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之二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655239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5.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之二(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 (二)机会判断,板报侠,二、机会判断,2.1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3,点线面体是曾鸣教授的理论,他在得到App的课程智能商业20讲中做了讲述。,曾鸣,阿里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 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参谋长。1998年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国际商务及战略学博士学位。曾博士自2003年起一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战略顾问。2006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任集团参谋部资深副总裁。,一对双胞胎的故事,4,有一对双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学毕业,一个加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 7年后,腾讯的那位年薪百万,投资人也在挖他。,去报社的那位,因为报社沉沦了,他曾经寄托理想的整个产

2、业都没有了,一切都需要重新来过。,这不是说双胞胎的素质或者能力有多大差异,也不是说他们分别跟随的领导的能力或者个人操守有问题。核心问题是这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这就是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5,努力工作的收益远远不如2013年以前买了腾讯的股票或者2010年以前买了北上广的房子。 因为再努力工作,一个人还是一个点。一个月或一年的工资,只是一个点努力的结果。 但是腾讯股票与北上广房子的收益,是因为这个点附着于一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这是一个线性周期的结果。,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别是什么,6,PC安全市场的两次颠覆,7,1991年,瑞星公司成立,成为市场老大。

3、1994年,江民公司成立。1995年瑞星创始人王莘患病,江民公司趁机崛起。市场份额最高达80%。 1998年王莘归来,以超低价格10元(当时市场价为100元)捆绑瑞星杀毒软件向联想、方正等厂商销售。一年后,瑞星重回市场第一,年收入7亿,利润3亿多。 2008年,周鸿祎的360利用免费策略和3亿网民的互联网传播效应,击败了瑞星,成为行业老大。而当时360刚完成两轮融资,约3亿人民币。,瑞星赢了江民,它是用一个点赢了另外一个点。但之后的十年,它依然只是一个点,没有发生变化。 而360战胜瑞星,是周鸿祎利用PC互联网崛起这个面战胜了王莘利用的PC硬件厂商,是一个面战胜了另一个面。,当面打架的时候,点

4、一定会有机会,8,2011年360成功上市,当年周鸿祎亲自带队憋大招再做搜索。 当面要打架的时候,点就一定有机会。面一定会给点让度最大的利益。 当时百度为了应对360的挖角,核心部门的员工都获得了涨薪。 有几个特别聪明的人,在百度、搜狗和360这三家搜索公司之间来回跳槽,一年时间工资翻了四倍以上。,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即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

5、过一次线性周期性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易道的选择,9,易道用车是2011年开始的,是全球第一家网约车公司,比Uber都早。用创始人周航的话来说:“干了一年心里都发毛了,完全没有竞争对手”。 2012年网约车开始爆发,包括阿里、腾讯等投资公司均找过周航,最终他选择了携程,因为他觉得业务相关。,接着就是2014年著名的打车补贴大战。这场仗其实不是滴滴和快的要打,而是腾讯和阿里在打。这两个“面”为了争夺移动支付市场,需要争夺打车软件这个移动支付场景。 当“面”打仗的时候,“面”上的点,也就是滴滴和快的,是有红利的。 所以,易道的败局在2014年拿携程投资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人生的选

6、择远比努力更重要,10,选择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的收益。个人的努力,只是在“点”、“线”、“面”、“体”的既定框架内,作为一个“点”的挣扎而已。,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2.2痛点、爽点和痒点都是产品的机会点,11,痛点是恐惧,12,注意一下,上述场景中用户决定要用什么产品帮助自己时,他们用的一个词是“怕”。所以痛点是恐惧。,爽点是即时满足,13,人在满足时的状态叫愉悦,人不被满足就会难受,就会开始寻求。如果这个人在寻求中能立刻得到即时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在家用手机下单,吃的就来了,手机下单,美甲师就上

7、门了,有需求,还能被即时满足,这就是爽,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14,什么是虚拟自我?就是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淘宝第一网红雪梨(靠着拍照卖衣服年收入达亿元以上),为了营造更好的形象,每次为新款的衣服拍照,她都要提前一周节食。 微博上看似随意的照片,是她用10天时间拍摄,然后进行挑选和修图运营出来的产品。 她说:“我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满足女孩心中美美的幻想。”,粉丝买的不是衣服,而是买完之后,她们觉得自己部分过上了雪梨所营造的生活。 这是一种虚拟自我的实现。,痛点、爽点、痒点都是不错的点,15,看产品经理对用户的哪个带你感受最深、手感最准。,同样是吃,海底捞火锅,用户吃得大汗淋漓感觉暴爽,

8、这是爽点。,吃火锅怕长胖,抓住这一点也有产品空间可做,这是痛点。,雕爷的薛蟠烤串,用户点一份干冰爆米花,吃了耳朵冒烟,然后发朋友圈,这是痒点。,吃顿饭,其实也可以有痛点、爽点、痒点这些不同的切入点来做产品。,2.3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之一:羊群与草地,16,如果我有一片草地,我就在我的草地上杨扬,所以我先要有第一只羊。 如果这一只羊能够在我的草地上活下来,玩得很好,那么我的草地就是没问题的,我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羊。,羊多了,我就发现头羊才是关键的。因为一只头羊可以管一大堆羊。只要有头羊,羊群就可以聚集。 羊多了就会有狼,狼多了,我就把羊圈起来,然后向狼收费。,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社区,都是按照这个场景

9、和用户描述去做的。,第一只羊是最关键的角色,17,如果你有了一片草地(产品),来了一只羊(用户),然后他用了一下觉得也还可以,没有离开,但是也没那么爽,这个时候你可以引入更多的羊吗?也就是说,可以开始推广你的产品了吗?,当然是不行的!你的草地(产品)还是有问题!,做产品需要磨炼自己的心力,让你的心非常硬,不能自欺欺人。不要觉得万一去推广会有其他的羊喜欢。,所以测试产品,其实不需要其他条件。 首先要有第一只羊; 这只羊在这里过得很好、玩得很开心,他得到了即时满足; 这时可以引入更多羊,也就是产品可以推广了。,第二套用户画像:大明、笨笨和小闲,18,大明,笨笨,小闲,对自己的需求 非常了解、清晰,

10、有大概的需求 但还不是很明确,没有消费需求 就是来打发时间,京东 以价格和效率 服务大明,小红书,淘宝 以模糊搜索和推荐 服务笨笨,腾讯 以游戏和娱乐 服务小闲,你的产品服务的对象是大明、笨笨还是小闲?,大明、笨笨和小闲的典型场景,19,小红书搜索任何一个关键词都会出来一大堆产品,这是故意的。因为女孩儿的目的不是有效率地快速找到自己的东西,而是想看看有什么她不知道的,没见过的,看多了就忍不住买了。最后买的和她最初想要的相不相关,这不重要。,大明用户买衬衫,买了就走,不会再看其他东西一样。易道用车创始人周航被一位朋友告知:“我对你的忠诚度就是10块钱,如果与其它打车软件的差价超过10块钱,那不好

11、意思,谁便宜我选谁。”,腾讯的用户往游戏和视频转化,转化率就非常高,因为这些都是用来打发时间的,而转化为购物的电商效果就很差。因为如果一个人到这来势打发时间的,你让他买东西,他会觉得他心理建设没做好,没有这个预期。,2.4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20,场,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个场就是时间加空间。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如果一个人不能再某个空间去停留、消费,这个场就是不存在的。,景,景就是情景和互动。当用户停留在这个空间的时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裹挟用户的意见,这就是场景。,你以为你是在消费产品,其实你是在消费场景,21,早餐是自己对付一下,还是摆好盘、拍照晒

12、朋友圈?这就是不同的场景。,中饭带便当,一边看剧一边吃,几个同事一起叫外卖,约同事一起外出吃,中午请客户吃,中午情侣约会,都是不同的场景。,回家吃是一个场景,在单位加班叫外面是一个昌吉,恋人约会是一个场景,求人办事摆排场是另外一个场景。,所以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场景下,发生的消费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场景要能触发情绪,22,淘宝店主把书上架冷冷清清地一摆,是没有任何情绪触发的,只是一个“场”,不存在“景”,它不是一个场景。所以场景的核心是在空间加时间的点上触发别人的情绪。,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23,互联网商业就是三个核心词:产品、流量、转化率,也就是产品的比拼、流量的争夺

13、、转换率的优化,这就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全部。 在万物互联的未来,到处都是屏幕,到处都会网络连接的入口。 入口不是场景,他就像是淘宝店家有一个店面,那是一个时间加空间,但不是场景。想要成为场景,他还要能够触发情绪。,本章小结,24,要规划一个产品,你需要问自己七个问题: 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 我在为谁解决这个问题?他得到即刻满足了吗?这是用户画像的问题。 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市场规模的问题。 目前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是竞争分析的问题。 我的竞争方案为什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你不要简单地看单点的竞争力,而是要看点线面体,谁给你赋能。 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触发情绪?需要马上去解决问题,这是场景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