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案:2.6《寂寞》(语文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637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学案:2.6《寂寞》(语文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学案:2.6《寂寞》(语文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学案:2.6《寂寞》(语文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学案:2.6《寂寞》(语文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学案:2.6《寂寞》(语文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学案:2.6《寂寞》(语文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寂寞寂寞学案学案精析精析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 1识记字音字形识记字音字形(1 1)字音识记)字音识记 涟漪(y) 臭鼬(yu) 忧悒(y) 胀(zhng)大 哀恸(tng) 尘寰(hun) 攸(yu)关 乳酪(lo) 惬(qi)意雪茄(ji)茄(qi)子 看(kn)守看(kn)见(2 2)字形辨识)字形辨识曳(摇曳)拽(拽着) 瞭(瞭望)镣(镣铐)鳖(鳖鱼)鏖(鏖战) 悒(忧悒)浥(浥湿)2 2补充词语解释补充词语解释(1 1)词语释义)词语释义忧悒:忧愁不安。体物:体察万物。哀恸:极度哀伤。尘寰:人世间。(2 2)熟语积累)熟语积累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2、。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3 3了解作家作品了解作家作品(1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 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 的作者。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梭罗除了 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 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 1845 年 7 月 4 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不远, 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

3、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 1847 年 9 月 6 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 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 1854 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 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SHAPE * MERGEFORMAT 梭罗热爱自然,关注自然,但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因为惟有在自然中,人才能 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正如一些评论家所指出的,梭罗其实更关注的是人的精 神和内心世界。他从自然中领悟到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要关注他所谓的“真正 的生活”。(2 2)作品简介)作品简介寂寞以细腻优美的笔触,记述了梭罗本人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写出了他的 心灵感受和对大自然

4、的崇尚之情。精析精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 1、欣赏作品的形象、欣赏作品的形象梭罗的“寂寞”:在文中写到有许多的自然事物与他相伴,他感到找到了“最甜 蜜温柔、最天真和最鼓舞人的伴侣”。因此,世人看来孤独寂寞的事,梭罗却认 为“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是“每个毛孔 都浸润着喜悦”的事情。于是,他明确地宣告“我爱孤独”,“觉得寂寞是有益 于健康的”,“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再说,“寂寞”是一种心理状 态,根本“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的里数计算”,他认为“德不孤,必有邻” 。2 2分析作品的结构分析作品的结构第一部分:(13)我居住的环境是寂寞的,甚至和常人有一定

5、的心理距离,但 我融入自然,身心愉悦。第二部分:(413)从各方面说明我为什么不感到寂寞。第三部分:(1415)对大自然由衷礼赞。大自然给我们康键、宁静、满足,人 应该融入大自然之中。3 3赏析作品的内涵赏析作品的内涵寂寞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的是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对自由自在生活 的无上向往,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状态的热烈追求。精析精析重点解读重点解读1.1. 品味语句品味语句(1 1)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 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大人的伴侣

6、,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大 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的含义。的含义。大自然的事物就是人的伴侣,它可以消除人的忧郁烦恼痛苦。我们常常在忧郁烦 恼痛苦之时到大自然看一看山水,听一听风声雨声,这些情绪就会消散的无影无 踪。(2 2)怎样理解)怎样理解“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加接近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加接近”。人与人的距离不在于空间,而在于心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情若 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以说是同一个意思。2.鉴赏评价鉴赏评价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梭罗的自然观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通过泯灭差别、齐一万物的方式把 世界归结为一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梭罗是禀承西方传统的哲学家, 并没有通过泯灭差别来亲近自然,而是通过“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来达到的:事实上,最接近万物的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其次靠近我们的宇宙法则在不 停地发生作用。再其次靠近我们的,不是我们雇用的匠人,虽然我们喜欢和他们 谈谈说说,而是那个大匠,我们自己就是他创造的作品。通过对“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的认同,从而获得了一种超越“任何行为及其后 果之上”的超然思想,对生活拥有一种审美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