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6883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7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一章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一章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一章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一章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一章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一章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一章导论(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社会管理学院张丽娟,第一章 绪论,理解组织与组织行为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清楚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和研究方法 充分认识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和意义,引导案例:大火烧出的奇迹,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思考,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1组织的广泛存在,作用越来越大 2人际技能的重要性: 3学习组织行为学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4未来的组织更复杂,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一、组织,组织是人们生活的普遍形式和存在方式 1、组织的定义 (1)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斯蒂芬罗宾斯) (2)组

2、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薛恩EHSchein) (3)组织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为了达成某一共同目标的工作群体的集合。(杰克邓肯) (4)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张德),2组织的共同特征,3组织与环境,4组织和管理,4组织和管理相辅相成,二、组织行为,1、组织行为的概念组织行为是组织把所有成员集合为一个整体,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和目标,提高组织绩效,与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从三方面理解组织行为,每位成员所有行为的简单相加的结果,正效应,组织内部和谐出现的协同效

3、应,即1113,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负效应,即1113,所谓的“三个和尚没水喝”,2、组织行为的分类,通常把组织行为分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也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组织,组织有着指导目标并被精心构建的社会实体: 是目标导向的实现盈利、提供服务,或者是满足公众需要。 组织还要精心地构建把任务在组织成员中进行分配,使得每一名成员都负责某项具体活动。,群体,群体是指一些拥有共同目的并经常相互作用的人。 部门、工作团队和社会小团体都属于这样的群体。 在群体中的一些行为过程: 领导行为、决策制定、冲突和政治行为。这些行为过程既能够有利于组织也能够损害组织的利益,关键取决

4、于它们是被如何管理的。,个体,组织和群体都是由个体构成的。 独特性会使组织难以对个体进行组织和管理 个性 知觉 价值观 态度 能力 动机 每个人做事的方式都不一样?,组织、群体、个体 如果研究惠普的组织行为,我们的研究内容将包括: 每一个雇员的性格特征 他们在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的彼此关系 公司中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本质 公司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 各部门和公司的价值观、目标和政策。,教材结构介绍,第一章 导论 个体行为(第二三章) 群体行为(第四六章) 组织行为(第七十章)分别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研究。,参考资料,1 美斯蒂芬P罗宾斯 著:组织行为学(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5、第1版。 2 张德,吴志明编著:组织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3版。 3 李剑锋 编著:组织行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4陈春花,杨忠,曹洲涛编著:组织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5陈国海编著: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三版。 6段万春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考核方式主要包括: 考勤及平时课堂表现(占20%) 作业(包括小组作业占2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考核,最终成绩=平时成绩20%+作业20%+期末考试60%,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组织行为学起源于19世纪末

6、20世纪初,作为一门科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在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得到普遍的承认和广泛的应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1、概念,组织行为学(张德)是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2、理解:,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源起,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二)古典组织管理理论,(二)古典组织管理理论,(二)古典组织管理理论,(三)行为科学理论,(三)行为科学理论,(三)行为科学理论,(四)管理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1914年出版管理心理学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管理学家广泛采用“工业心理学”一词,研究重点是个体的心理研究 “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和另一位专家巴斯在为美国心理学年鉴写一篇综述文章时,又使用了“组织心理学” 一词,强调群体心理学在企业界日趋显著的作用 美国心理协会第十四分会工业心理学会改名为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学会(从群体扩大到整个组织),(四)管理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组织行为学更加关注组织变革与发展、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文化、国家目标和工作生活质量等有关

8、问题。正是管理实践的深入、管理理理论的发展,推动着组织行为学的研先不断深入,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得以逐步完备,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学习、动机、人格、知觉、 培训、领导效能、工作满意度、 个人决策、绩效评估、态度测量、 人员选拔、工作设计、工作压力,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 群体过程、群体决策,群体动力、工作团队、沟通、 权利、冲突、群体间行为,正式组织理论、组织变革、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冲突、组织内政治、权力,个体,群体,组织,组 织 行 为 研 究,三、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四、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两个目的: 提高组织绩效高的绩效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和保证

9、 增加员工的满意度没有员工满意的组织即使绩效好也不是完美的,案例,猎狗抓兔子的故事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啊,我们虽然同样奔跑,但是目的却完全不同,我是为了中午的一顿骨头而已,而兔子,却是为了自己性命!” 只有能够捉到兔子的,中午才有骨头吃,抓不到的,就没饭吃。 猎狗们说:反正大小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劲去抓大兔子呢? 根据抓到兔子的重量来分配,如果抓到的兔子超过一定的重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吃到一定数量的骨头 有的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己去抓兔子吃,并且逐渐变得和野狗没有什么区别 每条猎狗除了得到应得的骨头外,还可获得其所猎兔肉总量的N,而且随着服务时间增加,贡献变大,该比

10、例还可以递增,并有权分享猎人总兔肉的M%。 成立了猎狗公司,并且采用连锁加盟的方式招募野狗,向野狗们传授抓兔子的技巧,而他们则从野狗们猎得的兔子中抽取很小的一部分作为酬金。最终,收购了猎人的全部家当。,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即人们为深刻认识组织行为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一)研究术语 1、变量:变量是能被测量的,可能在数量、强度的任一方面或两方面都发生变化的一种一般特征。,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即人们为深刻认识组织行为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一)研究术语 1、变量:变量是能被测量的,可能在数量、强度的任一方面或两方面都发生变化

11、的一种一般特征。,1、变量,(1)自变量-自变量是假设中能独立变化并引起其他变量改变的量。(显示心理和行为) (2)因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量。(行为的有效性)(3)协变量(中介变量)中介变量可以减弱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它也能被认为是权变变量。(环境、文化差异),根据哈克曼对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如果以下三个标准得到满足,就可以说个体、群体或组织在有效地从事工作 : 第一,组织的产出(产品或服务)超过那些接受、评价或使用这种产出的个体或群体所需要的最低质量或数量标准; 第二,从事目前工作的经历有助于提高组织进一步完成新工作的能力; 第三,组织中的人在本组织中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他

12、们自身的成长和满足程度的提高;,因变量 The Dependent Variables,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s,个体,群体,组织,传记特点 人格 价值与态度 能力 感知 激励 个体学习 决策,沟通 冲突 权力与政治 群体结构 工作团队 领导 决策,文化 结构 设计 技术 工作过程 招聘过程 培训过程 评估过程,具体的研究方法:路线,行为有效性的常见指标,1)效果(方向、目标正确,做正确的事) 2)效率(快速的实现目标,正确地做事) 3)缺勤 4)离职 5)工作满意度,2、假设对于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所作的尝试性解释称之为假设。 3、因果关系根据定义,假设中暗含着一

13、种关系,也就是说,它意味着一种假设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心理和行为及其行为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4、相关性与相关系数 相关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在量变上是否有稳定关系,表示为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这个术语就是用来表示变量间的这种强度的,其变化范围从1(表示完全负相关)到+1(完全正相关)。,5、理论理论所描述的是一套系统的相互关联的概念或假设,旨在解释或预测某些现象。在组织行为学中,理论也经常被称为模型。 (1)它有效吗? (效度) 研究是否确实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 (2)它可信吗? (信度)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3)它具有普遍性吗?,案例讨论:如何有效地防止和杜绝工人 抽烟,某药业有限公

14、司是于1998年由一家原国有制药厂转制成立的现代中药制药企业,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中成药品,年销售额逾两亿元,利润超两千万元,产品在国内和东南亚等地销售。近年来,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认证标准,制药厂花巨资引进了新的设备,工人上班前必须换衣服和接受必要的消毒程序才能进入工厂内工作。当班的主管有时发现,虽然明文规定工人在厂内上班的时间不准抽烟,但是仍有少数工人因烟瘾发作,趁主管不注意,在厂内的偏僻处抽烟,严重地违反操作规程。请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考虑,如何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工人在厂内抽烟?,以下五个问题,供讨论时参考,1、烟瘾很大的工人是否可考虑安排做其他的工作?

15、 2、抽烟的工人群体是否会效仿别人的抽烟行为? 3、是否给工人中途的休息时间,以便他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到厂外抽烟,重新换衣服和消毒并入厂? 4、对违反纪律的工人给予严惩是否对防止和杜绝工人抽烟有效? 5、主管加强监督是否有效?,(二)、研究方法,1、以应用广度为原则分为: (1)理论性研究 (2)应用性研究 (3)服务性研究 (4)行动研究,2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1)描述性研究 (2)因果性研究 (3)预测性研究,3按研究变量的可控性程度分类,(1)文献研究 这种研究又分为两种情况:理论综述和元分析 理论综述是通过定性的方式对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一些综合性和评价性的结论。 元分析:对

16、原有研究的进一步研究,是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总体分析,因此也有人称为“总分析”。 (2)案例研究,(3)现场研究 现场调查 现场实验 现场观察 (4)实验室实验,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过程和步骤,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 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 3、形成假设 4、选择正确的设计和方法来开展研究工作 5、进行实际的观察、测试、实验等活动。 6、解释研究结果,小测试:你适合从事管理工作吗?,下面这个问题,如果你从前从未读过,在不知道正确答案的前提下,8秒钟之内回答出来,意味着你肯定适合从事管理工作。 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3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第二位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阻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的种植谷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荒而死亡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掉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两人得以生存,请问该丢下哪位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