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51802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第 1 教时 教学内容早发白帝城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教学难点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教 学 程 序课前修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1、背诵绝句 ,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

2、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三、解题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 ,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

3、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 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 可以到了。 )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

4、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 心理使然。 )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 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 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 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

5、和我一起来,行吗?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 背。总第 2 教时 教学内容春夜喜雨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6、 程 序课前修改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 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 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 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四、引导学

7、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 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 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

8、议,齐读。七、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 ,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喜”字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总第 3 教时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9、学 程 序课前修改一、 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 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 二、 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 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 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 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

10、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 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 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 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 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又

11、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 “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 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 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独特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 (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其对前途的 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7、那我们

12、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 五、 知识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 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 选做题 1:根据泊船瓜洲 ,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 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 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 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总第 4 教时 教学内容示儿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教

13、学重点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程 序课前修改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 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 ,简介作者陆

14、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 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 事、渴望) 4.疑。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引导讨论 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

15、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 情景;学生边读边想。 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 “我病的很 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 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 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学生自由 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全班齐 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时此境, 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 )。夜晚,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 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 )。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