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883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模块学业水平测试题(测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惊蛰(zh) 漫溯(s) 琢磨(zhu) 心寒眸酸(mu)B料峭(qio) 遴选(ln) 蕴藏(yn) 沧海一粟(s)C黔首(qin) 惊讶(y) 遒劲(qi) 崭露头角(l)D嗜好(sh) 咀嚼(jio) 梦魇(yn) 接踵而至(zhn)解析: D “嚼”读“ju” 。答案: 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_的唇上,舐舐那冷雨。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_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带

2、刺的荷秆满富弹性,把肥大的荷叶拨回原处,依旧_ _胸怀,_着天、云、雨、露和微风。A渴望 也许 摊开 忍受B希望 或许 摊开 忍受C渴望 或许 敞开 承受D希望 也许 敞开 承受解析: “渴望”指迫切地希望。 “希望”指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愿望。雨滴在干渴的唇上,渴望更贴切。“或许”和“也许”皆可。“胸怀”只能用“敞开”修饰。 “承受”有接受、禁受的意思。 “忍受”含承受困难、痛苦的意思,不合语境。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尚古者祖汉魏,喜艳者重六朝和两晋,在这里,门户之见非常明显。B这伙盗贼猖狂之极,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坐地

3、分赃,结果被突然出现的警察当场擒获。C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纷纷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D自从开展网上追逃以来,大批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这显示了高科技在刑侦方面的巨大威力。解析: B 项“坐地分赃”是指窝主不亲自偷窃而分到赃物。C 项“评头论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D 项“在劫难逃”意为命中注定或不可避免的灾难。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无论西方或东方,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B国庆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等

4、所有军兵种部队,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精华。C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医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D为了办好 2010 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上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理念。解析: A 项搭配不当, “过程”和“时代”不搭配。C 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才是最佳途径”多余。D 项成分残缺,可在“先进理念”后加上“的途径” 。答案: B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 ,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

5、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B蒙娜丽莎的魅力在于永恒的谜,背影往往给人以梦的记忆。背影蕴涵着风情万种,洋溢着独特的吸引力。诗人大致有着黄昏与朝霞的背景。然而“高处不胜寒” ,别让背影沦为幻影。C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 “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D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著,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永远也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解析: C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答案: C二、论述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具有讽刺

6、意味的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学者最初对达尔文理论的接受与认识,恰恰带有浓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 天演论我国最早介绍进化论的读物,译自赫胥黎介绍达尔文思想的进化论与伦理学 ,而非物种起源的原作。严复在原文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释与评论,从某种意义上,影响了人们对原意的理解。在书中,严复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国目前虽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通过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他在翻译此书时,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又自己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从中国早期翻译物种起源中对“evolution”一词的翻译上看,一些人认为,也存在着误读。 “进化”一词来自日译,在

7、中文中包含了“进步”的含义,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对“进步”却抱有疑虑。其实进步的概念是达尔文之前的推理进化论的观念,达尔文对此并不赞同。他曾在笔记中写道:“说一个物种比另一个物种高级是很荒谬的”他认同这样一种观念,即如果有适宜的环境,即使进化过程不会完全逆转,但应该是可以倒追的。他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 。而大多数中国公众对进化的理解却恰恰相反。我国从科学上对达尔文主义的接受,随着现代科学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和研究实践。然而,从整个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目前国内与国外在进化研究的广度和深

8、度上均有一定差异,国外进化学者的队伍比我们要壮大得多,除了一些具有传统意义的长期研究外,还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浩大工程。这些工程往往要通过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目前中国学者所作的研究,相对显得微观、局部,周期较短,因而大多不会涉及较大的进化命题。因此,有人提出,如果在将来,世界上还会出现一个“达尔文”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科学家一定不在候选人名单上。(2009 年 5 月 27 日科学时报 ,有删改)6下列对“带有浓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的理解,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我国对达尔文理论的接受和认识,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B严复在译作天演论中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观点。C我国

9、早期的强调竞争与“进步” ,未能从科学上接受达尔文主义。D中国学者所作的生物进化论研究比较微观、局部,周期较短。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中概念的理解。C 项充分整合文章信息,概括准确全面。答案: C7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中国科学家一定不在候选人名单上”观点的一项是( )A达尔文主义随我国现代科学的建立与发展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和研究实践。B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在进化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的差异。C国外进化学者队伍比我国的要壮大,而且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D中国学者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大多不会涉及较大命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间的逻辑判断。A 项和题干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答案: A8根据原文

10、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演论因严复的注释与评论而影响了我国对达尔文主义的接受和认识。B 物种起源中对“evolution”一词译为“进步” ,是对达尔文思想的一种误读。C达尔文认为并非所有的“进化”都“进步” ,这与大多数公众的理解对立。D以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学者在生物进化领域和国外的差距仍将长期存在。解析: 本题考查由原文信息而进行的逻辑推断。C 项原文是“大多数中国公众对进化的理解却恰恰相反” ,不能推导出“大多数公众”和“对立”的结论。答案: C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

11、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

12、。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然卒破楚者,引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可自择齐三万户。 ”对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13、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 ,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葬:埋葬B愿沛公且留壁 壁:营垒,军营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D不如因其解击之 解:通“懈” ,松懈解析: 葬:这里指厚葬。答案: A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Error!Error!B.

14、Error!Error!C.Error!Error!D.Error!Error!解析: A 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 项均为介词,表示对象,译为“率领、带领” 。C 项“与”前者是介词,表示对象,译为“和、同” ;后者是连词,表示并列,也译为“和、同” 。D 项“而”均表示修饰,不译。答案: C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3 分)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辕,良引兵从沛公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A BC D解析

15、: 是说在沛公出辕的时候,张良所采取的行动,是对沛公的希望,不能表现出其运筹帷幄的特点,是说张良平时的做法。答案: 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刺杀秦王,为韩王报仇。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汉马功劳。D张良知道急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解析: B让“沛公带兵攻击”不对,张良没有这样特别安排。只是提出了“趁敌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答案: B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3 分)译文:_(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