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附解析(中考语文总复习)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57669798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阅读附解析(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议论文阅读附解析(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议论文阅读附解析(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议论文阅读附解析(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议论文阅读附解析(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附解析(中考语文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阅读附解析(中考语文总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阅读附解析(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阅读附解析(中考语文总复习)二、议论文阅读二、议论文阅读第 16 讲 整体感知与论点归纳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自我雕琢有个小男孩为父亲看守木桶,他每天晚上都把所有的木桶擦拭干净并摆放整齐。然而,令小男孩生气的是,他放好的木桶往往一夜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为此,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木桶太轻了,要想不被风吹倒,只有加大它的重量。 ”男孩苦思冥想了好久,他挑来一桶桶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从第二天开始,那些盛满水的木桶就再没有被风吹倒过。漳州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一位体格健壮的青

2、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这种情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因为这座石雕寓意非同一般,给参观者思考与启迪。木桶、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昂扬奋进,一步步登上成功的殿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徐悲鸿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才不愧艺术大师的称号;邰丽华不懈努力,以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凡人与伟人,成功与否,大都不是输在起点,而是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精神。自我雕

3、琢需要静心。俗话说:“心静乾坤大。 ”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静心修炼宁静才能致远。自我雕琢需要恒心。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花苞的长期孕育。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有本草纲目的问世。“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自我雕琢需要方法。外塑形象,更需

4、内强素质。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木 桶和石雕的事例告诉人们: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就如风中的木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想被任意一种“风”刮倒,就要给自我加重,雕琢自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1(考点一)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自我雕琢是立身的根本,是成功的基石。2(考点二)“自我雕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自我雕琢需要静心;自

5、我雕琢需要恒心;自我雕琢需要方法。3选文第段画线句子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举例论证;通过李时珍数十年笔耕不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自我雕琢需要恒心”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4读完本文,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示例】自我雕琢是我们立身的根本,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这让我明白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静下心来钻研学问,并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二、(2018十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拓展人生的宽度郑伟钦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 ”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

6、, “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知定力不足。 “三天不读书,自感面 目狰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我们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 ”人的成

7、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二贵在系统,忌窄

8、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 ,后者就是“深度挖掘” 。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 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 ,

9、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 ,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摘自人民日报 ,有删节)5(考点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阅读可以拓展人生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10、6(考点二)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B第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两段是分总关系。C第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 ,一个是“量的积累” ,一个是“深度挖掘” ,它们并不矛盾。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7文章第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示例】道理论证。引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突出论证这一段的分论点读书贵在坚持,忌躁贵恒。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8(考点三)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作者由“书香”引出读书是件好

11、事,然后设问引出读书的原因让人知不足的观点,并分层进行论述;再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最后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第 17 讲 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一、(2018潍坊)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胸存大道自从容周铁钧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

12、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吟啸且徐行” ,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

13、,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选自思维与智

14、慧 ,有删改)1(考点二)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举例论证。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2文章第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引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使文章文脉贯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3(考点一)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段横线处。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平等,呼吁世界和平。他的座右铭是:“死神面前,我大笑。 ”2015 年 5 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童,尽到了消防战士的职责,却献

15、出了年仅 27 岁的生命。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落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二、(2018齐齐哈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16、其事” ,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喻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