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丧事 10 个环节|北京殡葬 10 个流程 原文网址: 北房算做正房,除有里间外还通向耳房,谓之“套间”这里间和套 间都有砖炕那时,人生了病都是躺在这种炕上休养,请个中医大夫 来家诊治,很少有到医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一旦病情恶化,不堪救 药,大夫就嘱咐家属“准备后事”因此,这后事也就都在这里间、套间准备 家属首先要到棺材铺赁一个小床,叫做“太平床”,也叫“吉祥 板”有的家主只是将门板卸下来,临时搭个小床,谓之“搭床” 病人尚未咽气之先,就得从炕上移到太平床(吉祥板)或搭床上,文 言叫“易箦”,意思是换床说是不能叫死人背着炕走,否则不吉祥 其实是怕后人在这铺炕上睡觉时思想上□扭易箦(换床)时,有的 子女还要郑庄其事的说:“冲一冲就许好啦!”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 2.小殓 趁病人还没咽气,首先要将寿衣给他穿好,否则就叫做没穿去, 等于赤身裸体地到阴间去了实际上,仅仅是人未死时,尸骨不僵, 便于给他穿戴而已 寿衣,俗称“装裹”,即装老的衣裳,有的生前就预备好了通 常有人到了老年,选择逢有闰月(旧历)的年头做好寿衣的讲究有 用清装寿衣的,即清朝官宦的打扮,男的棉袍补褂、顶翎;女的蟒袍、 霞帔。
用者多系满人或清朝官宦,有的则用明装寿衣,即明朝的打扮, 用者多系汉人一般人家主要是棉袄、棉裤、棉长袍(不论什么季节 死,一律穿棉的)鞋,必须是布底,做出莲花图案,表示脚登莲台 (莲台是佛的座位),成为“正果”了绝对不用皮货,说是亡人如 果穿皮衣、皮鞋或皮底鞋,下辈子就托生牲口了同时内衣不钉纽扣, 只缝飘带,因为“钮子”与“扭子”谐音至于衣料,除缎子外,余 者不忌,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故不用衣服面子一般用春 绸、湖绉,不能用夏季衣料件数必须是单数 那时民间很重视衾物,少则三铺三盖,多则九铺九盖(一律用单 数)而贴身一层必须铺黄盖白,取“铺金盖银”之意最后盖上黄 料印有红色梵文经咒的“陀罗经被”(清代必须经皇帝允许,民国以 后则无所限),被上压一面镜子和一个秤铊 如果死者上边没有长辈就停放在堂屋正中,否则只能停放在偏房 停好后,灵床前设一临时供桌,上面摆着从家伙铺赁来的铜质塔形的 “长明灯”(俗称“闷灯”),里边用棉花芯蘸油燃点,不准熄灭, 说是给亡人到阴间照亮的同时,摆一碗“倒头饭”,上插三根秫秸 棍,每根棍顶尖上插一个面球,谓之“打狗棒”,说是亡人到阴间经 过恶狗村时用来打狗的。
还有所谓“打狗饼”为了防止“诈尸”还 要用卷麻或绳索(满人用红线绳,汉人用素绳)将亡人双脚捆上,谓 之“绊脚丝”还要防止猫、狗进入停灵的屋内一切办妥后,小殓 仪式就结束了全宅孝属便跪在灵床前高声举哀,烧化纸钱,谓之烧 “倒头”纸并将用棉纸捻成的“灯花儿”,从灵床前一直摆到大门 外,一一燃点,谓之点“引路灯”有钱人家为给亡人免罪安魂,请 来和尚、道士在灵床前诵念“倒头经”,随后将事先用彩纸糊好的轿 车或轿子在门前举火焚化,谓之烧“倒头车”、“倒头轿” 如系满人,这时门前即竖起高约三丈的红幡如系汉人,门外则 挂起“挑钱纸”即用一根裹了白纸的秫秸棍,挑上白纸钱,其张数 要与亡人岁数相等,挂的位置是男左女右 另外,老北京人在城外有祖茔的,在人倒头后,就要派人下去通 知茔地看坟的即刻组织人工打坑 3.报丧 大殓(装棺材)前,丧家要给至亲好友送信,请他们来“探丧”, 即瞻谒遗容官宦宅门,绅商富户一般都用“本家门房”名义,临时 发出“口报”,也叫“报丧条子”,略谓“本家某老爷(或某大人, 或本家某夫人)恸于夏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男曰正寝,女 曰内寝)。
谨择于某日某时大殓,某日接三特此讣告下款是某 街某胡同某宅门房某人报禀将收口报人的姓名写在红纸条上,再贴 在口报上端发出口报不是正式讣闻(这时讣闻尚未印出)是为通知 至亲好友来参加大殓的,后来变成通知参加接三的信了 口报(报丧条子)也是有钱人家通知关系较为疏远的亲友的办法 一般没门房下人,或者关系较近的亲戚,则须孝子孝孙亲自去通知, 叫做报丧报丧的孝子有时来不及做孝衣,只戴个孝帽子,腰上系一 根孝带子,到了人家不能进去,拍门等人家出来,出来的人无论是自 己的长辈,抑或晚辈,都要磕个丧头,说一声谁死了,什么时候入殓, 即可告辞所谓丧头比正式磕头简单,两手一扶地一哈腰就算了,不 用正式跪拜 丧家门口也要贴出用白纸书写的报丧条子“某宅丧事”、“恕报 不周”,并将所择定的丧事礼仪日程一并公布出来,例如:“谨择于 历×月×日接三”、“谨择于夏历×月×日首七禅经”、“谨择于 历×月×日番、道、禅经伴宿送库”、 “谨择于 历×月×日辰刻 发引” 与此同时,丧家所有门联、门心、室内春条、以及盆景、帽镜、 穿衣镜等摆设均须贴上白纸,原则上不能露红。
室内像片即应翻过去 放置以示哀挽 4.开殃榜与领执照 旧时俗以死者安葬为阴宅,坟茔房屋为阳宅人们以为坟地“风 水”的好坏关系到后辈家运的兴衰,所以有请阴阳家为之避凶趋吉的 必要以给人看“风水”为业的谓之“阴阳生”,尊称“阴阳先生” 他们各有堂号 如“一善堂”、“七政堂”等,门前写着“地理风水 阴阳二宅”的字样 过去死了人都要找阴阳先生来验视死者,并请其开具“殃榜” 阴阳生受到丧家的口头请求后,首先让丧家将印有自家堂号的黄纸条 子拿回去,贴在门口,以资辨认阴阳生根据多年经验,为慎重起见, 总是让来人先回去,自己却按兵不动,甚至等到丧家二次来请,才肯 出马,因怕人未死就,本家犯忌讳及至出马,找到贴有自己堂号的 丧家,还要大喊:“瞧狗,您哪!”这是阴阳生的惯用语,故此老北 京人谓阴阳生为“狗阴阳”,其中不无贬义阴阳生进宅后,首先向死者行礼,然后验视死者的面部和手指甲, 问明死者的生死年月日时,略加用手指推算,即用白纸墨笔,开具 “殃榜”,也叫“殃书”榜内开列有,择于×月×日×时入殓,人 殓时忌何属相,例如忌马,则属马者棺殓时不得在侧,否则有种种灾 殃发生,但“亲丁不忌”。
何时“出殃”,所谓出殃,又叫“回煞”, 说是死人魂魄什么时候回来,又说是死人的怨气什么时候出来等等 当回煞时,死人的屋子里和停棺材的地方,人都得避开,如果被冲了 的话,要得黑白脸的病就连植物被冲了也得枯死,所以从前养石榴 树的人家,树上就系一根红布条,为的是“避煞”此外,还有某月 ×日×时安葬等等又说停灵几日犯“火期”(火灾)几日犯重丧 (再死人)此种不经之谈,当时官厅虽然明明知道,但未加取缔 民国十七年(1928 年)国民军北伐以前,北洋政府警察厅利用其能亲 视死者的条件,对其营业便予特许丧家到官厅申报死亡,请领抬埋 执照时,必须出具“殃榜”始为合法(认为正常死亡,无自杀、他杀 等情),才能由卫生局发给“出殡执照”其文曰: “查×××现年×岁,原籍系×市、×县人,因患××病,医治 无效,于×年×月×日身故经检验审查无误,准于×年×月×日经 由××门至××安葬,仰城关验证放行须至执照者右给 收执 5.成 服 所谓“成服”即穿孝、戴孝旧时穿孝、戴孝必须遵守从古代传 统下来的礼仪,不准逾制和擅自更改,谓之“遵礼成服”那时家里 落了丧事,所有家庭成员均按自身与死者的关系,即刻遵礼成服。
由于北京是多民族的聚集之地,且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习惯不尽 相同,所以“成服”的形式亦不尽相同从民族上有满汉之分;从地 方上有南礼、北礼之分;从时代上有明、清、民国之分,因此极为纷 杂但经过互相融合,大同小异,仍有固定规律可循 一般说来,男女孝属均身穿粗白布长袍,谓之“孝袍子”子女 孝衣不缝底襟腰间系上麻绳或麻缕,谓之“披麻戴孝”只有姑爷, 穿漂白布的孝袍子(不戴孝帽)汉人大都戴口袋顶的孝帽,上边钉 有小铜钱,还有棉花球长子钉一个,次子钉两个,三子钉三个,余 者类推孙子辈的在孝帽子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 余者类推重孙子辈在孝帽子上钉粉棉球,长重孙钉一个,次重孙钉 两个,余者类推南礼孝帽子用“三梁冠”,用竹皮做成,上边带纱 布帘至于满人只戴青布白疙瘩的帽头女眷们一般是麻花包头;女 儿、孙女则用白布带子扎头,后边耷拉很长 孙子、孙女均在孝袍的肩膀上钉一块红布,重孙子、重孙女则钉 两块红布,谓之“钉红儿”外孙子、外孙女均在孝袍的肩膀上钉一 块兰布如果死的祖父(外祖父)钉在左肩;如果死的祖母(外祖母) 则钉在右肩 汉人无论男女,一律将青布鞋蒙上白布,如双亲均已去世,则可 蒙严,如有一亲健在,则不蒙严,露着黑色后跟。
孙子、孙女则蒙红 后跟满人不蒙白鞋,一律穿青布鞋6.选材和转空 有钱人家,生前早就置办了棺材,内装一不倒翁,前边贴上红纸 寿字,寄存于材厂或庙里,称为“寿材”通常每年上一道漆,搁几 十年就上几十道漆,以便使之结实防腐一般人家则是病人垂危或倒 头之后才到棺材铺看寿材 做棺材的木匠,在老北京单是一行,谓之“斜木”行,专做所谓 “轻重寿材”棺材尺码有所谓四、五、六与五、六、七和放大样等 区别所谓四、五、六是底四寸厚,两帮各五寸厚,盖六寸厚;五、 六、七以此类推 棺材质量不一,最上品有茵沉的,大都是封建帝王所用;其次是 金丝楠的,花银元时,每口大约价值数千元之多,大都是封建王侯之 辈使用一般官宦、绅商富户用口“杉木十三元”的棺材就算不错了, 这乃是较为高级的棺材,是用十三根杉木拼成的,底四根,盖三根, 两帮各三根价值银元二、三百元不等较好的还有黄柏、红柏、松 木的其次有椴木、河柳、大叶杨、小叶杨、桑木、栗子木的不等, 其中河柳的较结实,耐潮每口由银元三十元至七、八十元不等凡 是讲究的,外边都涂了黑漆,用金色在两帮上画了“二十四孝”或 “八仙庆寿”等图案,一般只在棺材头里画上一个圆寿字,周围有五 只蝙蝠,谓之“头顶五福捧寿”,后边画上莲花。
谓之“脚□莲花” 满人过去还讲究用一种特制的“大芦葫”材,比普通棺材尺码要 大,成为六棱形,在大盖的前边做一大葫芦,往前探着,上有合页, 可以折叠三、四十年代已不多见) 丧家将棺材从材厂(棺材铺)往家里抬,谓之“转空”照例由 杠房找八名杠快,身穿绿驾衣,头戴浅碟式的小黑毡帽,上头插一支 冲天锥式的红翎子,抬着一付小红杠将棺材高搭起来,不盖“过棺” 罩片,由杠头打着“响尺”送往丧家 棺材到了丧家,不能空着进门,照例由丧家给装上金银财宝、五 谷杂粮、煤炭等物,才能往进抬,谓之“不进空财”(“材”与“财” 谐音)7.大 殓 大殓称为“入木”,即将亡人安置棺中,这时亡人的孙男弟女等 孝属都要在侧,谓之“亲视含殓” 殓前即应搭好灵棚,有的因时间紧促,来不及搭棚,就先搭个布 帐棚总之,停尸、停棺均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说是避免日精月华 入殓的形式不一,有置棺于灵棚正中入殓的;有在堂屋正中人殓 的同时,还有所谓“高殓”、“低殓”之分高殓即将棺材放在 “交木”(从棺材铺赁来的长凳)上,多系富户,而且还得有佛、道 信仰的,谓“离地三尺即成神”。
一般多是低殓,即将棺材放在地下 丧家首先用大烧纸包锯末子,亡人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