足,办法不多由于长期贫困,信息闭塞,观念落后,贫困户仍然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身求发展盼富裕愿望不强。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 “等、靠、要”的依赖现象相当普遍。五、解决问题的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从山区村的实际出发,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拓宽生活渠道,扶持特色产业,实现多条腿走路。从近几年扶贫开发的实践看,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市场,旅游资源,实行大户或是协会组织带动

12、,群体发展。我们在推进工作过程中,既不能急躁,靠行政命令摊派任务,又不能迁就落后观念,影响工作进程,这就需要做细工作,转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与依赖政府的思想,增强自力更生、开放搞活意识,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主动抓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山区村大多存在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信息不灵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靠天吃饭,很难走出困境。因此,在扶贫开发项目中,要优先考虑山区村修路、建桥、建渠通水、草料地开发等基础设施类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行业部门资金,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多渠道筹

13、资,加强资金整合与协调运作,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强化扶贫培训,解放农牧民思想观念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把智力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通过到贫困村开展文化知识讲座,促使贫困群众转变生产生活理念;到贫困村进行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讲座,让贫困农民掌握 12 种先进实用技术;建立科技示范田,以示范效应带动贫困户科学生产、科学管理;利用广播电视专题讲座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扶贫培训,为扶贫开发注入动力。完善服务体系,实现和谐发展目前应注重从多个方面强化对山区村贫困户的服务:一是信息、技术服务。各级领导、包扶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要多方搜集农村科技致富和开发项目信息,及时提供给广大贫困农户;要积极联系畜牧、农业等有相关部门深入山区村贫困户中开展技术服务,要根据养殖业、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对养殖户、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中介服务。积极为贫困村、贫困户引资金、引项目、引人才,帮助农户宣传、推介产品、签约等;三是组织劳务输出。把转移贫困劳动力作为帮助农牧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有计划地组织贫困村的农牧民向外输出劳务,增加收入。山区贫困村地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