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2.5《谏伐匈奴书》(北京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352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学案:2.5《谏伐匈奴书》(北京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2.5《谏伐匈奴书》(北京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2.5《谏伐匈奴书》(北京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2.5《谏伐匈奴书》(北京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学案:2.5《谏伐匈奴书》(北京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学案:2.5《谏伐匈奴书》(北京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学案:2.5《谏伐匈奴书》(北京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谏伐匈奴书学案一、文言基础(一)给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1.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2.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3. 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4.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 也5. 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6. 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7. 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8. 又使天下飞刍輓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 一石9. 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

2、之10. 高帝悔之,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 11. 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12. 上自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 13.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1.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 2.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3. 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4. 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5. 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6. 地固泽卤,不

3、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7. 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8. 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而秦政不行,权分二子,此得失之效也。(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1.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2. 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3.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4. 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5. 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6. 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 天下之费。7. 上自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

4、,不比为人。8.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所疾 苦也。(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 且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2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3. 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所 疾苦也。4. 秦政不行,权分二子,此得失之效也。二、预习思考题1.上网查阅有关史料,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史实及时代背景,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历 史恩怨,以帮助理解课文。2. 请使用谏伐匈奴书中李斯谏言和御史成谏言的几个关键词语,概括出匈 奴生活的基本特点。3. 本文是一篇有名的谏疏,概括作者进谏的目的和理由。4. 阅

5、读课本 52-53 页,结合主父偃的谏伐匈奴书,体会谏疏文的特点。 5. 阅读课本 55 页“探究提示”第 2 题资料,思考谏伐匈奴书为什么能有如 此重大的应用价值?今天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三、学中困惑和感悟第 6 课 谏伐匈奴书学案资料 一、简介作者 主父偃,西汉齐国临淄人,年轻时主要学习纵横家、辨士之说。纵横学家,凭借 “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暗中操纵着列国之间的战和。他的仕途之路非常 坎坷。早年的主父偃虽遍览群书,广泛结交各个学派的人物,但始终郁郁不得志, 受人排挤。抱着怀才不遇的满腔怨愤,投奔卫将军卫青,请他把自己直接引荐给 汉武帝。卫青虽多次为他说话,但很长时间没有引起汉武帝的

6、重视。在困境中,主父偃认识到不能长期这样消极等待,于是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上书, “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即谏伐匈奴书。汉武帝早晨 接到上书,下午就接见了主父偃,拜为郎中。从此,主父偃经常上述言事,颇得 武帝赏识,“一岁四迁,至太中大夫”。然而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却因受贿,玩弄权势,受到同僚的打击。公孙弘以齐 王自杀,主父偃难辞其咎为由,要求汉武帝将主父偃及其全族一并诛杀。主父偃 死后,他的上千名宾客竟无人过问,仅有孔车为其收尸安葬,下场甚是可悲。由主父偃早期的这些经历可以看出,为了步入仕途,主父偃想尽了一切办法,忍 受了别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排挤和打击。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

7、求,百折 不挠,历经坎坷,表现出强烈的入官从政的意识和不屈的韧性。他曾豪言,“丈 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烹)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主父偃的身上 得到了体现。二、背景介绍:(一)汉匈战争历史背景匈奴是活跃于我国北境的一个游牧民族,早在春秋之时就悄然崛起,公元前 221 年,秦 始皇统一六国后,匈奴的势力已经跨越阴山,渡过黄河,占据河南地,成为威胁秦帝 国安全的首要因素。为确保中原地区安宁,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 匈奴,并征发大批戍卒修筑长城, 使之有十多年不敢南下。后秦二世胡亥阴谋夺 位,蒙恬被迫自杀,北境的防御体系崩溃。秦朝覆灭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 顾之机再度崛起。刘

8、邦称帝后,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翦除异姓诸侯王,强化 中央集权等问题,对于防御匈奴的侵扰没有也无暇予以特别的关注。公元前 200 年,刘邦在对匈奴的实力没有清醒的认识时,冒然决定进发平城与匈奴交战,结 果被困于冰天雪地的白登山中达七曰之久,颇有些不战而屈的意味,民谣“平城之 下亦诚苦,七曰不食不能彀弩“记述了当时的惨状。汉匈首次大规模交战就以汉军 的失败结束,对大汉朝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和亲策略提出及改变平城之战后,匈奴侵扰之势更盛。臣子刘敬献和亲之策,被刘邦采纳,遣“刘敬奉 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直至六十 多年后,武帝元光年间

9、决意反击匈奴时为止,和亲一直是汉处理与匈奴关系的一个 基本策略。)”但实际,匈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侵扰,汉匈之间“和而不亲“。汉 朝不仅每年需要为之付出许多财物,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而且在历来恪守华 夷之别的汉人心理上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汉匈关系再次发生剧烈变化是在武帝时期.经过汉初多年的休养生息,为武帝的统 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也为大规模反击匈奴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建 元三年(前 138 年),武帝从匈奴降人口中得知匈奴攻灭月氏的情况,萌发了联合月 氏夹击匈奴的想法,于是召募张骞等人始通西域,预示着以战争取代和亲的时代已 经到来。最终,汉武帝采纳了王恢的建议,亲自布置发动了马邑之

10、战,“标志着汉 匈战争从此全面爆发。马邑之战不仅终结了汉庭实行近六十余年的和亲政策,也促使社会心态迅速发生 重大的变化,此后,鼓动攻伐之声不绝于耳。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霍去 病所表达的“匈奴末灭,无以家为“的勇于决战的无畏气概。从元光年间起,“汉兵 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基本上将匈奴的势力逐出漠南,遏止了匈奴侵扰的势头,但为 之付出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巨大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的问题。(三)本文背景汉武帝本人堪称一代雄主,在位五十四年,占整个西汉王朝的四分之一,而且正 当最繁荣强盛的时期。武帝继承了文、景帝数十年来的基业,国力雄厚,准备大 举讨伐匈奴。但因此征发大量民力,耗费大量资材,造成民剩凋敝,作者正是在 这样背景下提出匈奴问题的。三、文体知识介绍:书:奏章、奏疏。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 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 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