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国语学校:肖志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案例(已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753556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外国语学校:肖志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案例(已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外国语学校:肖志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案例(已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外国语学校:肖志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案例(已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庆外国语学校:肖志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案例(已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庆外国语学校:肖志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案例(已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外国语学校:肖志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案例(已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外国语学校:肖志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案例(已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常识上册第四课第一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教学案例重庆外国语学校 肖志农学科:思想政治 设 计 者:肖志农 职 称:特级教师 所在学校:重庆外国语学校 地址邮编:400039 联系电话:15922728886 电子邮箱:设计时间:20072010 西南大学师范教育管理办公室制一、课标要求本框对农业部分的要求主要有:三大产业的划分;科教兴农的典型事例;乡镇企业的发展概括;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现实问题,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本堂课坚持以中国特色

2、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本堂课中关于农业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对学生发展的正确引导,体现从学生生活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生态课程观。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其在对话和合作中学习,在反思与建构中成长,并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就感、成长感和成熟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知识建构观。三、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从产业结构来看,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是第四课教学的逻辑起点。从现实层面来看,发展现代

3、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使本框题的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本框文本知识点多且杂,知识稍显陈旧。这就必须在吃透教材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灵活恰当的再加工、在处理。该框文本按照三大产业的划分引出第一产业农业,并按农业的含义和分类、地位和作用、成就与问题、解决与出路的逻辑阐述农业问题。似乎清楚明晰,但从具体内容来看,存在着这样几方面的不足:第一,没有与当前的农业发展的国内、国际大背景联系起来;第二,不能体现本地农业的发展的状况和特色;第三,没有与学生自身实践联系起来,有纸上谈兵的味道;第四,就农业谈农业,没有

4、把农业与农民、农村构成的“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分析研究等。因此,我把“农业”问题扩展为“三农”问题,并把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民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来分析农业基础地位问题,既突出该框重点和难点,又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同时,本课内容对于中学生又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但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的中学生对“三农”问题在知、情、意、行方面都有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通过课堂学习中的“聚焦三农” 、 “重视三农” 、 “发展三农” 、

5、 “展望三农”内容中的情境感受、认识重构、问题探究、前景展望等,增强学生关注三农、情系三农、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和理想情操。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解决“三农”问题的举措。2难点:对“三农问题”情感问题上的认识;对“三农问题”解决的举措等。上述重、难点是依据教学内容本身和学生思想实际而确定的,通过调度学生现有的经验,从学生的视角谈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了解,并提高情境设置、情感共鸣、问题探索、对话合作、智慧贡献等等,突出和突破重难点。2.学生情况分析“三农问题”尽管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现代中学生,尤其是城市的中学生他们生活在我国物质供应充足,城市发展迅速,价值主流而多

6、元的时代,他们关注电玩、关注明星、关注时尚等远远超出对“三农”问题的注意,对此问题了解甚少,且较多的片面性和滞后性,以往的学习内容中没有对农业等问题的专门涉及,因此,对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解决的举措关注和兴趣不够,知识问题和情感态度问题都较为突出,上课初始时甚至带有几分“搞笑”心态等都会对教学带来难度和影响。因此,需把“三农”问题与学生生活自然有机的联系,而极富情感冲击力的素材采集,教师虔诚真挚的对话引领,富有创新的教学环节设置,针对性强的问题呈现和方法选择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拉近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对三农问题的情

7、感距离,增强学生关注三农问题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科教兴农,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念。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3.知识目标 能比较全面地认识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明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五、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演绎归纳法;学习方法主要为情感体验法、合作实践法、自主探究法等。六、教学手段及准备搜集资料,整合教学资源,并要求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三农问题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当地某种

8、特色食品的图片或实物;角色分配提示牌等。(注:如该校教室无多媒体设备,则只需了解该地的特色食品即可。以下“教学过程”中注意无多媒体设备条件下的教学预案备注设计。 )七、教学过程基本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初识“三农”:含义与分类生活导入,展示图片:早餐牛奶,牛奶生产线,奶牛销售。(备注:或展示当地某种特色食品,并提醒学生其原材料、加工、销售等环节。 )处理三大产业的划分;农业的含义和分类;从农业问题扩展到三农问题。提问:(1)什么是农业?(2)农业是如何划分的?(3)农业、农民、农村问题能分开吗?回答:原材料农业生产提供;成品食品加工工业生产;销售超市、商店等。指导下阅读:明确三大产

9、业、农业含义、分类和“三农”问题。引出三大产业、农业含义、分类,并扩展为“三农”问题。1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到引起深思;2落实知识和扩展知识。我眼中的三农提出问题:根据你的观察,谈谈你眼中的农业、农村、农民?(为了让学生回答更加真实,了解学生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程度,课前对学生可不作资料收集工作)学生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进行回答。可不针对具体学生,但在学生不积极时可有意让农村同学或城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略。但学生发言中多有片面性、肤浅性,甚至会有不谐和的声音。 )1通过学生活动,考察学生对三农的已有感知;2从学生自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成就教材文本:我国

10、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对学生的发言适时适度导向归纳,展示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展示农业发展成就,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聚焦“三农”:成就与问题问题设置情境,引发思考。展示图片:农村现状(耕作技术、基础设施、教育水平等)播放视频:直面贫困(云南山区农民生活状况)(备注:如无多媒体设备,则可让学生提供所见所闻的学生感知情境,引导理性分析:1设置情景:展示图片、视频;2理性分析: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得出突破情感认识上的难点:1增强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引起学生关注;2通过问题的展示,从情感让学生与三农产生亲近感,培养关农业产生条件、基础设施、因灾致贫、因病返贫、失学少年、留守儿童、文化生活等,让学生明确“

11、三农问题”的主要状况。 )结论:农民贫困,农村落后,农业脆弱。心农业,忧国忧民的感情。重视“三农”:作用与地位引导理解教材文本“农业的作用”部分;展示图片:党和国家重要会议: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2006 年、2007 年、2008、200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画面和宣传语等。学生从两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农业地位与作用:1从农业的产业性质和作用,农业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重要战略性基础产业,引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从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凸显农业的基础地位。1落实重点知识点。2从农业现状与地位差距较大,从这一矛盾冲突中引导

12、同学们观察这一经济现象、体验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改变三农现状的热情,引发辩证思考、为下一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埋下伏笔。典例引导,启发思考:教师在组织讨论解决“三农”问题措施之前,播放或讲述有关具有启发性的学生观看视频:借陕西和重庆典型例子抛砖引玉,抛砖引玉,提供借鉴,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他山之石材料。动画视频:1中国经验陕西篇农业产业化经营。2中国经验重庆篇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备注:如事先收集的当地在解决三农方面的具体举措,或学生谈谈所见所闻的改变家乡面貌的措施等。 )提供借鉴,学生在轻松愉快、形象生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的创造为下一环节的小组讨论做好准备。发展“三农”:措施与方向合作探究模

13、拟会议:“重庆市落实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研讨会 重庆被正式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作为重庆的一员,在针对“农民增收、农村建设、农业发展”问题上你将提出什么方案或建议?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研讨:分农民代表、政府代表、科技工作者代表、工业、教育、医卫界代表等模拟角色进行研讨。(备注:研讨会还可以以某县、某乡或村为地点,内容还可以更为具体和细化,做到典型的个案化。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生课前观察、调查研究,并在受“他山之石”的启发下,展开对策探讨。学生分工协作,并作好讨论记录,准备综合发言。1通过角色模拟、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

14、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2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交流,探索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建言献策组织各组代表中心发言。将各组建议及有价值的发言予以整理、展示: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四靠产业化;五靠结构调整;六靠非农产业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备注:教师在课堂总结和点评时应特别注意对当地的有益经验的推介。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运用教材知识,和党和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措施,生成性地对“三农问题”的发展措施与发展方向进行建言献策。学

15、生发言措施:1强化支农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2加快科教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养新型农民; 3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发展环境;4调整农业结构,实现产业化经营; 5拓宽增收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其在对话和合作中学习,在反思与建构中成长:1结合教材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广大人民的实践创造,把学生的探索结果加以整理,体现新的教材观。2落实重点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道,发展特色农业; 6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呈现课堂高潮。展望“三农”:我心中的新农村教师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总结。播放在希望的田野的MV,让学生在欢快优美的音乐诗画中表达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望。(备注:教师可以领唱,学生合唱此歌,或让前面介绍“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偏远落后”等的学生憧憬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的农村新貌,农民生活,农业前景等。)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情感等都得到一定的丰富和升华。会对未来“三农”有着美好的愿景。因此,采取学生接龙发言:憧憬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新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望美好未来,激起美好情感,树立为国家为家乡奉献的信念。请学生说说我心中的新农村。 (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