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 专题启动-印象“大论述”,文体胸有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881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 专题启动-印象“大论述”,文体胸有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 专题启动-印象“大论述”,文体胸有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 专题启动-印象“大论述”,文体胸有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 专题启动-印象“大论述”,文体胸有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 专题启动-印象“大论述”,文体胸有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 专题启动-印象“大论述”,文体胸有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七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 专题启动-印象“大论述”,文体胸有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七专题七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第 1 1 讲讲 专题启动专题启动印象印象“大论述大论述” ,文体胸有竹,文体胸有竹一、文体初感知高考考什么,文本有什么聚焦考什么明 3 个小题的考查侧重点真题试做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本题共 3 个小题,9 分)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

2、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 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

3、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2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

4、非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

5、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解析:选 D A 项, “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是“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并未指明“气候正义”的提出者就是“非政府组织” 。B 项, “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以偏概全,由第四段中“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还有“平等

6、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 。C 项, “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不合文意,由原文第三段中“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可知,当代人“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并无权利“为后代设定义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解析:选 C “立足未来”说法

7、错误,第三段在阐述代际公平时说“我们这一代我们作为至少从我们当代人” ,可见作者的立足点是当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 ,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3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解析:选 B 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是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气候系统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不能说“如果气候变化公约

8、能落实” ,后代的需求就能得到保证。把握考情2017 年全国卷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虽然在题型、分值上没有变化,但命题角度让人耳目一新。3 个小题一改往年区分度不明显、考点交叉设置的弊端,2017 年全国卷的 3 个小题在命题思路上非常有层次性,在考查内容上非常有侧重性。表解如下:第 1 题内容理解题侧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小,只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属送分题目。第 2 题论证分析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的考查重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第 3 题观点推断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特点是对

9、文本内容要点进行逻辑推断。把握有什么析论述类文本的 3 大要素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有关文章,内容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等学科,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明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等为主要内容,其构成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要求观点正确,有实际意义;论据要求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要求推理必须符合逻辑。(一)论述类文本的“3 要素”1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在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

10、般就是论点。例如科学需要探索精神 痛苦也是精神财富等文章就是这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作者提出来讨论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论题,例如平凡与伟大漫谈人格等即是。(2)在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谈骨气这篇文章中,文章的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开门见山的中心论点。(3)在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4)在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4骨” ,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11、论点的。以上四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论点的位置,它们反映了议论文论点的一般规律性,而且这些规律性包含了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论点离不开层层论证,要么层层论证在前,要么层层论证在后。而且在论点的前面往往会出现一些提示性的词语,诸如“足以证明”“由此可见” “总而言之” “不难看出” “告诉我们” “因此”等词语,这些词语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论点。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

12、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运用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3论证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13、二)论述类文本的结构论证过程实质是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安排。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形式有:层论述内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5进式对照式使用对比的手法论证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 “总分”等形式并列式用几个分论点来论述中心论点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确定“论”的具体内容,把握每个分论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等,从篇章结构出发,分析文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二、方法初尝试怎么快读文,怎么准做题读文原则厘清逻辑关系论述类文本说理性强,有的内容专业性也比较强,对考生来说比较生涩难懂。而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

14、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考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读文的重点就是厘清文章的论述关系和行文的逻辑关系。读文的方法如下:步骤一:边读边标关键词标注重点: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某些指代词;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提示信息的词;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步骤二: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概括段落层次含意的常见方式有:(1)寻找各段的中心句(段首的总领句、段末的总括句及段中的衔接关联句等)。(2)依据关键词概括。(3)对于没有中心句也没有关键词的段落,要概括其内容要点进而把握语句

15、间的关系。论述类文本的重要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目的、解说、假设等内在关系,分析句间关系要注意把握这些关系类型。论述类文本的段落间常有总分、递进、并列、对比等逻辑关系,分析段落层次关系可由此入手。步骤三:读完全篇画行文结构图画出行文结构图,旨在厘清各段是如何论证论点的。如鲁迅拿来主义的全文结构图:拿来主义Error!从此结构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全文先破后立的论证思路。6快速读文示范(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

16、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抓关键词理关系“2000 年前后”点明了时间,表明气候正义产生的大致时间。“一些”点明了范围,高考常围绕范围词设置题目。“承袭” 、“审视”显示了气候正义理念产生的过程。“应运而生”点明了气候正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核心” 、“前提” 、“权利和义务”和“主要表现”这些关键词论述气候正义的关注核心。就全文来说本段的内容是全文的“总” 。本段共 3 句话,从 3 个不同的角度对“气候正义”作了阐释,具体说明了什么是“气候正义” 。气候正义Error!题源定位题源定位信息有助于第 1 题 A 项的判断;信息有助于第 2 题 B 项和第 3 题 A、D 项的判断。厘清第 1 段的关系有助于第 2 题 D 项的判断。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