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1课 百家争鸣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1228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1课 百家争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1课 百家争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1课 百家争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1课 百家争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1课 百家争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1课 百家争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专题1 第1课 百家争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导引 本专题讲述了中国古代的思想,特别是其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大致 经历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思想批判等四个阶段。儒家思想经孔子、孟 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成熟阶段。从汉代开始,儒学成为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的主流。宋明时期,吸收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形成理学。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 精神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1.理解基本概念:如孔子思想核心的“仁” “礼” ,老子的“道” ,荀子的“制天命而用 之” ,董仲舒新儒学的“天人感应” ,程朱理学的“理”和“格物致知”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家的“经世致用”等。

2、2.把握基本线索: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构建基本知 识体系。 3.注重两个联系:一是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的联系,明确一个时期的思想是这 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二是与现实的联系,认识儒学思想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 民族振兴中的重要意义。 4.学会比较概括:概括比较儒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第 1 课 百家争鸣情景问题切入 2011 年 7 月 13 日,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和格拉茨大学孔子学院组织的 50 名 中学生齐聚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参加“汉语桥奥地利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 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 “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

3、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 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截至 2010 年 10 月,全球已建立 322 所孔子学 院和 369 个孔子课堂,共计 691 所,分布在 96 个国家(地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法国巴黎的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 70 多位 学者发表了一项声明称:人类如果想在未来的世纪里找到一条生存道路,必须到中国两千 年前的孔老夫子那儿去寻找智慧。孔子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长久的魅力呢? 学习目标引领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 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

4、主要的思想主张。难点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整体结构感知 本课第一目“孔子和早期儒学” 、第二目“老庄之学” 、第三目“法家思想” 、第四目 “墨家的主张”分别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四大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四 目呈并列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 “仁” “礼” 敬而远之 有教无类 仁政 君轻民贵 学习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道 相互转化 小国寡民 老子 天11121314道 自然无为 齐物 庄子 尽地力之教 集权 法经 151617181920世卿世禄 军功 井田制 法 术 势 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 2122232425262728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兼相爱

5、交相利 非攻 尚同 非命 29303132333435节用 讲求实际功利 逻辑学 客观实践 三表 逻辑学术语363738394041重难疑点探究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及其历史影响有哪些? (1)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 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 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 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

6、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 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候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 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实现治国平 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 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人,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 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第二,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

7、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 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第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 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时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代表孔子孟子荀子阶级属性没落的奴 隶主贵族新兴地 主阶级新兴地 主阶级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和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君轻民贵君舟民水人性论性近论性善论性恶论主 张地位至圣亚圣儒学集大成者3.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 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1) “仁” “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

8、重要性,可以 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 社会仍 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2) “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 “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 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 (3)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的 价值。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对待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思想的正确态度是:第一,总的原则是继承 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消极因素。第二,要弘扬儒学中的

9、宝贵遗产,如“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力量, 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意识,尊老、敬贤、敬师和舍生 取义的为人准则等。典型例题示例 【例 1】 (2011 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A 项体现墨子的“兼爱”主张,不选;B 项强

10、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C、D 两项是理学的主张,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不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答案】 B 【例 2】 (2010上海历史卷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 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 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 此题考察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 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故选 B。 【答案】 B 【例 3】 (2010浙江卷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 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

11、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 B、D 项。选项 A 出自庄子南华经 ,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意指上古时的 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 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 , “刍狗”指古代祭祀 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 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

12、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 A 【例 4】 (2010山东卷9)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 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 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答案】 B 【例 5】 (2010海南)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 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解析

13、】 本题的关键信息为“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 ,即反对战争。这符合 墨家宣扬的“非攻” ,即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的思想观点;故正确选项为 C 项。而儒 家提倡“仁” 、 实行“仁政” ;法家主要主张“依法治国”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故 A、B、D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C随堂巩固演练 一、选择题 1.(2011浙江绍兴)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 “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 ”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 不及。 ”这表明孔子主张( ) A.无为而治 B.中庸 C.轻徭薄赋 D.有教无类 【答案】 B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过犹不及” ,据此并 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可知 B 项符合题意。 2.(2011浙江宁波) “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孔子的名言中对当今中 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非攻,兼爱”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答案】 A 【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这是 实现孔子“仁爱”思想的途径,其目的是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因而最符合 题意。干扰项 B 项是墨家的观点,排除。 3.(2011辽宁模拟

15、)右图是宋代建筑的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类似的老子像在全国各 地大大小小不下百处。其原因是( ) A.老子须髯飘飘,符合古代美男子的标准 B.老子做官的时候,造福八方,被人们感激、供 奉 C.孔子向老子问礼,所以,老子被誉为儒家学派 创 始人 D.老子道德高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 D 【解析】 A 项历史上没有依据 B 项不符合实际, 老子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不符合造福一方之说 ;C 项老子不是儒家学派 的人, 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 D 项。4.(2011厦门)“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 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兼爱”主张。 5.(2011宁夏模拟)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 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 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 B【解析】 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