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73518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考报告】,1少年学礼(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 一个没落贵族家庭。(2)少年时立志学习礼乐,苦研 书礼乐。(3)三十岁时精通“ ”,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 ,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 。,考点一 孔子的生平(b),六艺,诗,鲁国,司寇,春秋,要点 孔子的生平 史料明代圣迹图(局部),描绘了孔子周游列国、退修诗书、教授弟子的生活片断。,思考 (1)图片中,孔子周游列国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图片中孔子退修诗书具有怎样的意义?

2、 (3)孔子周游列国和晚年献身文教体现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提示 (1)宣传自己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主张。 (2)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孔子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延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3)实现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理想。,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过:“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 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他这样说指的是孔子( )A开办私学B开创儒家思想C提出“礼”“仁”“中庸”等思想D立志学习礼乐,把“六经”融会贯通,解析 孔子把当时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已融会贯通,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钱穆才这样说。 答

3、案 D,2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A热衷于从事政治B专门研读六艺C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D成为靠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解析 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从此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答案 C,1政治方面(1)礼恢复周礼:恢复周礼的权威,使社会能够 ,长幼有序。人际关系:以“ ”来规范人际关系,作为 的基础。,考点二 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 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c),君臣有别,立国立身,礼,恪守礼制: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社会

4、秩序:主张“ ”,匡正社会秩序。 (2)仁 地位:仁是孔子思想的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内涵:仁就是 ,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 等一切美德。 影响:体现了 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 应用: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仁和礼结合起来。,克己复礼,核心,爱人,容忍,人道主义,(3)中庸 目的: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含义:过犹不及, 才是中庸。 方法:“ ”。,恰到好处,和而不同,2教育方面(1)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对学生一视同仁。(2)教学目标“成人”:通过教育,使学生们举止合乎 ,言行合乎“忠”“信”。“君子”:将礼与仁、 完美地统一,独善其身,兼济天下。(3)教学

5、方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言传身教:用 的行为告诉学生什么是君子之道。,礼数,言与行,自己,图解历史 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3文化方面(1)孔子整理编撰诗 礼乐易春秋,使中国传统文化绵绵不绝。(2)弟子们把其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书,要点 孔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史料一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中国文化史,史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6、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史料三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概括“仁”和“礼”的关系。 (3)史料三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什么变化? (4)依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提示 (1)“仁”,即“仁者爱人”。 (2)“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3)“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

7、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4)孔子整理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1在孔子诞辰2 557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胡希佳在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说:“更注重体现孔子的思想内涵”,这里所说的“孔子的思想内涵”主要指的是( )A“仁”和“礼” B仁政和教育C“礼”和教育 D办私塾教育解析 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答案 A,2孔子曾经在杏坛广收门徒进行讲学。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中,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C当仁不让于师 D仁者爱人解析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

8、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的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故选A。B项讲的是教育方法,C项讲的是对待“仁”的态度。D项说的是仁的思想的含义。答案 A,1对中国(1)政治:“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 的理论基础。(2)文化:“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3)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在教育目标、 、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考点三 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c),传统政治,教育内容,2对世界(1)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 、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2) :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 被译

9、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亚洲,朝鲜,论语,西方,要点 孔子思想的影响 史料一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的意思)之。 论语 史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史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10、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2)根据史料二,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3)结合史料三,说明“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提示 (1)观点:仁,礼,仁政。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儒家学派观点不适合富国强兵的需要,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11、地位:自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1孔子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其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积极影响涉及 ( )治学 做人 为政 正名A BC D解析 孔子的“正名”思想是为维护周礼服务的,目的是建立“贵贱有序”的社会。这是其思想中的消极方面,排除。答案 B,2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也产生了积极作用。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这说明( )A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中国传统文化值得世界各国人民继承C中国优秀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D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和创新,解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值得世界各国人民借鉴。故B项错误。本题选C项。A、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