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培训(吴慧锋)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12522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7.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狂犬病培训(吴慧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狂犬病培训(吴慧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狂犬病培训(吴慧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狂犬病培训(吴慧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狂犬病培训(吴慧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狂犬病培训(吴慧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犬病培训(吴慧锋)ppt课件(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狂犬病预防策略和方法,铜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吴慧锋,铜川闹市藏獒发狂咬伤12人 13岁女孩伤情严重,昨日清晨,一只流窜在铜川新区长虹路附近的藏獒发狂,12名路人被不同程度咬伤。记者在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12名被咬伤的群众已全部注射狂犬疫苗,其中1名学生因为伤情严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藏獒检测携带狂犬病病毒,1 深入了解狂犬病 2 狂犬病的免疫预防 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内容,深入了解狂犬病,第1部分,内 容,狂犬病流行病学 狂犬病病原学 人类狂犬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狂犬病的诊断,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区域 主要宿主 亚洲 狗,猫鼬, 非洲

2、狗,豺,猫鼬,狐狸 拉丁美洲 狗,蝙蝠 北美洲 臭鼬,浣熊,狐狸 ,蝙蝠 加勒比海地区 猫鼬 西欧 狐狸 ,蝙蝠 东欧 狐狸,狗,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 亚洲和非洲:狗是主要的传染源, 欧美发达国家野生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猫也可以传染狂犬病。,猫,狂犬病的传播,人 类,在中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题 名】2005年中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分析 【作 者】许真 唐青 宋淼 殷文武 王茂武 【机 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50 【刊 名】疾病监测.2006,21(7).-360-363,384,1991年l2月14日患有狂犬病的2只疯狼内蒙古突泉县巨力乡和太和乡,咬伤1

3、5人,发病死亡5人。,狼,【题 名】疯狼引起两次狂犬病调查 【作 者】王纯山 袁有 【机 构】内蒙古突泉县兽医工作站 【刊 名】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7,13(1).-56-56,【题 名】鼬獾咬伤引发7例狂犬病 【作 者】李奕新 田建三 徐志春 【机 构】浙江省淳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淳安311700 【刊 名】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20(12).-1103-1103,鼬獾,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犬机会的多少所致 亚非国家:病例性别、年龄分布特征: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发病较多 欧美国家:人群分布有一定职业性,以野外考察、旅游

4、者等与野生动物接触的人群多见,狂犬病的易感人群和分布特征,狂犬病人的年龄分布,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50。,儿童狂犬病的特殊性,发病率高,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40以上。 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 被抓伤或咬伤后,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容易被忽视。,1.体形小不足以吓退动物,2.他们意识不到危险而且也不能避免危险的行为,3.他们不能保护自己,难以逃离攻击,4.他们的身高使头面部特别易受攻击,造成发病率高,5.被抓伤或咬伤后,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容易被忽视。,开学第一课,狂犬病预防知识的宣传,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弹状, 长100300nm 直径75n

5、m,狂犬病毒结构,中国狂犬病毒存在跨地域传播,狂犬病病原学,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 未分段的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 子弹头形状: 180 nm 75 nm RNA基因组编码5种蛋白: N, NS, M, G和L蛋白 有一层磷脂层包被,包膜上镶嵌有10-nm长的糖蛋白形成钉状突起 蛋白G是主要的病毒保护性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病毒中和抗体,结 构,狂犬病病毒的理化特性,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4570%乙醇、甲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敏感,在PH 510时相对稳定,其核酸在-丙内酯作用下立即失活; 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

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磺胺药和抗菌素对本病毒无效;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 狂犬病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狂犬病致病机理,通过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排出病毒,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临床表现,1 感染期2 潜伏期3 前驱期4 临床症状 (急性神经期)5 昏迷和死亡期,1 感 染 期,几乎所有的病例,被唾液中含有病毒的动物(狗、猫、蝙蝠等)咬伤、抓伤或被舔及粘膜、破损皮肤,极少数病例,吸入病毒气溶胶 (在实验室环

7、境, 蝙蝠居住的洞穴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器官移植,*被感染的患者咬伤或被唾液污染,无确切报道*,器官移植可以传播狂犬病,Robert Koch-Institut. Informationen zu den Tollwutbertragungen durch Spenderorgane. Epidemiologisches Bulletin 2005; (8): 69,2005年6个德国人接受了1个狂犬病人的器官,最终死于狂犬病,2 潜伏期,一般 20 60 天从暴露后数天到数年,差别非常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感染的病毒数量感染的病毒株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的部位,7-10 天,10-20 天,21

8、-28 天,1-3 月,3-6 月,6-12 月,1 年,3.25%,41.87%,25.88%,16.12%,3.25%,3.25%,6.38%,一般20 - 60天1月内发病71%3月内发病87%,3 前驱期,持续数天 非特异症状不适乏力头痛发热警示性主诉:暴露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4 急性神经期,情绪波动 (激动/抑郁, 攻击性) 恐惧发作 (恐水 恐光 恐风) 自主功能障碍 (瞳孔散大),瘫痪,格林巴利综合症 (伴发热) 完全瘫痪,脑炎型(狂躁型) 狂犬病, 约80%,麻痹型(哑型) 狂犬病, 约20%,持续数天 两种类型,5 昏迷和死亡期,几乎所有的狂犬病临床症状都会发展成为昏迷和死亡

9、在发病后数天时开始昏迷由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狂犬病的诊断,狂犬病诊断,流行病学史 + 临床症状,入院后的实验室诊断: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病毒抗原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 死后的实验室诊断脑组织标本抗狂犬病毒荧光抗体染色阳性脑组织中病理切片存在Negri 小体脑组织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每天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尿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 每天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尿液,角膜和皮肤组织,病 史,几乎所有的病例,被唾液中含有病毒的动物(狗)咬伤、抓伤或被舔及粘膜、破损皮肤,极少数病例,吸入病毒气溶胶 (在实验室环境, 蝙蝠居住的洞穴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器官移植,*被感染的患者咬伤或被唾液污染

10、,无确切报道*,狂犬病诊断标准,3.1 流行病学史有被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等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未愈合伤口的感染史。3.2 临床症状3.2.1 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3.2.2 “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3.3 实验室检查3.3.1 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 。

11、3.3.2 细胞培养法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毒。 3.3.3 死后脑组织标本病毒分离阳性或荧光抗体染色阳性或检到内基氏小体。3.4 病例分类3.4.1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3.1加3.2.1或3.2.2。3.4.2 确诊病例:具备3.4.1加3.3的任一条。,狂犬病的免疫预防,第2部分,内 容,暴露后处理 暴露前预防 再次暴露后的处理 特殊情况下的免疫处理 狂犬病抗体的检测,前提: 所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血清和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制品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免疫预防的预期效果。,狂犬病的免疫预防,暴露后免疫,预防免疫,越早越好,一旦感染 (被动物致伤),一旦与外周神

12、经结合,病毒开始在伤口局部复制繁殖,一旦症状出现,病毒开始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死亡几乎不可避免,潜伏期,感染,前驱症状,临床症状,昏迷和死亡,在侵入神经系统前及早采取措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没有任何有效手段阻止病程发展,暴露后处理的目的,最大限度降低伤口内病毒含量尽快提高机体抗狂犬病毒免疫的能力处理越早风险越小,局部伤口处理效果,伤口内病毒含量降低无法冲洗掉的病毒及进入深处的病毒靠什么清除?被动免疫制剂,暴露后处理的步骤,第一步: 立即进行局部伤口的处理,适用所有类型的暴露第二步: 确定伤口暴露的类型,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狂犬病的暴露后处理,应根据患者接种疫苗的历史和伤口严重的程度不同,进行

13、不同的处理(WHO 关于暴露后免疫的指导原则)。,WHO 对首次暴露后处理的指导原则,如果非流行区明显健康的猫或狗被隔离观察或被实验室检验证 实未感染狂犬病毒,则可以推迟治疗。本条款不提倡在中国国内使用。,来CDC接种疫苗的病人90%是III级暴露,出血就是III级暴露,免疫功能障碍者,免疫功能障碍的病人遭遇度暴露时, 要按度暴露处理,暴露后免疫 局部伤口处理,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清除局部感染的病毒物理方法清除病毒颗粒化学作用灭活剩余的病毒,立即然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水或含有清洁剂的水强力冲洗伤口;,使用酒精 (70%)或碘酊消毒;,严重伤口的处理: 伤口的清创处理请咨询综合医院相关科室 除非是动

14、脉,否则延迟缝合伤口,暴露后免疫 被动免疫,III类暴露处理时要“三管齐下” 首先伤口冲洗消毒 再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最后接种疫苗,被动免疫制剂是什么?,狂犬病抗血清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制剂理论上就是中和抗体,2018/10/23,53,被动免疫制剂中和病毒的示意图,被动免疫的原理,GMT (IU/ml),在第 0,3,7,14,28天使用单剂量狂犬病疫苗后狂犬病毒抗体滴度的变化。,天,狂犬病危险区域需要被动免疫(RIGs),安全区,WHO 血清阳转标准,在疫苗能够产生可检测到的抗体之前(7天),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在患者被感染后的第一周提供被动保护。,2018/10/23,

15、56,被动免疫制剂在体内代谢图,为何使用被动免疫制剂?,通过局部应用直接中和伤口处理时残留的病毒,这样最大程度降低伤口内病毒含量 延长潜伏期 降低发病率,时间 地点 肇事动物 重伤人数 处理 死亡人数 死亡率1954 伊朗 疯狼 13 疫苗抗血清 1 7.7%5 单用疫苗 3 60 1981- 中国 疯狼 26 疫苗抗血清 0 0 1982 3 单用疫苗 3 10017年间 伊朗 364 疫苗抗血清 19 5.3%298 单用疫苗 75 25 - 苏联 22 疫苗抗血清 0 028 单用疫苗 11 39.3%俞永新等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年 p190-191,国内外抗狂犬病血清使用效果,在局部伤口内部和周围尽可能多地浸润注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以中和病毒,如伤口多时可以全部用于局部。 剂量:人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 20 IU/kg 体重马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 40 IU/kg 体重 使用马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之前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剩余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应当在远离疫苗接种的部位肌肉注射。 如果伤口面积大,可以将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后再浸润注射。 不可以和疫苗使用同一支注射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