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新产品应用新进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56427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新产品应用新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农药新产品应用新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农药新产品应用新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农药新产品应用新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农药新产品应用新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药新产品应用新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新产品应用新进展(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药新产品应用新进展,张贺平 2011.12,内容,一、农药新品种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二、杀虫剂新产品情况 三、杀菌剂新产品情况 四、国外公司产品简介,一、农药新产品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新产品开发的几个密切关联因素: 1、创制能力增强和速度加快 2、全球联合评审和国际同步登记 3、农业生产形式和植保方式变化 4、气候变化、病虫草害发生多变,返回目录,一、农药新产品发展的形势和要求,1、创制能力增强和速度加快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项目支持,南北创制中心、部分大企业积极参与,农药新品种发展加快:2006到2010,国内登记创制产品达33个。新的剂型发展加快。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创新。,返回目录,一

2、、农药新产品发展的形势和要求,2、全球联合评审和国际同步登记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中国开展联合登记评审国际大公司新产品在几个国家同时申请登记,包括在中国,新品种与国际同步。,返回目录,国外企业2006-2010年登记的新有效成分名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农药新产品发展的形势和要求,3、农业生产形式和植保方式变化农药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IPM;农民对用药的新需求。,返回目录,一、农药新产品发展的形势和要求,4、气候变化、病虫草害发生多变抗旱、抗冻改善生理条件,促进健康生长提高品质、改善外观抗病(寡糖、几丁寡糖等)次生病虫害发生,

3、返回目录,二、杀虫剂的发展现状,返回目录,各类杀虫剂的销售额,(亿美元),Number of marketed products,average percent increase from 2002 to 2007,返回目录,共有163个上市品种,其中销售市场上亿美元的品种计25个,共为58.85亿美元,占杀虫剂市场的60.54%。 此25个品种市场为:吡虫啉8.40亿美元,噻虫嗪4.55,氟虫腈4.10,毒死碑3.90,噻虫胺3.65,阿维菌素2.90,溴氰菊酯2.75,精高效氯氟氰菊酯2.70,克百威2.10,氯氰菊酯2.10,多杀菌素2.05,硫丹1.95,乙酰甲胺磷1.95,联苯菊酯1

4、.75,茚虫威1.70,甲胺磷1.65,灭多威1.45,顺式氯氰菊酯1.30,涕灭威1.30,啶虫脒1.30,S-氰戊菊酯1.10,氯菊酯1.10,乐果1.00,B.t 1.00,埃玛菌素1.00。,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近年来杀虫剂新产品试验情况,A、新有效成分 (1)溴氰虫酰胺 美国杜邦, 7种作物的13种靶标害虫 (2)氟啶虫胺腈 美国陶氏,棉花盲蝽,棉花粉虱,稻 飞虱,(3)乙基多杀霉素 陶氏益农,水稻稻纵卷叶螟,蔬菜 甜菜夜蛾(4)螺虫乙酯,拜耳,番茄烟粉虱 (5)丁氟螨酯

5、悬浮剂 日本大冢,柑桔红蜘蛛(6)噻虫胺WP 日本住友水稻稻飞虱,返回目录,B、杀虫剂新混配制剂 (1)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 SC , (2)75%溴氰菊酯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 (3)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 (4)150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 (5)15%阿维菌素烯啶虫胺WP,返回目录,C、特点 一是邻氨基苯甲酰胺类农药,独特的作用机理日益成为研发热点。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作为代表性药剂对鳞翅目和刺吸类多种害虫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近年开始在蔬菜、水稻等多种作物上进行登记药效试验;二是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日益受到研发企业重视。如氯虫苯甲酰胺和氟

6、虫双酰胺分别开发了和阿维菌素混配的制剂,对水稻螟虫表现了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期,也有助于抗性治理,延长新药剂品种的使用寿命;三是开展小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登记已日益受到企业关注。部分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小白菜、豇豆、向日葵、苦瓜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小作物上开展农药登记试验,以满足小作物规范化安全生产的需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3、杀虫剂新登记产品情况,返回目录,(1)、噻虫胺,英文通用名:clothianidin。 类别:杀虫剂 作用机理:新烟碱类杀虫剂,结合位于神经后突触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以急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可进行叶面喷施和土壤处理。安全性:制剂低毒,对鸟类和水生生物毒

7、低,对家蚕中等,对蜜蜂高毒。不在作物花期喷施。 应用作物及防治对象:番茄, 烟粉虱。 特点:活性高,与常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农药、有机磷 类、氨基甲酸酯类等)不存在交互抗性问题。对昆虫的选择性强,与作物的兼容性好,用途广泛。不仅对刺吸式昆虫有较好的防效, 而且可防治咀嚼式害虫。 开发商、生产商;日本住化武田农药株式会社(现已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合并)开发,生产企业为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产品为50%水分散粒剂,95%原药,返回目录,(2)、乙基多杀菌素,英文通用名:spinetoram。 类别:杀虫剂 作用机理:昆虫神经中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和-氨基丁酸受体,致使虫体对兴 奋性或抑制性

8、的信号传递反应不敏感,影响正常的神经活动,直至死亡。 安全性:微毒,对鸟低毒,对鱼中等毒至低毒,对藻高毒,对蜜蜂经口、接触均高毒,对家蚕剧毒。 特点:具有胃毒和触杀生物活性的杀虫剂,以胃毒为主。它是从放线 菌刺 糖多孢菌发酵产生的产品,是多杀霉素Spinosad的换代产品。对甘蓝、茄子等作物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它的作用机 理与大多数杀虫剂不同,是农药抗性管理的策略。 开发商、生产商:陶氏益农公司,60克/升悬浮剂,81.2%原药。,返回目录,(3)、松毛虫赤眼蜂,拉丁文学名: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类别:杀虫剂 作用机理:属天敌生物农药,

9、寄生。 安全性:微毒,对蜂、鸟、蚕及水生生物基本无风险。 应用作物及防治对象:林业, 松毛虫。 特点:寄主范围较广,如松毛虫,玉米螟,棉铃虫,稻苞虫,杨扇舟蛾,豆天蛾,绿尾大蚕蛾,苹果卷叶蛾卵,使用比较广泛。 开发商、生产商:福建省厦门市格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00粒松毛虫赤眼蜂卵/卡。,返回目录,(4)、短稳杆菌,拉丁文学名:empedobacter brevis。 类别:杀虫剂 作用机理: 属微生物农药。 安全性:微毒,对鱼、水藻、水蚤、蜜蜂、家蚕、鸟均 为低毒,低风险。 应用作物及防治对象:十字花科蔬菜, 小菜蛾、斜纹夜蛾。 特点:细菌性杀虫剂,它可有效防治甘蓝的小菜蛾和斜纹夜蛾。 开

10、发商、生产商:镇江市润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0亿孢子/毫升悬浮剂, 300亿孢子/克母药。,返回目录,(5) 螺螨酯,拜耳公司开发的杀虫杀螨剂,同为具环状酮-烯醇结 构的化合物,作用机理通过抑制乙酰COA羧化酶, 破坏脂质合成而致效。对各种卵,若期及雌螨十分 有效。除具杀螨活性外,对粉虱类、木虱也具有一 定活性。,返回目录,(6) 螺虫乙酯与上述两个化合物一样,亦为拜耳公司具相同结构与作用机理的化合物,仅以氮原子替代杂环中氧原子。不仅对螨类有很高的活性,且对木虱、粉虱、蚧类也有很高的活性。,返回目录,(7) 氟啶虫酰胺,日本石原产业公司开发的烟酰胺类杀虫剂。通过影响害虫吮吸使之饥饿而死。

11、 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粉虱、叶蝉等害虫。,返回目录,(8)氟虫酰胺,此为日本农药公司开发的第一个鱼尼丁受体抑制剂。可防治各种鳞翅目害虫,並对其他杀虫剂具抗性的害虫有效,对天敌安全。,返回目录,(9)氯虫苯甲酰胺、氯虫酰胺,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鱼尼丁受体抑制剂。与氟虫酰胺一样,同样对鳞翅目害虫高效。,返回目录,(10) 氰氟虫腙,日本农药公司开发,与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主要用于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番茄、果树、甘蔗等作物,杀虫谱广。,返回目录,(11)双二氟虫脲,韩国东宝公司所开发。主要用于蔬菜、果树及非农业领域,防治各种虱、蚤类害虫。,返回目录,三、杀菌剂发展概况,返回目录,1、杀菌剂发展历

12、程,杀菌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指古时期到1882年。该时期主要是以元素硫为主的无机杀菌剂时期,故称之为硫杀菌剂时期。 1705年,升汞(HgCl2)开始用于木材防腐和种子消毒。 1761年,Schulthess首次将硫酸铜用于防治小麦黑穗病。 1802年,Willam Forsyth 首次制备出石灰-硫磺合剂,并应用于防治果树白粉病。,返回目录,第二个时期,是指1882年至1934年。这个时期主要应用的杀菌剂是无机铜,所以也称之为铜时期。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无机杀菌剂向有机杀菌剂的过渡时期 。,返回目录,第三个时期(19341966年),是保

13、护性的有机杀菌剂大量使用时期。 1934年,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福美类)的出现。 1942年,种子处理剂四氯苯醌,2,3-二氯萘醌。 1943年,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代森类)。 1952年,含有三氯甲硫基(SCCI3)杀菌剂,如克菌丹问世,随后又出现了灭菌丹。 抗菌素问世,如稻瘟散、放线菌酮、灰黄霉素、链霉素等。,返回目录,第四个时期,1966年到现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内吸性有机杀菌剂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大致又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1966年以前)。提出了内吸性有机杀菌剂的发展的可能性和问题 。8-羟基喹啉盐类、磺胺类和某些抗菌素。(2)突破阶段(19661970年)。以萎锈灵

14、为代表的丁稀酰胺类,以苯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以甲菌啶、乙菌啶为代表的嘧啶类等。这个时期内吸性杀菌剂大都为上行性的,大都对藻菌纲真菌无效。 (3)进展阶段(1970年至今)。,返回目录,进展阶段特点: 出现了能防治藻菌纲真菌病害的品种,如甲霜灵、卵菌灵、吡氯灵、霜脲氰等; 出现下行和双向内吸性杀菌剂,如吡氯灵(下行)、乙膦铝(双向)等; 出现了长效品种,如三唑酮(16周)、甲霜灵(24周); 具有手性的内吸性杀菌剂增多,如甲霜灵、三唑醇、多效醇、多效唑、苄氯三唑醇、烯效唑等。 涌现出一大批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如敌灭啶、丙环唑、丙菌灵、三唑酮、三唑醇、烯唑醇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唑类化

15、合物。,返回目录,2、杀菌剂的市场情况,全球杀菌剂共分15类,依次为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其他结构类、其他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无机类、酞酰亚胺类、苯并咪唑类、酰胺类、其他多作用点类、吗啉类、苯胺类、二羧酰胺类、苯胺基嘧啶类、其他甾醇抑制剂类。 在杀菌剂各类别中,仍以三唑类列为首位,其品种也列第一位(除其他结构外)。,返回目录,近年来,在各类杀菌剂中,呈增长趋势的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8.5%)、其他唑类(8.2%)、酰胺类(8.1%)、其他结构类(7.0%)、三唑类(6.1%)及酞酰亚胺类、无机类。,返回目录,而呈年均负增长的为二羧酰胺类(-4.7%)、苯胺嘧啶类(-3.6%)、吗啉类

16、(-3.6%)、其他多位点类(-3.3%)以及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0.2%)。,返回目录,在杀菌剂中销售额上亿美元的品种共24个,占杀菌剂142个品种的16.9%。 杀菌剂上亿品种的销售额为57.66亿美元,占杀菌剂市场93.25亿美元的61.83%。,返回目录,销售额上亿的杀菌剂品种有:嘧菌酯6.15、戊唑醇4.85、吡唑醚菌酯4.60、代森锰锌4.00、氟环唑3.45、铜制剂3.05、肟菌酯2.92、百菌清2.65、甲霜灵2.50、丙硫菌唑2.39、苯醚甲环唑1.95、丙环唑1.85、环丙唑醇1.75、烟酰胺1.70、多菌灵1.65、甲基硫菌灵1.60、硫磺1.50、霜脲氰1.50、嘧菌环胺1.40、咯菌腈1.35、氟啶胺1.30、乙膦铝1.30、醚菌酯1.15、异菌脲1.10。,返回目录,3、杀菌剂最新登记情况,A、新杀菌剂环丙唑醇40%悬浮剂、氯啶菌酯15%乳油、丁吡吗啉20悬浮剂、四氟硅唑4%水乳剂、氟吡菌酰胺500克/升悬浮剂、啶氧菌酯250克/升悬乳剂、DYN 125克/升种子处理悬浮剂、木霉菌素10%水乳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