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诗的赏析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5756486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诗的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诗的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诗的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诗的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唐唐】 李白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峨眉山月半轮秋月半轮秋_;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_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

2、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 “流”的妙处。入入”和和“流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峨眉山、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

3、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境。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作者离乡江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本诗表达了作者离乡江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唐唐 杜甫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

4、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2. 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1)可以理解为)可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暮春的落花时节” ;(;(2)也可以理解为)也可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国运衰败之际” ;(;(3)还可)还可以理解为以理解为“诗人衰病漂泊之时。诗人衰病漂泊之时。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 A.诗的前两句中, “寻常见” “几度闻” ,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 “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

5、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5.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

6、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家已经衰败。6.请欣赏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闻歌” ,到,到“落花时节落花时节”的相的相“逢逢” ,一晃就是几十年,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的心中却不能不有

7、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7.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寻常寻常 几度几度 又逢又逢28.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唐 岑岑 参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注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傍:靠近、接近。 1这首诗写了

8、重阳节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九日九日” 、 “登高登高” 、 “饮酒饮酒” 、 “菊菊”等词语可以看出。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2 分)诗人一是直接抒情,分)诗人一是直接抒情, “遥怜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

9、菊来写故园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3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

10、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唐李益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

11、的寒霜。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2、诗中“沙似雪沙似雪” 、 “月如霜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荒凉、凄冷荒凉、凄冷环境特点.3、前两句写景的作用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 ,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凄凉,为后面“尽望乡尽望乡”作铺垫。作铺垫。 4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芦管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尽望乡”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

12、的思想感情, 5、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月夜图。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月夜图。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对偶: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对偶: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