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知识重点汇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52124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知识重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知识重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知识重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7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知识重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7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知识重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知识重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知识重点汇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知识重点汇总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章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 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区位主体在空间区位中的相互运行关系称为区位关联度。2、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条件:(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 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 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2) “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 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3) “孤

2、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 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 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4)农产品 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5)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 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3、杜能圈。 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区,是距市场最近的一圈,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 第二圈为林业区。本圈主要生产木材,以解决城市居民所需薪材以及提供建筑和家具所需 的木材。第三圈是谷物轮作区。本圈主要生产粮食。第四圈是草田轮作区。本圈提供的商 品农产品主要为谷物与畜产品

3、。第五圈为三圃农作制区,即本圈内 1/3 土地用来种黑麦, 1/3 种燕麦,其余 1/3 休闲。第六圈为放牧区,或叫畜牧业区。 4、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假设条件:(1)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在此 范围内只探讨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而不涉及其他因素。 (2)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分 布在特定地点,并假设该地点为已知。 (3)工业产品的消费地点和范围为已知,且需求量 不变。 (4)劳动力供给亦为已知,劳动力不能流动,且在工资率固定情况下,劳动力的供 给是充裕的。 (5)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 (6)仅就同一产品讨论其生产与销售问题。 5、一般使用遍布性原料的指数为 0,纯原料的指数为

4、 1,失重性原料的指数大于 1,限地 性原料加用遍布性原料,其指数都可能大于 1。限地性原料的失重程度愈大,原料指数也 愈大;遍布性原料的参用程度愈大,原料指数则愈小。 6、生产或技术集聚,又称纯集聚。它对工业效益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是由工厂 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其二是同一工业部门中,企业间的协作,使各企业的生产在地域 上集中,且分工序列化。社会集聚,又称“偶然集聚” ,是由于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也包 括两方面:一是由于大城市的吸引,交通便利以及矿产资源丰富使工业集中;二是一个企 业选择了与其他企业相邻的位置,获得额外利益。 7、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的。需求

5、门槛。需求门槛是指某中 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在实际中,需求门槛多用 能维持一家商服企业的最低收入所需的最低人口数来表示。这里的最低人口数,就称为门 槛人口。 8、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假设条件:(1)研究的区域是一块均质的平原,其上人口均 匀 分布,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完全一致。 (2)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对同一等级规 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和距离成正比。 (3)厂商和消费者都是经济人。 (4)平 原上货物可以完全自由地向各方向流动,不受任何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9、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结构理论:同心圆地带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和中心商务区

6、土 地利用模式。 10、同心圆理论(伯吉斯)从城市中心向外缘依次顺序为:第一环带是中心商业区(CBD) , 包括大商店、办公楼、剧院、旅馆,是城市社交、文化活动的中心。第二环带为过渡地带(Zone of Transition) ,是围绕市中心商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这里绝大部分是由 老式住宅和出租房屋组成,轻工业、批发商业、货仓占据该环带内一半空间,其特征是房 屋破旧,居民贫穷,处于贫民窟或近乎贫民窟的境况。第三环带是工人住宅区 (zone 0f Workingmens Homes) ,这里租金低,便于乘车往返于市中心,接近工作地,工 厂的工人大多在此居住。第四环带是高收入阶层住宅区(z

7、one of Better Residences) ,散布 有高级公寓和花园别墅,居住密度低,生活环境好。第五环带为通勤人士住宅区 (Commuters Zone) ,约距中心商业区 3060 分钟乘车距离范围内。 11、界定 CBD 的两项重要指标:(1)中心商务高度指标()中心商务高度指标(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 总和总和/总建筑基地面积总建筑基地面积 (2)中心商务强度指标(中心商务强度指标(CBH)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总建筑 面积面积 。把。把 CBHI1,CBII50的区域界定为的区域界定为 CBD。 12、房地产需求含

8、义:房地产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 对某种房地产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有效需求必须具备的条件消费者有购买意 愿和支付能力,只有需要没有支付能力不构成有效需求。 13、决定房地产需求量的因素:房地产价格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相房地产价格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相 关物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关物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14、房地产需求曲线 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需求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可以用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 15、房地产供给供给含义: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和拥有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 平下,对某种

9、房地产所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形成供给的两个条件:房地产开发 商和拥有者愿意供给;二是房地产开发商和拥有者有能力供给。供给在某一特定时间 内和各种可能的价格区间内,生产者所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这里 所说的供给实际上是供给函数。供给量在某一特定的价格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市场上 某种商品的供给总量。 16、影响房地产供给量的因素:房地产价格水平;房地产开发建设成本;房地产的开发技房地产价格水平;房地产开发建设成本;房地产的开发技 术水平;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的预期术水平;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的预期 17、房地产供给曲线需求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需求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可以用向右上方

10、倾斜的曲线表示。 18、房地产均衡价格: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为供求平衡状态,供求平衡时的价格 为均衡价格,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处的价格。供求平衡是短暂的,市场往往处于由 不平衡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之中。 19、房地产供求与价格关系的特殊性:全国房地产总的供求状况;本地区房地产总的供求 状况;全国同类房地产的供求状况本地区同类房地产的供求状况; 20、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土地使用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时索取的超额利润, 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狭义地租:是指使用土地所获得的超额报酬或收益广 义地租:是指包含超额的利润、工资、利息及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

11、报酬或收益。21、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变现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变现,或者说是资本化的地租。地价是土地供给者向土地需求者 让渡所有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在我国体现为一定使用年限的土地使用权的价格, 是国家向土地使用者出让土地使用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 22、地租的产生和发展:最初出现的地租是奴隶制地租,以劳役地租为基本形式。封建制 度时期,地租反映的是地主剥削农民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时期,地租以货币为主要形式, 超额利润、平均利润由产业资本家占有。社会主义社会,土地公有制,但仍存在地租。反 映的是在国家、集体和个人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对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社会主义地租 还是国家用于调节社会生

12、产和分配的经济杠杆。 23 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不同土地或同一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或开发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 别地租。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和等量劳动投在等面积不同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级差生产力带来的级差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级差地租:是指在同一块土地 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所转化的地租形态。 24、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25、垄断地租: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成的地租 26、:低价是地租的资本化,或者说是资本化的地租,是预买一定年数的地租。 27、城市是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和非

13、农产业的集聚地,是国家或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中心。 28、城市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1)“绝对集中绝对集中”阶段。是指在工业化初期, 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时期。(2) “相对集中相对集中”阶段。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期,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人口不仅继续 向城市集中,也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市区人口增长速度高于郊区的人口增长,仍是向心集 聚的过程。(3)“相对分散相对分散”阶段。是指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的初期,城市化增长模式发 生了重要变化,即城市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在市区人口继续膨 胀的过程中,郊区人口的

14、增长速度超过了市区,出现郊区化的前兆(4)“绝对分散绝对分散”阶段。 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的成熟期,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人口流动的 主要方向发生逆转,开始由市区向郊区迁移,导致郊区人口上升,市区人口绝对量下降, 出现负增长,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发展进入郊区化时期。根据城市发展进化理论,西方 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成熟期,城市发展处于“绝对分散”阶段;发展中国家仍 处于工业化初期阶 段,城市发展呈“绝对集中”态势。 29、城市化也称城市化也称“城镇化城镇化” ,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通常表现为:(1)农村人 口向城市迁移,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生活方式转

15、变为城市生活方式;(2)由于 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集聚;(3)城市规模不 断增大,城市范围向外围扩展;(4)区域内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形成城市体系 30、城市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较慢;(2)加 速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城市化运动加快;(3)后期阶段或叫饱和阶段:城市化水平 很高,城市化过程减速。 31、城市化引起的变化:引起城市体系的属性和动态特征的变化。引起城市形态的转变。 引起城市生态的转变。引起城市性态的改变。 32、逆城市化:大都市区的人口向较小的都市区乃至乡村地区流动的分散化过程。其结果 是都市区人

16、口的绝对数量下降,人口的净增率为负值。逆城市化之后的城市复兴被称为再 城市化。 33、中国的郊区化现象主要表现:人口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外来人口郊区聚集 第二章第二章 房地产征收征用房地产征收征用 1、房地产征用的限制条件:(1)前提条件是发生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因此,征用仅 适用于出现紧急情况时,平时不得采用。 (2)征用应符合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3)征用 后应当将征用财产返还被征用人,并且给与补偿,但通常不及于可得利益的损失。 2、征用的特征:征用必须是因紧急需要;国家必需依法行使使用权;不转移所有权;既适 用于不动产也适用于不动产 3、征收与征用的异同:前提条件不同;适用对象不同;所有权转移不同;补偿有所不同 4、公共利益的特点:公共利益是客观的;公共利益是共享的;公共利益是不确定的;公共 利益不同于国家利益或政府利益。 5、集体土地征收的程序:申请审查批准公告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