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中语文学案 必修四 1课.窦娥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439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高中语文学案 必修四 1课.窦娥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青海省高中语文学案 必修四 1课.窦娥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省高中语文学案 必修四 1课.窦娥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高中语文学案 必修四 1课.窦娥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1窦娥冤窦娥冤练习案练习案(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窦娥冤的全名是_ _ ,作者_ _,号_,是_末_初大都人,_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_ _、_ _、_ _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除窦娥冤外,其作品还有_ _、_ _ _、_ _。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另外还有_等。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4、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_形式。_(时代)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5、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_、_、_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

2、_和_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6、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_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_、_、_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_。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7、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_的若干曲牌组成。楔子只能用一二支_。宫调,即_,相当于现代音乐的 C 调 D 调等。曲牌,是_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8、 杂剧角色分为_、_、_三大类。其中_为男主角,_为女主角。9、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_、_、_三部分组成。_是杂剧的主要部分。一剧四折通常由_一人

3、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_” ,正旦主唱的称“_” 。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_ _” ,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为_、_、_、_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_、_和_,叫作“科” 。(二)基础训练(二)基础训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嗟(ji)怨 罪愆(yn) 衔(xin)冤B.亢(kng)旱 刽(gu)子手 提(d)防C.湛湛(zhn) 阡陌(m) 偃(yn)旗D.鼓三通(tng) 苌(chng)弘 盗跖(zh ) 2.对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对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怎不将天地也生生(产生)埋怨

4、 不提防遭刑宪刑宪(刑法,刑律) 错勘勘(分辨、判断)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贤愚枉枉(徒然)作天 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咱(自己) 我窦娥向哥哥行行(这里、那里) 有句言 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烈(烧)些纸钱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荐(推荐) 官吏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断送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兀兀的(这,与 “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A. B. C. D.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弃掷 斜晖 挺身 举案齐眉 B.揩拭 青霄 狼藉 蝇头微利C.暮蔼 蜗角 胸臆 萧瑟凄冷 D.厮守 把盏 扶持 喁喁私

5、语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5、对下面几个典故涉及的人物或朝代判断正确的一项(、对下面几个典故涉及的人物或朝代判断正确的一项( ) 苌弘化碧 六月飞雪东海孝妇望帝啼鹃A、汉代苌弘 战国邹衍 汉代 杜宇B、周朝苌弘 战国邹衍 汉代 杜宇C、汉代苌弘 春秋燕惠王 宋代 蜀王杜宇D、周朝苌弘 春秋燕惠王 宋代 蜀王杜宇 6、剧中窦娥临刑时所发出的三桩誓愿,从内容和所表现的窦娥的思想感情方面看,它们之、剧中窦娥临刑

6、时所发出的三桩誓愿,从内容和所表现的窦娥的思想感情方面看,它们之 间的关间的关系是( )A、并列关系B、递进关系C、因果关系D、条件关系 7、对这三桩誓愿的有关内容和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对这三桩誓愿的有关内容和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桩誓愿典出庄子 、 太平御览 、 汉书 。 B、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 C、三桩誓愿反映出窦娥的反抗性格到了顶点,全剧达到了高潮。 D、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8、这三桩誓愿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作者写作目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三桩誓愿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作者写作目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借助想像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显示窦娥冤情深重和她坚强的反抗性格。B、表现了作者自己对窦娥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C、作者同情窦娥的遭遇,但又无法实现其愿望,只能借助这种迷信手段来处理。D、反映出当时人民群众仇恨黑暗,要求变革的强烈愿望和斗争意志。9、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1)由寄托到质问_ _ (2)放声诅咒_ _(3)对天地的否定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