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27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930427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27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27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27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27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27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27(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题 1,1.【试题精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耸”是个常用词,词语中就有“惊耸”“耸人听闻”,其义项为“震惊”,解释准确。B.“易”是个多义词,但句中翻译成“更换”显然不合逻辑,陈公弼担任县令,老吏怎能更换他?这里的“易”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中有“守自负年德,易之”,其中的“易”也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C.“戢”有“收敛”的意思,句中由这一义项引申为“约束”。D.“蠲”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我们将“免除”这一义项代入原文理解,意思通顺,可以推测其正确。,【参考答案】B,2.【试题精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

2、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两个限定筛选范围的短语“严”和“不残”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写陈公弼禁止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这一活动,突出的是其执法之严,故应排除。写陈公弼训练几百名牢城的士卒以及山民维持治安,使老百姓安居,盗贼不敢侵犯,与“严而不残”关系不大。叙述的事非陈公弼所为,更应排除。,【参考答案】D,3.【试题精解】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A.介绍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春斋”的情况,叙述与原文一致。B.叙述陈公弼

3、担任房州知州防盗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叙述与原文相符。C.陈公弼“安排他到鄂州做官”一说与文中“诏复以正民为鄂州”的表述有出入,很显然王正民重新“为鄂州”是朝廷任命的,而不是陈公弼安排的。D.选项综述了文中所涉及的有关陈公弼的一些事,看似复杂,如果认真读懂原文,不难判断它是正确的。,【参考答案】C,4.【试题精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应注意联系前后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1)句中“淫祠”,意为“不在祀典的祠庙”(“淫”是“过多的、额外”的意思,如岳阳楼记中的“淫雨”),正确翻译有一定困难。(2)句中“持满”应为“拉满弓弦”,这是难点。(3)句的“贷而

4、流之”是全句枢纽,“贷”即“严惩不贷”之“贷”,意思为“宽恕”,整句意为“宽恕了他,将他流放了”。,【参考答案】(1)(陈希亮)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改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2)(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 (3)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题 2,1.【试题精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B项“容止”应为“容貌、举止”。,【参考答案】B,2.【试题精解】本题考查考生“根据主旨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具体答题必须要抓住“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内容。表现其妻

5、治家有方,表现其妻相夫有道,明事理,表现其妻喜欢文章。,【参考答案】 B,3.【试题精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C项“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参考答案】 C,4.【试题精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句(1)“敛”字是“殓”的通假字,“装殓”意为“给尸体穿衣入棺”;“甚矣吾贫”是主语后置,应视为“吾贫甚矣”。句(2)重点是“累”(因而焦虑)“其”(自己)“抑”(还是)三

6、词的落实。句(3)重点落在“一时”(当今)“隽”(“俊”的通假字)与反问语气上。,【参考答案】 (1)用出嫁时候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一起喝酒取乐了?,题 3,1.【试题精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属”(托付、嘱咐)、“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这三个是实词。D中的“率”不是动词“率领”的意思,而是副词“都,全”的意思。四个词中,有三个跟教材有关联:岳阳楼记中有“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7、,意为“托付、嘱咐”;赤壁之战中有“引次江北”,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持璧却立”,“引”“却”都是“后退”的意思;六国论中有“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即为“都”义。仅“魁垒”教材中没有,但“魁”有“魁伟”“高大”的含义,为常用词。由同义复词便可推知“魁垒”为“高大”义,代入原句恰当通顺。,【参考答案】 D,2.【试题精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限定为筛选“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通明匿仰妻子他所”表现沈通明对田仰“有情有义”,“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表现沈通明对爱妾“有情有义”,“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也表现沈通明对爱妾“有情有义”,他一个人活着感到百无聊赖,于是剃发为僧

8、,这是对爱妾情义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表现沈通明有勇,表现沈通明酒后有豪气,表现沈通明对自己信得过的人有“信”。,【参考答案】 A,3.【试题精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是对原文1、2、3段相关语句的概括。B项内容可见原文第2段。C项不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而是遇到朝廷大赦才得以出头露面。D项是对文章最后一段相关内容的概括。,【参考答案】 C,4.【试题精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第(1)句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

9、(追踪行迹)上。第(2)句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意动用法,认为他奇特)。第(3)句为疑问句,重点落实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参考答案】 (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什么原因呢?,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B。考查的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重点。考查的形式为单项选择题,对文中出现的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10、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2“常见文言实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实词。从出现频率上来看,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主要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材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特别是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一定要切实掌握。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3“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在特定语境即在上下文中的意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需要考生具有丰富的实词积累,并仔细揣摩语境。从近几

11、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虽然有的实词在课本中并未出现,但都是可以通过对整体语境的把握来推断其含义的。,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要紧紧围绕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前后文的意思为依据,认真推敲,仔细辨别。根据教学实际,我们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理解和判断。,一、字形推断法 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汉字初创时期,先人造字侧重于表现字的内容,字形结构与字的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是表意文字的特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深入研究了汉字字形结构的规律,将汉字的造字法归纳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前四种造字方法均或明或暗地反映了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据统计,80%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形声

12、字的形旁标示词义类属,指示词的本义。,例如:形旁从“钅”、“木”、“氵”、“火”、“土”者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辶(走)”、“彳(行)”、“忄(心)”、“讠(言)”者与人的行为有关。汉字的这种表意功能,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推断实词含义提供了重要依据。,来看下面的两组例子: 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分析】用“糸”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绡:丝织品;组:绳子;缒:用绳子往下吊。,何

13、不怀瑾握瑜。(屈原列传) 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分析】用“王(玉)”作偏旁的字与美玉珍宝有关。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璐:美玉;瑕:玉上的斑点。 在考试时,如果能有从字形上去分析判断的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二、联想推断法 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做到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 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斜。,【分析】结合我们平时熟悉的“音容笑貌”和“言行举止”,即可理解其意为“容貌举止”。,三、成语印证法

14、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分析】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四、语境分析法 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例如: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5、(促织) (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列传),【分析】句中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再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中: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分析】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

16、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五、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兵车行)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分析】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信”处于动词“弹”之前,作状语,为“随意”之意。,六、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