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467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pIp九年级(上)语文测试卷九年级(上)语文测试卷 1 1(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2012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150150 分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已经迈入了艰难、辛苦而又甜蜜的九年级。这将是你们的人生路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当你那到这份试卷时,也许心里充满了兴奋与激动。请认真完成这份并不是总结的试卷, 别马虎、别草率。一、一、积累与运用(共积累与运用(共 3030 分)分)1下列词语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A一代天娇(jio) 陈吉思汗(chn) 绿茵(yn) 留滞(zh)B还看今朝(hun) 弥足珍贵(m) 蒙胧(mng) 丝缕(l)C淅淅沥沥(x) 润如油

2、膏(ho) 颤动(zhn) 蓑笠(su)D银波微漾(yng) 引吭高歌(hng) 嗒然(t) 昏晕(yn)2下列词语解释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3 分)A惟余:只剩下 秦皇:指秦始皇嬴政 射雕:比喻善射B留滞:停留不流通 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宋祖:指宋太祖赵匡胤C妖娆:娇艳美好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弯弓:拉弓D 风骚:原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里的离骚 须:等到 俱:都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雨说,我来了,我来 四月的大地。刚接到作品时我开始有一些 ,因为作者是男性,字里行间都透着阳刚气。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 了。A探访 犹

3、疑 解除 B探询 疑惑 解除C探询 犹疑 解决 D探访 疑惑 解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B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D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的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5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中华对联这一艺术瑰宝,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代,繁荣于明清;而中国古典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几个阶段

4、。宋元话本中就有对联出现, 。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约有 373 副之多。A而明清的章回小说,正是对联进一步渗入的产物B明清的章回小说里也有对联出现C更有胜者明清的章回小说,可谓是对联进一步渗入的产物D可是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里却不能见到中华对联这一艺术瑰宝6.仿照画横线语句的样式,在后面写一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分句。 (3 分)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_ ;生活是 ;生活是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 分)覃塘区有全国储量最大的三水铝矿,有贵港市储量最大的优质石灰石矿,还有丰富的金、银、镁、煤炭、硅藻土等 20 多钟矿产资源。辖区

5、山林面积 2.8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 32%。有大小水库 48 座(其中大型水库 1 座,中型水库 3 座) ,有效库容 1.5 亿立方米。山林风光旖旎,平天山、平龙水库、九凌湖等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覃塘管理区素来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甘蔗、玉米、大豆、花生、莲藕、茶叶等。名特优产品莲藕、茶叶、香葱饮誉区内外。1998 年粮食总产量 18.48 万吨。甘蔗总产量达 100 万吨。28综合性学习。(9 分)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

6、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 “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 分)(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 分)(3)如果就这一问题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语文老师为采访对象设计两个问题。 (4 分)二、古诗文名句默写。 (10 分)9、 (1)今夜

7、偏知春气暖, 。(2)妇姑荷箪食, 。 (白居易观刈麦 )(3) 陈涉世家中表现了陈涉具有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4) 沁园春.雪中,能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是: , 。(5)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 _, _(6) 观刈麦写出了诗人的愧疚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 _ _, (7)陈涉号令“徒属”起义时,道出了千古志士之胸臆,点燃了“徒属”的反抗怒火的句子是: 三、文言文阅读。 (15 分)(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8、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

9、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虽千里不敢易也( ) 故不错意也( ) 而君逆寡人者 ( ) 寡人谕矣 ( ) 11、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2、文中秦王极力恭维唐雎以一己之力保全国土的句子是哪句?请你用现代汉语写出这个句子的意思(3 分) 13、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两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4 分)3四、现代文阅读(34 分)(一)阅读下面短

10、文,完成文后 1420 题。(20 分) 破茧成蝶 单士兵、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 1 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蚕中的蛹,最后羽化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 了一次生命的变异。、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待本身就是诗 2 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分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 期限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 3 的震颤。请原

11、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 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守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 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多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 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槃的凤凰。、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 4 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 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的梦,一个生与死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 着生

12、命的哲理。、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入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 5 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 。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 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6注释:A、羽化:昆虫由蛹变为成虫。B、化蝶的传说: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梁祝为爱 殉情,双双化蝶。C、涅槃(ni pn ):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在文中指通过死亡获得新 生。 14.阅读第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说等待蚕破茧成蝶的过程“本身就是诗意的”?(用

13、方中相关语 1 2 句回答) (3 分) 15、揣摩加方框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 分) A、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16、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入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 17、联系上下文理解第四段画线句子“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过虚与实的空间 ”的含义。 (3 分)18、请分析第五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 分) 19、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破茧成蝶”的理解。 (不能引用原文) (3 分) 20、请联系生活,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第五段“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 ”这句话中所说的心灵之 “茧”的?你认为该如何冲破心灵之“茧”?(4 分) 三峡

14、博物馆三峡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 157.3 米,宽 98.085 米,高 32 米,总建筑 面积为 4 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 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 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 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 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 23225 平方米,有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 精神的“壮丽三峡” ;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 ;反映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 庆城市之路” ;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 。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