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928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313 讲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发育最新考纲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纲解读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背斜、向斜和断层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3.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思维导图考点一考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读“地质剖面图” ,回忆下列知识。2(1)写出 A、B、C 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A背斜,判断理由: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B向斜,判断理由:岩层向

2、下弯曲,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C断层,判断理由: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位移。(2)图中岩层 16 的新老关系,依次为 1、2、3、4、5、6(由老到新)。(3)A 的地貌类型是背斜谷,其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B 的地貌类型是向斜山,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3易错易混 背斜形成的原始地貌是山岭,向斜是山谷。经过长时间侵蚀作用,可形成各种地貌,背斜成谷、向斜成岭只是众多结果之一。(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 B,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 A,有泉水出露的是 C,适合开挖隧道的是A。(填字母)2读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示表示的地

3、质构造为断层,其成因是受到强大的压力和张力;其主要表现为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该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位移类型地貌类型典例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新地貌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垂直方向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3.读“火山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2)组成甲为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乙为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4(2018安庆模拟)下图为“长江三峡段地质构造示意图” 。完成 12 题。1对图中四地地质

4、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A背斜 B地垒C地堑 D向斜2从岩性和地质条件分析,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水坝的是( )A B C D答案 1.A 2.D解析 第 1 题,图中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A 正确;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为岩浆侵入。第 2 题,从地质条件分析,两地为背斜不适宜建水坝;地是页岩及石灰岩,地是侵入型岩浆岩,较地岩性坚硬,更适宜建水坝,D 正确。(2018荆州调研)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题。3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C岩浆活动 D流水堆积答案 A解析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因地壳运动导致岩层

5、断裂或者出现弯曲变形,故 A 项正确;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属于外力作用,故 B、D 项错误;图中无岩浆喷出或者侵入,故 C 项错误。5中国援建印度尼西亚的泗水马都拉大桥是东南亚最大的跨海大桥,大桥连接爪哇岛和马都拉岛。下图为“爪哇岛和马都拉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500 m)。完成第 4 题。4从成因上看,M 山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C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D断层形成的断块山答案 B解析 读图可知,M 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且呈圆锥形,应当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7天津文综,32015山东文综,122015福建文综,9该考点在高考命题中,

6、常结合地质构造剖面图,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其实践意义。考向一 结合地质地貌景观图或剖面图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2017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 1 题。1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答案 B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该属于沉积岩。图中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应该是岩层受力挤压所致,因此,其地质构造应该为褶皱。故本题选 B。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23 题。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甲乙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

7、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答案 2.B 3.B解析 第 2 题,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的一个侵蚀面,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 B 项正确。第 3 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图示地质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两次褶皱,故选 B。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地质地貌剖面图、地质地貌景观图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多种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判断某种地质构造的数量依据岩层形态判断地

8、质构造;依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结合外力作用的一般规律判断分析当前及以前的地表形态考向二 结合地质地貌剖面图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成因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第 4 题。4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7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答案 C解析 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 选项错误;向斜槽部受挤压比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为山地,B 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故 D 选项错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为谷地

9、,故 C 选项正确。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地质地貌剖面图、地质地貌景观图地质构造或地貌的成因是什么依据岩层弯曲或运动方向,判断地质构造的成因;依据地貌与地质构造的一致性判断地貌成因考点二考点二 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1读“河谷发育示意图” ,回忆下列知识。(1)A 阶段处于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区。(2)B、C 阶段为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且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82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 ,回忆下列知识。(1)a 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扇

10、,主要分布在山前,其形成过程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河流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变慢,泥沙和砾石在山麓地带堆积而成。(2)b 处的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3)c 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其形成过程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河道变宽,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缓,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方法技巧 河流侵蚀岸与堆积岸的判断方法(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相反。(

11、2)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3)根据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河流堆积岸处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侵蚀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据此可以推测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9下图示意某河流的“V”型河谷形态。读图完成 12 题。1上图示意的“V”型河谷,最常见于河流的( )A入海口段 B下游河段C上游河段 D中游河段2作用于“V”型河谷的力

12、主要是流水的( )A下蚀和溯源侵蚀 B侧蚀和堆积C侧蚀和溯源侵蚀 D下蚀和堆积答案 1.C 2.A读“三角洲形成过程图” ,回答下题。3根据上面各图可得出三角洲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甲、乙、丙、丁、戊、己 B丁、乙、甲、丙、己、戊C丙、甲、丁、乙、己、戊 D乙、丙、丁、甲、戊、己答案 B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7全国文综,9112015广东文综,62014北京文综,672013山东文综,26(1)河流地貌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往往结合区域自然要素分布图或河流特征图,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10考向一 结合地形地质剖面图考查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

13、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 12 题。1该河谷( )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答案 1.A 2.D解析 第 1 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和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在之下,故形成的年代较早。根据图例可知为页岩,其硬度比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

14、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第 2 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地质地貌剖面图、区域图某处河谷是怎样形成的根据落差推断冲淤关系,进而确定流水侵蚀过程和方式11考向二 结合区域地形图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2017全国文综)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

15、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 35 题。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4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C D5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答案 3.C 4.B 5.B解析 第 3 题,贺兰山东麓是我国洪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影响。贺兰山东坡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洪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第 4 题,形成甲洪积扇的河流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第 5 题,贺兰山东坡南段地势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山麓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泥沙较少,土层较薄,可耕地面积较小。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常见材料形式常见设问形式常用解题方法地质地貌剖面图、区域图河流堆积地貌及其特点的成因参照三种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判断12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