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2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9793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2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2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2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2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2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2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2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东西方的先哲东西方的先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孔子个人活动经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年轻时曾做过委吏和乘田 B、曾做过齐景公的顾问 C、夹谷之会受挫折 D、改革碰壁周游列国 2、儒家是诸子百家中较大的学派, “儒”的最初含义是( ) A、主持礼仪的人 B、相礼为业的人 C、为人师表的人 D、王室贵族谋士 3、孔子下列思想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最具有意义的是( ) A、贵贱有序 B、 “正名”思想 C、内圣外王 D、 “忠恕”之道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镌刻于联合国大厦大厅之中。这是因为它( ) A、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C、是联合国的宗旨 D、反

2、对美国霸权主义5、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统治者重用是因为不得于长治久安,缓和社会矛盾 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需要未能及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 不关心人和社会现实 6、孟子的“性善说”与荀子的“性恶说” A、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B、前者发展儒家思想,后者否定儒家思想 C、前者强调道德约束,后者强调法治约束 D、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否定7、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对儒家的态度不用,但根本着眼点都是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文化完善法律机制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8、今天我们倡导以德治国,可以从儒家传统文化中汲取贵贱有序的思想 B.政在得民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思想 D.以农为

3、本的思想9、在治国思想上,孔子的礼和柏拉图的正义相同内涵是不同等级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让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治理国家具有智慧的人出任统治者 恢复古代的等级秩序10、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家王两者都A为了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社会的有序 主张有智慧的人治理国家C强调君主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 11、说“古希腊是欧洲人精神家园”的是( ) A、黑格尔 B、伯里克利 C、毕达哥拉斯 D、柏拉图 12、柏拉图的“哲学家王”的实质是( ) A、文人治国 B、理性独裁 C、正义和善 D、教育立国 13、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师生之谊 B、对欧洲思想文

4、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C、都古是古希腊的先哲 D、都被统治者处死 14、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不包括( ) A、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B、幸福是人实现自己本质所带来的快乐 C、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是城邦的动物215、柏拉图和孔子所倡导的社会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 道德约束 B、理性制约 C、等级秩序,互不越位 D、反对财产私有 16、亚里士多德所倾向的民主政治应当由( ) A、穷人执政 B、富人执政 C、中产阶级执政 D、哲学家王17、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民主政治的原则是( )A公民履行职责,参与政治,维护整体利益 中道秩序,互不越位 内圣外王 18、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包括(

5、 ) A、哲学思想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重来源 B、自然观在近代备爱推崇 C、政治观仍是当代讨论的话题 D、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有利于构建军和谐社会 19、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为小马狗(小马狗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 ,其意思是指亚 里士多德( )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20、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后世的共同影响是( ) A、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理论来源 B、对后世哲学和神学影响深远 C、设想的国家蓝图都具一定的现实性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论语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材料三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其于得其民矣。 孟子 请回答: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之处。(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评价上述观点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道之以政,齐之 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不无知 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课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7、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而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一 。汉书.董仲舒传3材料三(康有为)以为生于中国,当先救中国。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 利导之。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先生之治春秋也,首发明改制之义,以 为孔子愍时俗之敝,思一革而新之,故进退千古,制定法律,以贻来者。 -梁启超康有为传 材料四 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 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 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五 (批判孔子)要联系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坚持革命,反对倒退,正确对待 无产阶级

8、文化大革命,满腔热忱地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人民日报1974 年 2 月 20 日社论批“克己复礼” 回答: 概括说明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治国之道。 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董仲舒对中国传 统思想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康有为与陈独秀对孔子思想持相反的态度?他们相似的目的又是什么? 在“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对孔子持有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结合上述材料,评议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家理智

9、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材料二、当人达到他最高的发展程度时,他是一切动物中最好的;同样,当人违背法律与正GtiMK义时,他就是最坏的动物了。请回答: 古希腊曾产生过哪三大卓越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概括说明其对 西方文化的影响。4三、问答题 24、儒学对当今的社会建设有何借鉴。25试比较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的异同答案:答案: 15:CADBB 610:ADBAA 1115:ABDCC 1620:CBAAB 21、 (1)材料一:爱人并

10、推己及人 材料二:以德治民 材料三:得民心者得天下 共同之处:主张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1.1.(2)上述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弘扬,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法实现。 22、(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治国之道; 以仁作为理想社会秩序的社会基础,以德与礼来治理国家,反对实行严刑峻法 (2)秦始皇、汉武帝的共同之处: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董仲舒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对儒家学说加以改造和发挥,使其取得统治地位。他 营建了封建时代统治思想与道德伦理的理论体系,从此,儒家不仅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精 神支柱,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

11、3)康有为: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人们的历史习惯,以维护孔子思想的名义, 批判顽固派恪守祖宗之法反对变革的思想,为维新思想制造理论依据。他把西方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维新思想理论基础。 陈独秀:针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逆流,力图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在中国实行资产 阶级的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学,反对封建专制与封建旧道德。以平等人权为指导 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 相似的目的:冲破封建阻力,倡导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和思想文化,探索救国 救民的真理,进行社会变革。 (4)在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对儒家思想持批判态度。目的:加快夺权步伐, 阻止周恩来批判极

12、左思潮,反对解放干部和对经济的调整。 (5)历史上不同政治派别为了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对儒家思想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在封建时代,儒家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等产生了积极作用;对民族融合也 有深远影响;儒家思想还远播于东亚许多国家。在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时,儒学作为封建5统治的精神支柱,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对儒家思想的批 判是必要的,但不应片面地否定一切。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是中国传统文明与世界文化 的宝贵遗产;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应当对儒家思想进行科学的深入研究,批判 地加以继承和发展,弘扬民族精神。 23、答案:三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13、德;相同之处:在认识论上都主张 理性主义,要求用理性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伦理上,他们提倡用理性控制意志、情欲, 使的行为合乎规范;在政治上,主张个人应关心并服从国家利益,一个好人首先是一个好 公民。 影响:柏拉图的思想对世界影响是巨大的,他的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在后世哲 学家与神学家的著作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子,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成为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在政治 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24、 一批中外学者近日指出,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两大主题,以何种思想方法和手 段来解决人类纠纷

14、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有可能在孔子的思想里寻找到答案。 ” 孔子 “和而不同”不仅有助于化解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使之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也 可以融解单一信仰、单一文化的专一观念的偏差,化解矛盾。 和而不同思想将为世界 文化多元共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仁爱通和” 是儒学的精华,能为人类文明的转型和更高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上海大学教授陈增 辉说,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成为世界持续发展的动力。二十一世纪世界文明要持 续发展,必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借鉴孔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对人类大有益处。 学者们还认为,要实现下个世纪的和平与发展,孔子的“自强不息”精神可供全人类借鉴。25、同:()德性的一致:孔子把“中庸”和亚里士多德把“中道”,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理性的一致: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均主张适度原则,不走极端。()知性的一致: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都共同反对折中主义,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地调和或折中。异:()前提不同:中庸以个人服从传统社会道德为前提,而中道则是以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