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3.11《城南旧事》(粤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354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学案:3.11《城南旧事》(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学案:3.11《城南旧事》(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学案:3.11《城南旧事》(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学案:3.11《城南旧事》(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学案:3.11《城南旧事》(粤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学案:3.11《城南旧事》(粤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学案:3.11《城南旧事》(粤教版必修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南旧事城南旧事(节选)自主预习篇自主预习篇【语文百花苑】送 别李叔同作词 曲调源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 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伯劳东,飞燕西, 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 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赏析这首歌自 1914 年问世以来,被传唱了将近一个世纪!它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 句,利用美国奥德威一首通俗歌曲的旋律填词而成。就是这样一首看似寻常

2、的歌 曲,差不多将近一个世纪,一直在人民中流行、传唱。送别由电影早春二 月、城南旧事演绎后,至今仍是广大学生用以唤起离别愁绪、触动心灵深 处的送别歌。电影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从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里“看到”了一颗赤 子之心,“听到”了一声思念故土的轻轻的叹息。他把“一缕淡淡的哀愁”和 “一抹沉沉的相思”作为影片的基调,而贯穿在影片中的送别歌,正是以 “淡淡的哀愁”表现了离情别意,以“沉沉的相思”表现了对故土的怀念,和伤 逝怀旧的镜头紧密呼应,成为体现影片基调所不可缺少的一支主题歌。送别歌的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 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

3、梦绕的离情别意。歌词通篇用 白描手法,而且第一段全部用来写景;第二段时空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 总括全篇。它的高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 阳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全歌紧扣 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 已。【文本链接】1.走近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 海音于 1918 年 3 月 18 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 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

4、、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 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 年 8 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 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 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 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 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 营纯文学出版社。2001 年文坛才女林海音月日晚间时分在台湾病 逝,享年岁。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 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 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 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 、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

5、自选集、 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 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林海音说:“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而今,或许已物异人非了,可 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中,却日见清晰起来。我所经历的 大事也不算少了,可都被时间磨失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甜的、 苦的、辣的,却永久永久的刻印在我的心中。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愉蔼而 神圣吗?”伊明,中国电影编剧、导演。原名伊任之。笔名陈奕,弃扬、江布、阮潜等。 1980 年,他导演了影片革命军中的马前卒,这是一部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 年拍摄的影片

6、,情景真实感人,上映后,反响强烈,1981 年他将小说城南旧事 改编成电影剧本,后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伊明将原作小说加以浓缩,作 品朴素、精练。九十年代,他为纪念左翼电影运动 60 周年,编写了三十年代 中国电影评论文选一书,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伊明于 1995 年去世。 终年 82 岁。2.背景资料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的, 于 1982 年完成。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 20 世纪 20 年 代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这篇课文 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其故事梗

7、概是:20 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 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 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 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 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 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 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

8、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 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 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 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 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本片于 1983 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郑振瑶)、 最佳音乐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1984 年获第十四届贝尔 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1988 年获厄瓜多尔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 影节

9、二等奖赤道奖。电影城南旧事蕴涵着的是一种怀旧的基调,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 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的表现出来。导演没有刻意追求直接 的所谓“戏剧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个无言的结尾。鉴赏本影片, 还应该从其意境入手。有人说“一生要看 50 部电影”,其中就有城南旧事,因为:满含人间烟火 味,却无半分名利心;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似一首淡雅而 含蓄的诗。【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抽屉 t 缭绕 lioro 押解 ji 浑身解数 xi 络绎 y 憋闷 bi 断 垣 yun2、词义浑身解数:用尽所有的本领。断垣:断墙。合作探究篇合作探究篇【课文内容透

10、析】1.脉络梳理全文共写了四部分的内容:一、(开头-“韩老师再见”)写英子在家和学校为送别毕业生的游艺会排演节 目。二、 (“胡同里”-“把地上的土里扬起来了”)写英子听了“厚嘴唇的人” 的故事后,对“好人坏人”问题的思考。三、(“门外”-“目光落了下来”)写游艺会上英子的表演及其所见、所思、 所感。四、(“草堆里”-最后)写“厚嘴唇的人”被捕,小英子的伤心。 2.主旨感悟通过一个小女孩英子纯真的眼光,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事情,写了 英子与“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偷“厚嘴唇的人”的离别的故事,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展示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真切地表达作 者强烈的

11、思念故土,热爱祖国的炽烈情愫。3.写法点击本文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朴素、自然、含蓄、深沉,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诗般 的艺术风格。亲切的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朴素的生活场景,真诚纯朴的语言, 古朴典雅的音乐,共同营造出一种淡雅清新的艺术氛围。善于借用音乐描写体现人物心情。剧本中出现了两首歌曲麻雀与小孩和送别,既反映了剧中人物情感变化 和心理的波动,也在整个故事叙述中把几个生活场景、事件连在一起,起着起承 转合的结构作用,同时还营造出平和、舒缓的叙事节奏。这场戏一开始,小英子边跳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表现出她因被老师安 排在学校游艺会上扮演麻雀与小孩而高兴、兴奋的心理;当小英子在课堂上 再次唱起这

12、歌时,突遇狂风暴雨,让人有一种不祥之感,这为下面小英子听到小 偷述说不幸生活后淡淡的忧伤情绪作了铺垫;在毕业典礼会场,小英子第三次唱 起“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里去了”,流露出她为那个“考第一名”却没有母 亲陪伴的毕业生骄傲而又担心的复杂的心理。送别的歌声第一次在欢送毕业生游艺会之前唱起来,表现了小英子在父母陪 伴下参加游艺会时高兴、幸福的心理;小偷被捕后,课堂上的小英子再次唱起 送别时,流下了心酸的眼泪。这两首歌的歌声反复出现,既反映了剧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的波动,也在整个 故事叙述中把几个生活场景、事件连在一起,起着起承转合的结构作用,同时还 营造出平和、舒缓的叙事节奏。4.重难点解惑电影

13、文学剧本它是介于戏剧文学与小说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为摄制电影而创作,也可供阅读。 一种运用电影思维创造银幕形象的文学样式。是电影剧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 受、认识和理解进行艺术构思,并按照电影表现手法(包括场景、环境、人物形 象、行为、动作、说白、音响及其他细节)通过文字描述以表达自己对未来影片 设想的作品。电影文学剧本主要为拍摄影片而写作,因此它必然受到电影特性的 制约,必须符合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它所创造的形象虽然以文字为媒介, 但必须能够通过影片的摄制,以电影的各种艺术技术手段在银幕上体现出来。它 的独特的美学特征首先是由电影艺术本性所决定的,这就是:富于造型表现力 和鲜明的动作性

14、;形象的画面感和声音元素的有机结合;时空自由转换中体 现的蒙太奇效果。同时,电影文学剧本必须具备文学价值,在人物形象的塑造、 思想内容的表达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可以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为读者阅读 和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是影片摄制的基础,其审美价值是未来影片总的艺术价值 的重要前提,是影片导演和摄制组进行再创作的依据。电影文学剧本的类别就来 源而言,可分为根据生活素材直接创作的和根据其他文艺形式(小说、戏剧等) 改编的;就结构形式而言,可分为戏剧式、小说式、散文式、哲理式、心理式等。课文内容解疑如何理解小英子的那句“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小英子想得极为简单,她也没办法复杂,但是

15、她的回答却在简单中透露着某种哲 理意味。她说她分不清海跟天,但这并不影响她对那篇课文的喜爱;同样的,她 分不清好人跟坏人,她只知道跟厚嘴唇的人订了一个“我们看海去”的约会。厚嘴唇的人在小英子眼中和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是否相同?你如何看待厚嘴唇 的人和小英子之间的“友情”?在这里,作者和导演都故意用孩子的眼睛去看成人世界,借助孩子纯净的眼睛, 去还原生命本来的模样,完成他们对生命的思考。所以,涉世越深的人,就越喜 欢回忆童年,其实就是想找回童年的那份纯净,就像林海音自己说的:“把它们 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在英子的眼中,“后嘴唇的人”是怎么样的人?英子觉得他善良,但又分不

16、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可以把他这种无奈归结为社会 原因,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看“后嘴唇的人”,他是生活在上世纪初乱世的一个 普通小人物,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贼。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供 弟弟上学,为人朴实厚道。下面几个材料,可作为上面评语的依据。关心英子的成绩:“英子,英子, 这名儿好听,可是功课好么,考第几?”“第 十二名。”“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名,准是爱玩儿。”说明他真正关心英子、 内心善良。“他说小学毕业了还要进中学、大学,可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 没有,哪儿供得起呀?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我走 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你明白我的话么?” 被生活所迫,不得已才做的贼。“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摇头)“不是好人?” (指指自己的鼻子,英子又摇摇头)“不是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