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4.10《想北平》(沪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362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学案:4.10《想北平》(沪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语文学案:4.10《想北平》(沪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语文学案:4.10《想北平》(沪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学案:4.10《想北平》(沪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学案:4.10《想北平》(沪教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想北平学案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 分) 辜负( gu ) 菜圃( pu ) 粘贴( zhan ) 粘合( nian ) 鲜嫩( xian ) 廿七( nian )匀调( tiao ) 什刹海( shi ) 愧杀( kui ) 悠然( you ) 2.文学常识填表空(6 分)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_舒庆春_,字_舍予_, _满_族, 北京人。老舍一生写了约计 800 万字的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_骆驼祥子_ 、 四世同堂_ ,中篇小说_月牙儿_ ,短篇小说_赶 集_ ,剧本_龙须沟_ 、 茶馆_等,老舍写_长篇小说 _和_剧本_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

2、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 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 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_骆驼祥子_ 、 _四世同堂_便是描写北京 市民生活的代表作。曾因创作优秀话剧_茶馆_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 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3第 2 自然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 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答) 答: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 4在课文第 4 自然段中, “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的“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 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

3、何相似之处?(7 分) 答:具体指“城墙和积水潭之间的一块石头”。坐在面向积水潭背后有城墙的石头上看水中 的小蝌蚪叶上嫩蜻蜓,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样:安适。 5. 作者写北平,文中为什么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5 分) 答:通过比较,历数北平的好处,突出北平虽是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 然保持着亲近的特点。 6.在课文第 5 自然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 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7 分) 答: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处处有空儿,处处是美景,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在街

4、上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 7第段,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动中有静 处处有空,接近自然。 8说说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这句话抒写了自己复杂的感情。这篇散文写于 1936 所,作者当时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 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 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 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扣人心弦。 9你喜欢作者笔下的北平吗?为什么? 读选文,回答问题。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

5、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 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 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 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 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

6、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 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 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 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 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 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10摘出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 11第一段中的两个破折号的用法是(

7、 B ) A、表转折 B、表插说 C、表意思的递进 D、表连接 12选文第二段介绍了北平的两个特点:书多古物多 花多菜多果子多 13说说下列句子包括作者怎样的感情。 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这些青菜是直接从城外担来,新鲜、天然,所以很喜欢。 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通过比较,自豪感油然而生。 月光饼 琦君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 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 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

8、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 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 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 “刘备招亲”、 “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 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 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 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 面颊上还

9、长了不少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斑就跟饼 上的芝麻那么多了。 ”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 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 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 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 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斑就越隐下去了。 ”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 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 ”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 饼上的芝麻,和

10、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 我跟你要好。 ”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 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 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 “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 女孩子。 ”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 又脆的味儿好像还

11、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注释:琦君:本名潘希珍,现代散文作家,1917 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49 年去台湾。 作品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著有烟愁 、 三更有梦书当枕 、 橘子红了等。 观音面:在这里指端庄美丽的容貌。腻口:因太甜或油腻不想多吃。 12、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 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1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月光饼。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结合句意亦可) 14

12、、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15、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 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或衬托) ;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16、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明白了什么道 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能围绕“宽容”、 “理解”、 “谦让”、 “说话得体”等某一方面谈即可。 17琦君写吃月光饼、喝春酒,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 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在中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 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例: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屈原,表达爱国情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