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研讨会资料 从文综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对比中探寻高2016届教学策略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697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研讨会资料 从文综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对比中探寻高2016届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研讨会资料 从文综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对比中探寻高2016届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研讨会资料 从文综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对比中探寻高2016届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研讨会资料 从文综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对比中探寻高2016届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研讨会资料 从文综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对比中探寻高2016届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研讨会资料 从文综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对比中探寻高2016届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研讨会资料 从文综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对比中探寻高2016届教学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文综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对比中探寻高从文综全国卷与重庆卷的对比中探寻高 20162016 届教学策略届教学策略 一、全国卷的命题特点与价值取向 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侧重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 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考查。 1.从考查内容上看 (1)注重基础性。依托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但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少,考 查切入的角度十分新颖。 (2)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点。强调用历史的角度看待现实问题,或者是现实问 题如何进行历史的解读,这在一些主观性试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 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时代主题,强调历史

2、学科“学以致用” “资政教化” “以史为鉴” 的社会功能。 (3)关注学术动态。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和史学新成果被大量引进高考命题。 2.从考查目标上看 (1)强调能力 试题以知识为载体,把考查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放在运用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从不同思维角度和思维层面去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上。 (2)价值立意,重视对考生情感、世界观、价值观的考查 试题精心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现实题材,搭建问题情境,立足 知识和能力考核目标设计提炼问题,突出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要求。试题 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具体任务过程中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3、值观的 要求,体现立德树人宗旨。2015 年考题,突出了传承儒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理 念的考查。如全国二卷第 40 题,从中西方文明早期智者对于法律的思考,要求学生对两种 法制观念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挥了以史为鉴的积极作用,为学生 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法律观,认识中华法制文明特殊的规律性。 (3)运用各种史观探讨历史 近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史观等不同史观,在近几年高考 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体现,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从考查形式上看 (1)灵活运用材料,创设新情景 试题不拘泥于主干教材知识的具体表述,而是突破教材,从新的

4、角度和视角重新整合 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材料创建情景,搭建一个测试学生学科能力的平台。 材料阅读量适中、文字倾向易懂,考生的阅读障碍逐渐减少。注重对材料内涵的把握 和利用。 材料形式丰富多彩。考古发现、馆藏文物、影视片断、报纸通讯报道、图表数据、人 物言论摘录、电影戏剧、名著、图片漫画、票证、标语、口号、广告、路牌、印章、纪念 章、纪念碑、餐具、服饰、谚语、儿歌、俚语、外来语、新词汇、网络语言、对联、建材、 民俗、观念等鲜活素材,都成为高考命题的载体。 (2)注重考查学科综合能力 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的掌握情况,引导考生认识社会发 展的基本规律。例如去年 40 题以宋应星

5、和牛顿的科技成果入手,考查 17、18 世纪中西科 技文化的比较,不仅是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综合,而且是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综合, 考查考生对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总体把握。此外,每道材料题都不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考 查,而是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及综合、比较、概括等基本能力,作出解答,并从总体上认2识和把握历史食物的基本特征。综合性不仅仅是知识之间的综合,更是对记忆能力、理解 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 (3)试题开放性强,把历史学科能力作为考查重点,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品质的考查。试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如全国二卷第 41 题 作为开放性试题,以

6、建国以来我国节假日的变化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分析变 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二、对文综历史全国卷与重庆地方卷异同的粗浅认识 基本思路,从考什么、怎么考两个方面来做对比。 1.历史试卷的基本结构与重庆卷比较,相同之中又有较大不同。 历史学科选择题有 12 道题,48 分;非选择题,52 分;共计占 100 分,两者一致。但 非选择题全国卷包括 2 道必作题,4 道选做题(四选一),必修与选修的比例发生变化,为 85:15;考查形式发生变化,全国卷单独将选修内容命制一道 15 分的大题。客观上学习内 容负担较以往重庆的方式有所减轻,这与重庆卷很大不同。 2.知识结构比例,均表现为不刻意追求各

7、部分比例权重的均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 现代史、世界史大体为各 1/3 左右。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历来是不均衡的,今年 的情况是政治史 8 分,经济史 38 分,思想文化史 39 分。而重庆卷思想文化史相对较少。 中外考点分布、比例也会随年变化。 3.在命题立意上,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现在素养立意,全国卷的步伐走得更 快。“素养立意”: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回到现场的历史 思维特征;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4.全国卷难度问题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纵观近年全国卷历史试题的难度,已大大超 过了公认的指标。 表一 近年新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

8、难度年份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难度0.460.460.480.390.38 表二 近年新高考全国卷考小题难度统计(河北省)2013 年2014 年题号难度题号难度240.21250.24280.16260.23300.22270.19310.32400.30400.34410.23410.27 有人认为历史不再是贝多芬(背多分);历史已成高考中最难的学科;高考历史试题脱 离了中学教学实际。认为选择题难在最佳选择题,带有主观性认识的题目多,文言文材料 多、材料长度大,拿大学历史专业的内容来为难考生。 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魏勇以历史高考祸国殃民为题点评 20

9、15 年历史高考题。 认为,客观题不客观,主观题不主观。指出:在选择题中过多加入历史认识性的内容,导 致答案似是而非,很有争议,增加了难度。而应该多考查历史事实本身,让客观题拥有毫 无争议的标准答案。主观题本应考查学生辨别材料的真伪、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利用 材料中的证据来论述问题的能力。重心应该放在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上,不应只停留在3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的层面上,我们的主观题“不务正业” ,刻意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 认为选作题 48 题历史人物丘处机的相关材料,用二手材料作高考题,是一个笑话。 5.关于选择题之间的比较 全国卷选择题涉及的知识面口径比重庆要宽得多,它更多是用历史现象来设置

10、试题情 景,而不像重庆试题是具体的历史事实。因此往往给人试题缺乏教材知识依托,不是教材 明显的知识点,游离教材现象的试题比较多。所以师生觉得难。 重庆选择题往往是“据此可知” ,试题的显著特点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判断;而全国卷 选择题不仅要提取材料信息,还要具备宽于教材的知识视野和批判、创新的历史思维。如 全国卷 30 题国民政府 19331937 年交通建设试题: 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 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 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

11、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按照教材一般观点,这个时段蒋介石、国民政府还是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 民政府抗日意愿不强,或者教材根本没有涉及对日持久防御作战战略意图的任何知识。学 生是很容易选错的。 总之,全国卷考查证据意识、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等学科素养的试题占一定比例, 体现对学术研究新成果关注的试题也占一定比例。要求知识面广、能力高、史学理论新。 全国卷综合性要求更高,更注重从历史的深度上进行考查。综合性不仅仅是知识之间的综 合,更是对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 当然全国卷也有相对容易

12、的选择题。如 29 题申报 “时评”题、34 题罗斯福新政试 题、35 题世界银行试题,与重庆有的试题相似,提取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相印证或联系 即可。 据不完全统计,也发现一个现象,全国卷有的选择题涉及的问题,往往岳麓版、人教 版的介绍相对充分。如选择 31、35 题。 6.关于主观试题 材料题“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 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这是全国卷与重庆地方卷试题架构的共同思路。 但问题设计和答案来源有很大不同。在问题设计上,全国卷通常表述是“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 ,要求回答的问题相对较大,答案在教材和材料中,答案来源的确定性不唯 一

13、;而重庆试题往往是根据材料回答什么,答案来自材料的指向明确。然后是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什么,问题细化。两者组织答案的自由度、方向性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全国卷的难 度也就大在这里。从赋分来看,全国卷一个得分点更重,也不一定每点得分对等,而重庆 试题往往是 2 分一个得分点,很规则。全国卷选作题普遍也是 3 分一个点。 重庆试题也注重能力考查,但力度不及全国卷。全国卷非常突出比较能力的考查,多 年持续考查对事物异同点的比较。 例 1: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一第 40 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 、 “才”ZZsQ 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 分) (

1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 、 “才”的新认识。(10 分) 例 2: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一第 40 题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15 分) 例 3: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一第 40 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 它们出现的背景(1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 分) 例 4: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0 题 (1)结合材料

15、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 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 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 分) 例 5: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0 题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 值。 (15 分) 例 6:再如 2013 年试题通篇统计,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考查情况:题号对比问题对比类型对比秦国与东方六国横向比较第 24 题对比周代分

16、封制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纵向比较第 25 题对比宋代前后的儒学纵向比较第 31 题对比胡佛和罗斯福的反危机措施纵向对比第 35 题对比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纵向比较第 41 题对比汉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纵向比较第 45 题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横向比较第 46 题选修二洋务派与维新派办报的比较纵向比较第 47 题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对比纵向比较7.试题都有开放性,重庆试卷以 solo 评价的小题出现,而全国卷以 12 分大题出现, 力度更大。 例 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 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