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案:17: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482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学案:17: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学案:17: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学案:17: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学案:17: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学案:17: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学案:17: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学案:17: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练三案一体实用系列17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案+试题试卷)教案部分教案部分课题名称: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本详案)教学目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重点难点:重点电气时代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教学方法:比较观察法;个人学习档案法;辩证评价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本课首先列举了电气时代到来的重大科技发明以及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用地图和表格标出列强瓜分世界的焦点和斗争,分析了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世界走向整体世界的表现,揭示了世界市场联

2、系的物质条件、殖民运行机制和整体世界形成的内涵。教学过程:专题五第 4 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影响)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政治:19 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2)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3)科技: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如电磁感应原理) ,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参见课本 P102“成果表”

3、)(1)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2)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3)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试验电车成功,发明了留声机,并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电影放映机。(4)电力广泛使用的影响: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钢作为制造业和建筑业等方面的新材料风行全球)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结构变化: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工业发

4、展起来并占据工业主导地位,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使用。(2)传统农业变化: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电力设施、机械设备、化学肥料、农药,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3)生产组织变化垄断组织产生伴随着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19 世纪中期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资本家纷纷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性质) 。垄断组织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推进了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作用) 。第二次

5、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从重工业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3)国际关系: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连接为一体)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条件(1)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2)列强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拉大了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3)垄断加剧了

6、对市场的争夺,西方大国的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引发了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激烈斗争。2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概况(1)到 1900 年为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 7300 万平方公里,英法俄在殖民地占有量中排前三位。(2)到 19 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3) (结合课本图表)到 1914 年(一战爆发前):英国的殖民地有北美的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印度、缅甸、阿富汗、也门等,非洲的埃及、苏丹、南非等。法国占有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马达加斯加等。意大利占有非洲的利比亚利比亚、索马里等。德国占有西南非洲、多

7、哥、喀麦隆、坦噶尼喀(莫桑比克)等。3美国的新殖民主义(由控制美洲到走向全球)(1) “门罗主义”的提出和演变:美国早期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建立美洲体系。1823 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门罗主义” ,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1889 年,美国召集了第一次泛美会议,成立了“泛美同盟” ,美国在“泛美主义”的旗号下,一步步把拉丁美洲变成了自己的后院。19 世纪 90 年代,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海权论” 。1898 年,美国发动了美西战争。20 世纪初,美国建立了西半球霸权。(2)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19 世纪中期美国提出新殖民主义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8、三不”:不垄断、不分割、不直接)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在 1899 年提出“自由贸易”原则,在 1900 年重申“公平贸易”原则,这就是“门户开放”政策。归纳:美国的扩张政策及扩张结果:孤立主义门罗主义泛美主义“海权论”“门户开放”政策;确立了西半球的霸主地位(20 世纪初)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世界一体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概念:世界一体化,是指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性、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个整体性世界。2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2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3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4影响:(1)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人口

9、流动、物种交流) 。 (2)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国际劳动分工、生产社会化) 。 (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4)世界一体化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课后探究:欧洲工业革命对我国工业化的启示课后探究:欧洲工业革命对我国工业化的启示(1)发展工业与注重保护环境并举。 (2)提高目前我国工业的科技含量。 (3)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4)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内 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发明基础 生产实践的总结 自然科学成果时

10、间1765-19 世纪中期英法美;19 世纪中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俄日187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范 围 英国法美德俄日 同时开始于几国重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不同点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学案部分学案部分第 17 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基础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19 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和欧美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2)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

11、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电的发明和应用: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试验电车成功,发明了留声机,并与他人合作发明了电影放映机。(2)新兴产业的兴起:近代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得到发展,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3)传统产业改造工业方面,电气时代到来,推动了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钢铁工业的发展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的时代,史称“钢铁时代” 。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化学肥料

12、、农药和电力,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3影响(1)生产力方面:电的广泛应用,解放了生产力,促进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开辟了“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方面:垄断组织出现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概况:现代公司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股票交易市场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推动“巨型企业”的出现。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影响: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原因(1)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

13、列强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一个新水平,拉大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差距。(3)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2概况(1)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德、美、日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美国的对外扩张。扩张目的:早期扩张的目的是建立美洲体系;19 世纪末扩张的目的是谋求太平洋利益。指导思想:1823 年,提出“门罗主义” ,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19 世纪中期倡导新殖民主义。扩张过程:1823 年,提出“门罗主义” ;1889 年,成立“泛美同盟” ,拉丁美洲成为美国的“后院” ;1898 年,发动美西战争,战胜西班牙;1898 年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

14、政策,包括“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扩张结果:20 世纪初,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3影响(1)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建立,世界市场正式形成。(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加速了一战的爆发。(3)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加深了各地的民族危机,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三、世界一体化1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2)直接原因: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电信工具的创新,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关键性的一步。2内容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

15、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3影响(1)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2)世界一体化使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的受益者。(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4)世界一体化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 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16、高涨,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问题研讨1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主要有哪些?(1)政治上欧美主要国家在 19 世纪下半叶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政体,政局稳定。(2)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不断积累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突出的特点?(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生动体现。(2)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部门。(3)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4)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3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电作为新能源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领域,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开辟了电气时代。(2)新交通工具的创新和电信技术的发明、应用便利了人口交流、信息传播。(3)石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