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55773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 20152015 高三上期中考试高三上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为正确的答案,60 分。1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2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

2、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3 “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仕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者或有焉。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 B C D4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

3、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5 “文化牌” 、 “文明牌” 、 “遗产牌”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的名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开封要展示原汁原味的皇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的是A街道两边遍布商铺 B进行“坊” 、 “市”严格区分的规划C在城内四方建立游乐场所 “瓦子” D建立一座活字印刷坊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

4、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7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它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不正确的是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8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5、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0 “一双皮鞋美国货,二块洋钿买来个;三日穿过贼贼破,四穿凉棚洞眼多;五(嗯)看罪过勿罪过,六(落)去还要重买过;七(

6、切)记勿买外国货,八(百)样东西拆烂屙;九(究)竟要买啥个货,十(实)实在在中国货。 ”这首宁波话数字民谣直接反映出美国商品价廉物美 外国商品充斥宁波市场 宁波民众提倡国货 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A B C D11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他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高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2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

7、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牛顿 B达尔文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13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 “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A反映封建统治垮台的必然性 B不符合史实,观点错误。C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 D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142013 年 3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中,指出中俄家庭就像亲人一样一起生活。历史上中苏两

8、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 B=H,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A=E BB=F CC=G DD=H151937 年 5 月 24 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1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

9、,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一定程度上忽略个别考察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1720 世纪 90 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 1984 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 1996 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 “箭头”应当比喻的是A.深圳 B.浦东 C.海南 D.珠三角18在 1896 年至 1911 年间,中国新建铁

10、路 9002 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A B C D19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不能反映出时期主题词“一五” (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二五” (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 (1981-1985)走向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 (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 (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

11、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2020 世纪 50 年代,影响着一代中国人奋力拼搏,不愿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名著是A 巴黎圣母院 B 母亲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老人与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6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材料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 ;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 。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 16 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 。我认为,

12、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 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 16 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 (12 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

13、辑严密,表述清楚。 )22阅读下列材料:(14 分)材料一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 。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

14、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 l8 世纪l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 分)(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4 分)(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 19 世纪 4060 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 分)232014 年 10 月 20 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 (14 分)材料一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西方政治制度史(1)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