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总结-可打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709304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4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期末总结-可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期末总结-可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期末总结-可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期末总结-可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期末总结-可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期末总结-可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总结-可打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总结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总结 1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根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革命性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鲜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明的政治立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2、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 世界的物质性的统一性及世界物质性的表现世界的物质性的统一性及世界物质性的表现:统一性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物质性:物质性: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

3、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 社会生社会生活的实践性活的实践性: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 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5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同一性同一性: 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斗争性: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辩证关系辩证关系:1、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

4、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6 矛盾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普遍性: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就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特殊性: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辩证辩证关系:关系:矛盾的普

5、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7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量质变的辩证关系:量质变的辩证关系: 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

6、础上,事物由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8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唯一标准。 9 9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

7、它的严重缺陷。 10 0 感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条件: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1)必须勇于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获取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2)必须运用理性思维及其正确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去粗取精去

8、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11 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12、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 社会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包括情感、情绪、意志、信念、风俗、习惯等。 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是反映社会存在的比较自觉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 学。 社会意识形态:大部分哲学社会科学 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属于上层建筑学等。 13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

9、独立性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如: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完全同步。第二,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如辩证法的发展过程。第三,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它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14、生产力、生产关系及辩证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及辩证关系 生产力:生产力: A.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B.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和劳动者。C.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

10、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A.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 B.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b.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辩证关系:辩证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两者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

11、的决定性力量: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为:因为: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5、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辩证关系 .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

12、物质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A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B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等两部分组成。C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D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辩证关系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6、社会形

13、态及其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及其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结构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统一性:统一性: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多样性多样性: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国家会显出不同的特点。 17、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原因原因:首先首

14、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最后,最后,社会基本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8、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3、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

15、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19、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 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 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20、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

16、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5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1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2、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 26、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学习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学习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 222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特点如下: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能为他的购买者创 造剩余价值,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 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所以解决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所必需的条件是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23、绝对剩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