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2.6《琵琶行并序》(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350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学案:2.6《琵琶行并序》(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语文学案:2.6《琵琶行并序》(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语文学案:2.6《琵琶行并序》(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学案:2.6《琵琶行并序》(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学案:2.6《琵琶行并序》(新人教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琵琶行并序学案预习学案:目标:能流畅阅读诗歌,掌握基础知识。一、 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 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 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 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元和三年,白居易 担任左拾遗(谏官) ,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 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 、 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 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

2、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二、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 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 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 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 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 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 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

3、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 45 岁。 三、 题目简介-琵琶行的“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 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 体裁。三、整体感知 注音 商贾( ) 恬( ) 谪( ) 霓裳( ) 六幺( ) 嘈嘈( ) 间( )关 虾( )蟆( ) 绡( ) 钿( ) 篦( ) 呕( )哑( )嘲( )哳( ) 四、学生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五、自学小序 1、解释下列词句 左迁: 明年: 转徙: 斯人: 谪: 因为长句: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凡,共计。言,字。 2、概述小

4、序的内容及作用。第一课时学案 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欣赏关于音乐描写的妙处。 一、熟读诗歌,填表回答:第二课时学案 一、配乐朗读诗歌,加深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二、 拓展 读本韩愈诗歌听颖师弹琴 补充:李贺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 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

5、王侯将相立马迎”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 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 、韩愈的听颖 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 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 ,从客体(“空山 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 “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

6、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 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 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 ,那箜篌,时而众 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 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 ,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 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

7、之妙。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 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 情实感。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 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 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 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 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

8、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 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 现在读者的眼前了。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 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 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 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 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 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