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904277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攻略一、一、记叙文记叙文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线索种类:核心人物(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核心人物(某一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核心事件(中心事件) ;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寻找线索:寻找线索:文章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答题格式答题格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它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3.3.记叙的顺序及作用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序:顺序: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答题格式答

2、题格式】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倒叙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进行叙述。【答题格式答题格式】把放到前面写,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插叙:插叙:叙述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答题格式答题格式】插叙了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中心。4. 记叙文开头句段的作用:记叙文开头句段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为下文埋下伏笔。5. 记叙文中间句段的作用:记叙文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起下(过渡) ;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对前文进

3、行总结。6.记叙文结尾句段的作用:记叙文结尾句段的作用:篇末点题,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回味无穷;首尾呼应。6. 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方法: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方法:文章标题,首尾抒情、议论性的句子;整合概括主要段落大意;分析时代背景;由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总结。【答题格式答题格式】通过对的叙述(描写)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赞美(歌颂)了8.记叙文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记叙文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属于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的高尚品质等) 。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指对人物容貎、衣着、神情、姿态等进行的描写。作用: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

4、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指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做出的动作反应。作用: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心情) ,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推动了清洁的发展。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3 3作用:作用:刻画人物性格,透露人物心理,揭示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关系,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的环节中的心理描写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4 4描写。作用:作用:能够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一)散文(一)散文1.1.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灵

5、活;“神不散”指无论形式表达多么自由,都必须紧绕一个中心开展。2.2.散文的分类及其特点:散文的分类及其特点:叙事散文: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特点: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指主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特点:强烈的抒情性,或直抒胸臆,事触景生情,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写景散文: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特点: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发展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种种的形象事

6、物来讲述生命的真理,从而揭示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4 4之处。特点:特点:哲理散文以深邃性和对心灵透辟的揭示,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等审美效果。3.3.从修辞角度品析散文语言:从修辞角度品析散文语言:【答题格式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句子)(套用每个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 ,突出表现了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感情) 。比喻: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答题格式答题格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拟人:拟人:赋于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生动形象的

7、表达效果。【答题格式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把写活了,使富有人情味。夸张: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答题格式答题格式】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排比: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4 4魄。【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对偶: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答题格式答题格式】给人以音节匀称、音韵和谐富有美感。反复: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主题。观点鲜明,情感强烈,富有感染力。【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表达了的感情。设问

8、:设问:自问自答,引人主意,启发思考。【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反问: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抒情强烈。【答题格式答题格式】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表达了的感情。4.从用词角度品析散文语言从用词角度品析散文语言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住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答题格式答题格式】“”一词(等词) ,写出了的特点和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关键句及其作用:关键句:关键句:点明主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接转合的句子;蕴含哲理的句子。【解题攻略解题攻略】从本句入手,

9、注意分析句中修辞性、限制性的成分;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结合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去理解分析,可提高准确性。总之,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6.如何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如何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格式答题格式】本文(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整体略读归纳法: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重点归纳法:抓文章中关键词语,或重点句、重点段意,略加补充。审题归纳法:从题目入手,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化。提问归纳法:根据文章后的提示问题归纳。要素归纳法:按照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归纳。摘句归纳法:从文章中提取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来归纳。7.7. 如何把握

10、散文的情感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解题攻略解题攻略】联系作者的背景资料;抓住散文的“文眼” ;把握散文的情感基调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分析散文的思想内容;分析散文的主旨;8.8. 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结构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形式,文章结构的内容包括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标题、补记等。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思维轨迹。【解题攻略解题攻略】整体阅读感知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划分层次结构,提取文意要点;熟悉文章结构的常见类型,理清文章顺序,找准文章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脉络。9.9. 散文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散文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答题格式】运用

11、了手法,作者通过写使文章象征(托物言志):象征(托物言志):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物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作用:首先是把抽象的事物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为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旨意。衬托:衬托:以他体从正面或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对比: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做比较。作用:作用:鲜明地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借景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作用:做到情境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先抑后扬: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

12、人物)的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人物)的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人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作用: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侧面(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不是正面描写某种对象,而是用和该对象相关的其他对象或内容的描写进行侧面烘托。作用:作用: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或技能,使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奏,表达更为简洁精炼。10.10.就散文所蕴含的哲理表达自己的感想就散文所蕴含的哲理表达自己的感想可分为:可分为:对描写对象;对人物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文字的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等。【解题攻略解题攻略】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

13、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现语病,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二)小说(二)小说1.小说三要素: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概括小说故事情节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小说故事情节四部分及其作用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掘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答题格式答题格式】何人+何事+何结果。3.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答题格式答题格式】这句(段)话描写了一幅画面,交代了的背景,渲染了的氛围,烘托(衬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写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般写两三个即可)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又

14、称为景物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的描写。作用: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围;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的发展。(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作用: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进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4.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抓住人物的肖象、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分析;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比较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格式答题格式】身份定位+人物性格、思想情感。5.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启示或感悟【解题攻略解题攻略】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回答)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15、紧扣文本,联系实际)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对人物、情节或主题) ;评价对人、对事的看法(结合文本,谈自己的观点) 。6.6.理解小说主题理解小说主题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已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结合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答题格式答题格式】这篇(文本)通过的记叙(或描写) ,反映了(表现了)精神;歌颂了(赞扬了)品质;揭示了(揭露了)实质(问题) 。7.7.赏析小说的写作特色赏析小说的写作特色从表达方式入手;从表现手法入手;从结构安排入手;从选材及组材入手。【答题格式答题格式】这篇小说运用了方法,表达了思想感情,具有的效果。8.语句的作用:语句的作用:(1)文章开头的语句:)文章开头的语句:【解题攻略解题攻略】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为下文埋下伏笔;渲染气氛。(3) 文章中间的语句:【解题攻略解题攻略】起承上起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