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深抽配套技术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56508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油田深抽配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原油田深抽配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原油田深抽配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原油田深抽配套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原油田深抽配套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原油田深抽配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油田深抽配套技术(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原油田深抽配套技术,中石化股份公司非构造油藏和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交流会,汇 报 内 容,中原油田基本生产概况 深抽技术发展历程 深抽工艺及配套技术 深抽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应用 取得的效果 结论及认识,中原油田基本生产概况,油 井 3265 口,平均单井日产油2.9t/d 平均单井日产液24.5 t/d 综合含水 87.8% 平均动液面 1420m 平均检泵周期 454天 平均沉没度 481m 平均泵挂 1935m 平均泵效 43.3%,生 产 概 况,基本数据,据统计: 目前中原油田深抽井约占生产井的45%左右。 对策: 现场生产实践表明解决这类油井的有效办法就是采用深抽工艺。,生 产 特点,

2、生 产 概 况,深抽井中存在问题,针对深抽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中原油田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攻关,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适合中原油田特色的深抽工艺及配套技术。深抽工艺作为机采提液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挖掘“三低井”的潜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生 产 概 况,深抽技术的发展,多年来,深抽技术从技术单一到技术配套,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从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89年开始小泵深抽技术试验 第二阶段: 92年开始玻璃钢抽油杆深抽试验 第三阶段: 95年开始特种抽油杆的超深抽探索 第四阶段: 2000年开始多种技术的集成及配套技术的完善,深抽标准,89年标准: 38mm泵,

3、泵挂深度2000m; 44mm泵,泵挂深度1800m; 56mm泵,泵挂深度1700m。 不符合以上标准的称为一般加深 95年深抽标准: 32mm泵,泵挂深度2400m; 38mm泵,泵挂深度2200m; 44mm泵,泵挂深度2000m, 即在原深抽界限的基础上增加了200m,中原油田深抽配套技术,配套技术,为了进一步加大文留油田、文南油田、濮城等油田的深抽力度,提高深抽效果,中原油田从95年开始针对不同类型的井,加大推广应用特种杆深抽技术,对高含水井应用了防腐杆、高强度杆,对低能井重点应用玻璃钢杆, 2003年,针对徐集油田油层埋藏深、渗透率低,油井供液能力差,动液面低(平均2200米)的特

4、点,开展了6口井碳纤维抽油杆深抽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节电、增油效果。,特种杆深抽技术,防偏磨技术,配套技术,92年以后,抽油机井管杆偏磨已成为制约深抽工艺的一个主要障碍,为了解决低渗油田部分深抽井的偏磨问题,油田从井况、管、杆以及油井的系统设计同时入手,对深抽井的偏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综合治理,形成了以旋转悬绳器+旋转井口+油管旋转扶正器+抽油杆扶正器为主的系列深井防偏磨配套技术。,防偏磨技术,旋转悬绳器+旋转井口+油管扶正器+抽油杆扶正器,抽油杆系列扶正器 防偏磨系统设计软件 其它防偏磨措施,KZX旋转式、 JGS接箍式、 RGS热固式、 ZCQ增抽扶正器等,配套技术,深井防气工艺技术,系

5、列气锚 助流举升器 螺旋分离器 防气管串,中孔防气泵 环阀式防气泵气液混抽泵 变量泵,管柱防气系列,防气泵系列,配套技术,针对文留、文南油田的高气液比油井,应用了深井防气系列配套技术。主要采用了:长气锚、助流举升技术、防气泵、螺旋分离器、防气锁阀等防气技术。,深抽配套技术简介,(1)防腐蚀配套技术 (2)储层保护技术 (文南油田) (3)防盐技术 (文留油田),其它配套技术,缓蚀剂, 阴极保护短节,带压作业技术、高效洗井液、洗井阀洗井、强磁防蜡、内衬玻璃油管、空心杆洗井 ),抑盐剂、过桥泵,配套技术,近年来深抽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技术新进展,超深井泵及配套软件,主要特点,消除泵筒胀效应 减小

6、了泵的漏失量 提高了泵效 整体机械性能好,寿命长 泵下可悬挂长尾管、封隔器等井下工具,为了解决超深井的漏失问题,提高超深井的泵效,经反复调研论证,于2001年开始进行了“超深抽深井泵及配套工艺”的研究与应用。,适用范围,应用效果,适用于深井、超深井的深抽工艺,泵挂深度适应于25003500m的油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平均泵挂深度2203.28m,平均提高泵效8.14%,累计增液5332吨,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技术新进展,超深井泵及配套软件,配套软件: 配套使用的优化设计软件可以产量、系统效率为目标进行设计,也可根据优化设计结果进行井下动态预测。抽油机井抽汲的敏感性分析。该软件不仅适合泵挂

7、深度大的深抽井,也适合油井偏磨严重、油井供液不足,需进行供排能力分析、敏感性分析、参数优化设计、井况复杂、需要杆柱合理配套设计的油井。为深井、超深井抽油的正常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超深井泵及配套软件,近年来,油田开发逐渐由浅层转向3500米以下深层,提液也由大排量提液转向小排量深抽,需要耐温180、扬程3500米以上的小排量电泵。 另外,由于砂、垢、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常规潜油电泵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满足油田开发的需,经过几年的研究攻关,开发研究了小排量潜油电泵防砂防垢抗腐蚀及深抽工艺技术。,技术新进展,小排量电泵技术,结合中原油田特点,设计了: 解决了机组的耐温、密封、安全、等技术问题,形

8、成排量小、扬程高小电泵配套工艺技术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新进展,防砂防垢器 机组系统节能技术 大流道高扬程叶导轮,小排量电泵技术,特点:,砂垢同防 系统防砂特点 耐腐蚀 深抽特点 开发应用成本低,技术新进展,技术指标,排量、泵效等参数执行GB/T16750标准 可用于含砂量不大于2的油井 电机耐温达到180 离心泵承压50MPa,扬程可达3500米以上 系统平均运行周期大于300天,小排量电泵技术,在中原油田的采油一厂、二厂、三厂、五厂及六厂等采油厂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已完成105井次的推广应用。,应 用情况,小排量电泵技术,三防泵使用前后效果对比,2291m,107

9、天,305天,7.81t/d,3.87t/d,平均机组运转天数增加了198天 平均单井日增油3.94吨,小排量电泵技术,3500米深井使用前后效果对比,2291m,2291m,2825m,1354m,12.8t/d,55.1%,1853m,7.1t/d,59.4%,泵挂深度平均增加了534米 液面平均下降了499米 平均单井日增油5.7吨 含水降低4.3%,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小排量电泵技术,气举井增压提液技术,1989年中原油田气举工艺投产时,设计注气启动压力9.5MPa、注气工作压力在7.0-8.5MPa,气举时井筒产液梯度在0.35MPa/100m左右。而目前高能量气举井生

10、产时,井筒产液梯度达到0.5 MPa/100m以上,导致举深浅或注气点位置油、套压差小,不能进一步增加注气量,影响这部分井的正常生产。因此,中原油田从2003年开展增压气举的研究。,技术新进展,气举井增压提液技术,高能量气举井增压提液技术就是通过提 高注气启动压力,增加井筒油、套压差,以 增加注气量、减小井液梯度,通过降低井底 流压、放大生产压差,使动用程度差的二、 三类油层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气举井产量。,技术新进展,小型压缩机,15MPa,气举井增压提液技术,三、气举井 增压提液技术,文13-102井增压提液效果对比,与该井提液前生产情况相比:产液量增加20.6 m3/d, 产油量增加5.1

11、t/d,含水下降4.8%,注气量增加2900 m3/d,流压下降5.66MPa,举深增加659m。,气举井增压提液技术,三、气举井 增压提液技术,1、井深3000m 2、地层能量较高的气举井提液 3、其他措施井排液,气举井增压提液技术,三、气举井 增压提液技术,适用范围,取得的成绩,深抽技术通过多年的配套完善,在泵挂深度和动液面逐年加深的情况下,抽油井各项技术指标得到了很大提高,检泵周期逐年延长、躺井比例逐年减少,与96年同期对比,检泵周期由294天延长454天、年躺井比例由127.6%下降到61.4%,最低达到55.96%,并且部分机采指标位居同行业先进水平。,取得的成绩,32mm抽油泵最大

12、下深 3000m 38mm抽油泵最大下深 2700m 44mm抽油泵最大下深 2500m 56mm抽油泵最大下深 2000m,取得的成绩,达到的技术水平,配套工具已基本能满足3000m井深的工艺需求。,有杆泵技术,年躺井控制在1600井次 抽油机井检泵周期保持在450天以上 抽油机井泵效稳定在42%左右 高产稳产井300口以上,取得的成绩,有杆泵技术,达到的技术水平,取得的成绩,电机耐温达到180 离心泵承压50MPa,扬程3500米以上 系统平均检泵周期大于300天,达到的技术水平,小电泵技术,气举技术,注气启动压力15MPa 井深3000m,抽油机井技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 论 及 认 识,

13、结 论 及 认 识,1、经过多年摸索和研究攻关,中原油田已经形成了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井况的深抽工艺配套技术,以基本能满足油田的深抽工艺需求。,几点认识,2、对不同类型油藏的提液思路 对低渗、低含水油藏,在低注水强度下注水,深抽提液。 对动用程度高、多层见水油井,含水在70%-80%。升级提液,沉没度保持在400米左右。 对含水已到90%的一类层,在注水结构调整之后,要大幅度提液, 在特高含水阶段,若采出程度高,水驱动用的好,只要在经济界限之内,应采用电泵和大泵提液。,几点认识,3、认真选井 深抽井油层必须有一定的供液能力 井况要能承受较高的压差 套管要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几点认识,4、应用科学的设计诊断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设计精度,优化抽汲参数。对于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充分挖掘油层潜力,使设备在最优状态下工作。,几点认识,5、根据深抽井的具体情况,对配套的专用设备和工具应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以适应工艺要求。,几点认识,6、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研究不同开发单元目前开发阶段应采用的注采模式,确定水量、液量、油量的合理匹配。 研究不同开发单元的合理沉没度, 对合理提液的经济界限进行深入的研究。,请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